编辑丨苏木
文丨苏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荷兰政府最近演了出“夺权大戏”,本想抢下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结果不到两天就乖乖低头!
![]()
他们以为攥着股权就啥都能说了算,没想到中国海关一纸通知,精准掐住了东莞封装厂这个“命门”。
就这么个看似“拧螺丝”的环节,居然让整个欧洲汽车产业慌了神,这波博弈把全球供应链的“软肋”暴露得明明白白!
![]()
遥控器失灵了
荷兰一开始打得算盘挺精:觉得只要靠政府命令和法院裁决,控制住安世在荷兰奈梅亨的总部,就能指挥全球的工厂。
可他们压根没搞懂,现在的产业链早不是“总部说了算”的时代了,安世真正的核心产能,全在东莞的封装厂里!
![]()
这家东莞工厂有多重要?全球七成车规级芯片的封装测试都靠它,说它是欧洲车企的心脏供血站都不为过。
荷兰那边一夺权,先是让外籍高管停发中国员工工资,搞内部混乱,又想切断东莞工厂和中国供应链的联系,结果发现自己根本没这本事。
![]()
工厂八成的高纯度硅料和封装材料,都得从中国供应商那买,这种绑定关系,哪是一张股权文件能拆得开的?
更搞笑的是,安世全球三成研发工程师都在中国,荷兰这么一闹,不少人才直接流失,连工厂日常维护都成了难题。
![]()
他们以为抢了名头就赢了,结果把最实在的产能和人才都搞丢了,这不就是捡芝麻丢嘛!
不起眼的螺丝钉成了王牌
以前大家总觉得,芯片封装是产业链里没技术含量的后端环节,没想到这次直接成了中方的杀手锏。
![]()
关键就在于,安世在德国、英国的晶圆厂造出来的晶圆,必须运到东莞封装测试,才能变成能用的芯片,中国海关一卡出口报关,相当于直接掐住了最后出货口。
欧洲想找替代方案?难如登天!本土封装产能顶多满足两成需求,要建一条符合车规标准的新生产线,光认证、调设备就得两年,远水解不了近渴。
![]()
荷兰还试过找东南亚供应商,结果良品率比中国低12个百分点,根本达不到汽车芯片的严苛要求。
中方也没搞一刀切,就精准针对安世这个节点下手,效果立马显现,东莞港口堆了一堆等着出口的芯片货柜,欧洲车企急得跳脚。
谁能想到,以前没人在意的封装环节,现在居然有这么大威慑力!
![]()
一条产线震动整个欧洲
东莞工厂按下暂停键,欧洲汽车产业直接炸了锅,连锁反应快得像海啸。
大众先慌了,预警说再这么下去,11月部分产线就得停产,奥迪更干脆,德国工厂直接宣布减产15%,宝马也倒霉,自动驾驶车型缺了关键芯片,根本没法组装交付。
![]()
车企的焦虑很快传到行业协会,欧洲汽车协会直接给荷兰政府发函,警告说芯片断供一周,整个行业就得损失百亿欧元。
连美国汽车联盟都出来劝架,生怕这事儿波及自己,毕竟一条产线停摆,背后是几十万个家庭的生计,这种民生压力,荷兰政府可扛不住。
![]()
反观中国市场,比亚迪、吉利这些本土车企早有准备,早就用士兰微等国产芯片替代了,良品率高达99%,成本还低15%,根本没受影响。
一边是欧洲车企慌不择路,一边是中国车企稳如泰山,对比太明显了!
结语
![]()
这次安世事件算是给全球上了一课,供应链安全不是光靠分散采购、技术自主就行,那些看似普通的关键节点,才是真正的命脉。
荷兰本想靠政治手段抢利益,结果砸了自己的脚,中国则用精准反制,证明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底气。
![]()
现在荷兰已经回头求谈,中方的诉求也很明确:恢复工厂正常运营、赔偿损失,还得承诺以后不拿国家安全当借口阻挠中资。
以后的国际竞争,恐怕就得围绕这些关键节点展开了,毕竟谁掌握了实实在在的产能,谁才有话语权。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荷兰政府突然“冻结”中企子公司,背后推手曝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