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外界解读为“准备离场”的Stellantis集团,近三年在中国市场画风骤变。从斥资15亿欧元入股零跑汽车并组建合资公司,到与东风集团达成全面深化合作、将神龙汽车体系融入东风新能源事业版图,这家全球汽车巨头的战略转变令人瞩目。
这一系列动作并非孤例。面对中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攀升至68.7%的现实,外资车企正在重新定位自己在中国市场的角色。从技术输出者转变为技术引入者,从主导者降格为参与者——外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角色转变正在加速。
![]()
从“水土不服”到“生态融入”
Stellantis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代表了外资车企的普遍困境与出路。其前任CEO唐唯实曾多次公开表达对中国市场激烈竞争和独特游戏规则的“不适应”。
随之而来的是业绩的持续下滑。广汽菲克因产品迭代缓慢、品控问题频发,最终以破产清算告终。神龙汽车虽有过短暂复苏,但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再次掉队,销量长期在低位徘徊,边缘化危机迫在眉睫。
电动化转型严重滞后是外资车企集体失势的关键。尽管Stellantis在欧洲市场电动化表现强劲,但其前期导入中国的纯电车型如标致e-2008等,或因“油改电”平台技术落后,或因定价策略失当,均未能在激烈的中国市场竞争中激起任何水花。
面对困局,Stellantis展示了全新的应对策略——从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和赋能者。入股零跑汽车是其以资本换取技术与时间的尝试。
通过出资15亿欧元获取零跑汽车20%的股权,并共同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Stellantis借此获得零跑“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等核心技术的使用权和共同开发权。
![]()
从“合资”到“合智+合姿”
外资车企在华战略的调整,催生了全新的合作模式。传统的“外方输出车型、中方负责本土化与渠道”的合资模式,在智能电动车的快节奏竞争中已显得笨重且低效。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海龙将合资2.0定义为对合作模式的“彻底性颠覆”,合资模式需要从1.0时代的“以市场换技术”,转向“以技术共创和生态融合为核心的主动联盟”。
![]()
技术层面的“合智”成为新趋势。Stellantis与东风集团达成协议,将双方的合资公司神龙汽车融入东风的新能源事业版图,并发布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示界”。
更为重要的是,Stellantis还将“借用”东风的新能源平台,为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打造全新的电动车型。
在资本层面的“合姿” 方面,交叉持股渐成常态。Stellantis集团投资零跑汽车,大众汽车集团收购小鹏汽车4.99%的股份,都是外资通过投资中国有潜力的科技公司或新势力,快速获取技术和市场洞察的典型案例。
保时捷近日在上海开设了其在德国以外的首个一体化研发中心,这也是“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深度实践。
保时捷中国董事会主席Oliver Blume明确表示:“中国正引领未来出行,解决这一转型挑战不能从远方进行,必须在这里(中国)完成。”
![]()
外资车企的“配角”智慧
在合资2.0时代,外资车企正在重新定位自己在中国的角色。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傅强认为,合资2.0的核心是 “德国品质+中国智慧”的深度融合,各取所长、相互赋能。
分工调整是这一转变的具体体现。在未来的合资企业中,中方可能更侧重于软件、智能座舱、本地化应用和供应链管理;外方则可能凭借其全球品牌影响力、大规模制造经验和海外渠道网络,主导全球市场的开拓与运营。
保时捷新研发中心已经展现出对中国团队的高度授权。该中心整合了研发、采购和质量团队,拥有增强的自主权和敏捷性。保时捷Car-IT董事会成员Sajjad Khan表示,这让公司能够“将开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
心态调整同样关键。Stellantis的案例表明,外资车企正在放弃过去那种试图以全球标准化产品征服中国市场的傲慢,转而以谦逊与务实态度,寻求深度嵌入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的可能性。
![]()
中国汽车产业实力逆转
外资车企战略调整的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实力的根本性提升。市场数据显示,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已攀升至68.7%,较2023年同期增长3个百分点。
这一数据与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67.1%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36.9%形成鲜明对比。在决定未来走向的新能源赛道上,合资品牌的表现更显乏力,份额仅占9.3%。
消费者购车决策逻辑也已发生根本转变。从“看标选车”转向“按需选型”,83%的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车时会重点对比“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智驾算力”等核心参数。
中国汽车产业已从“技术引进”转变为“技术输出”。从长城汽车的35年技术自主之路,到比亚迪自研的刀片电池能量密度达180Wh/kg,循环寿命超3000次,中国车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
未来展望:中国作为全球汽车技术策源地
随着合资2.0模式的深入,中国正成为全球汽车技术的策源地和试验场。Stellantis与零跑、小马智行等的合作,大众与小鹏的合作,实质都是将中国市场验证过的成功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进行全球化推广。
保时捷研发中心的举措也印证了这一点。该中心的首个重要成果将是一款中国专属的信息娱乐系统,计划于2026年中在多个车型系列中推出。这一系统将集成本地数字服务,提供AI语音功能并配备3D车辆控制。
“在中国,为全球” 正成为外资车企的新战略。保时捷全球研发董事会成员Michael Steiner表示,通过将工程专业知识与中国的数字优势相结合,公司旨在“创造真正独特的东西”。
![]()
随着变革深入,竞争正从企业间的单打独斗转向生态链的整体竞争。上汽大众陶海龙指出,要“持续深化合作,构建产业生态”。
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角色重构,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全新历史阶段。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从主导到参与,这场静悄悄的变革不仅重塑着中国市场,也将影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