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坠落在印度境内的导弹残骸,竟让这个南亚大国彻底乱了阵脚。
据“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披露,印度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DRDO)已决定对国产“阿斯特拉-2”空空导弹方案进行彻底调整,目的就是要融入“从霹雳-15E残骸身上获取的先进技术”。
这里提到的“霹雳-15E残骸”就是来自5月7日的那场印巴空战。
巴基斯坦歼-10CE战机在超远距离发射的霹雳-15E空空导弹,不仅击落了印度最先进的“阵风”战机,更让印度飞行员产生了普遍性恐慌。
空战结束后,印度地面部队在境内发现了至少十余枚霹雳-15E的残骸,其中一枚燃料耗尽落地后自毁装置意外失效,留下了相对完整的弹体。
这一发现让DRDO组织如获至宝。官方表态,标志着印度正式承认要在导弹技术上走仿制中国武器的道路。
![]()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对霹雳-15E的评价在短短数月内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空战刚结束时,印度媒体曾大肆贬低这款导弹的性能,将自家“阵风”战机搭载的“米卡”导弹和S-400防空系统吹捧上天。
然而在经过向美日欧等盟友开放参观残骸后,印度舆论突然转向,如今将霹雳-15E称为“全球最顶尖的远程空空导弹之一”和“无可匹敌的战略技术金矿”。
根据DRDO的分析,他们认定霹雳-15E拥有三大核心技术:微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先进推进剂和强悍的抗电子干扰能力。
印度专家认为,正是这些技术相结合,才使得霹雳-15E能在200公里外锁定目标,以超过5马赫的速度飞行,并成功突破印度空军的电子干扰系统。
在5月7日的空战中,这些性能优势导致出现“阵风”战机和飞行员同时损失的罕见局面。
印度空军现有的主力空空导弹包括俄罗斯的R-77、R-77-1以及国产的“阿斯特拉-1”,但这些武器在性能上均无法与霹雳-15E抗衡。
![]()
以印度最引以为傲的国产“阿斯特拉-1”为例,这款导弹长度3.85米,直径0.178米,发射重量160公斤,最大速度4.5马赫,射程仅110公里。其制导系统的核心部件来自俄罗斯,对典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不过15公里。
相比之下,珠海航展公开资料显示,霹雳-15E出口型的射程就已超过145公里,而巴基斯坦空军在实战中更是在190公里距离上成功命中目标,接近导弹的性能极限。
实际上,印度在空战前就已启动“阿斯特拉-2”导弹项目,原计划通过引入以色列和俄罗斯技术,实现160公里射程目标。
但5月7日的惨痛经历让印度意识到,即便原计划顺利完成,依然无法抗衡巴基斯坦的霹雳-15E。这才催生了推倒重来、直接仿制中国导弹的决策。
然而,专家普遍认为,印度想要成功仿制霹雳-15E面临巨大困难。
以导弹最核心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为例,这项技术美国空军早在90年代末就已提出概念,但至今未能突破T/R模块微型化门槛,最终不得不放弃在AIM-120D导弹上应用该技术的计划。
![]()
日本空中自卫队虽率先实践,其AAM-4B导弹却因可靠性差、导引头工作距离不足而被迫继续使用AIM-120。
印度自身的相控阵雷达技术尚处于从以色列引进成品、自行组装都会出问题的阶段,想要造出高功率、高精度、小尺寸的雷达导引头,难度可想而知。
除了技术门槛,印度还面临时间困境。
即便获得以色列等国的技术援助,考虑到印度国防项目的常规进度,“阿斯特拉-2”导弹的仿制版本也很难在2030年前研制成功。
而霹雳-15导弹早在2015年就已列装中国部队,按照我军装备更新周期,到2030年时很可能已被新一代的霹雳-16、霹雳-17所替代。
这意味着印度花费十年时间,可能只能仿制出中国早已淘汰的导弹型号。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对协助印度仿制霹雳-15E表现出浓厚兴趣。
印度从以色列购买的“巴拉克-8”防空导弹就配备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而以色列在空空导弹领域也具备相当技术积累。
![]()
分析认为,以色列之所以愿意提供帮助,部分原因是中东多国正积极寻求购买中国战机和霹雳-15E导弹,以色列希望借此机会提前了解这款武器的性能特点。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印度仿制霹雳-15E的决策反映出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该国国防工业仍在走“仿制代替创新”的老路。
长期以来,印度军工项目不管性能如何,目标定得极为宏伟,但实施过程却屡屡受挫。从“光辉”战机到“阿琼”坦克,印度国产武器系统的研发总是充满波折。
如今面对霹雳-15E的技术优势,印度再次选择捷径,其背后是国防自主战略的深层次困境。
对于中国而言,印度仿制霹雳-15E的举动虽然值得关注,但不必过度担忧。
中国军工科技经过数十年积累,已形成完整的创新体系和人才梯队,正在中远程空空导弹领域持续领跑。
![]()
即便印度最终在外部援助下成功仿制出类似产品,中国新一代空战武器很可能已经实现技术代差优势。
这场由导弹残骸引发的仿制竞赛,最终可能成为南亚军事平衡的一个小插曲。
它既展现了现代战争中技术优势的决定性作用,也揭示了后发国家追赶先进军事技术的艰难历程。
印度能否从霹雳-15E的残骸中真正领悟到导弹设计的精髓,还是只会进行一场徒劳的模仿,时间将给出最终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