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对于老年患者,我们是在“治病”还是在“害人”?

0
分享至

当一位高龄、多病共存的患者躺在你面前,那条清晰的“治病救人”的路径,是否曾在你脑海中变得模糊甚至充满荆棘?我们全力以赴应用的诊疗标准,是否可能正将患者推向痛苦的深渊?这不仅是伦理困境,更是现代老年医学对我们临床实践的尖锐拷问。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们都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熟记各种疾病的诊疗指南。我们的天职是“治病救人”,这条准则如同灯塔,指引着我们职业生涯的每一次决策。然而,当我们面对的患者群体越来越老龄化、病情越来越复杂时,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时常浮现:对于某些老年患者,我们一丝不苟的“治病”,是否在某些情况下,成了一种无意识的“害人”?

这并非危世惊俗,而是我们在临床一线必须直面的人文与医学交叉的深水区。

“标准治疗”的陷阱

想象一个典型场景:一位86岁的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因股骨颈骨折入院。骨科会诊建议手术,心内科评估“风险可控”,内分泌科调整着胰岛素用量……我们按照各个专科的指南,为他部署了“最佳”治疗方案。

然而,我们可能忽略了:

“患者”而非“疾病”的缺失: 我们治疗的是“股骨颈骨折”、“高血压”,但这位老人的整体状况——他的肌肉萎缩(肌少症)、营养不良、轻度认知障碍,以及他每日需要服用12种药物(多重用药)的负担——却被碎片化的专科诊疗所割裂。

治愈与负担的失衡: 一次成功的骨折手术,却可能因术后谵妄、院内感染、功能衰竭,导致老人从此卧床,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我们“治好”了骨折,却可能“夺走”了他最后的尊严和独立生活能力。

这就是“标准治疗”在老年患者身上可能遇到的陷阱。指南基于大规模临床试验,但其纳入的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多病共存者,往往代表性不足。 将基于相对健康人群的证据,机械地应用于衰弱的老年个体,其结果可能南辕北辙。

我们在“害人”吗?那些被忽视的老年综合征

如果我们不将视角从“疾病”转向“人”,以下情况就可能成为我们“好心办坏事”的佐证:

过度治疗: 对晚期痴呆患者进行积极的抗癌治疗;为预期寿命有限的百岁老人放置心脏支架以期“预防”数年后的心血管事件。这些措施带来的手术风险、化疗副作用、频繁往返医院的奔波,其痛苦远大于可能微乎其微的获益。我们延长的是“生命”,还是“死亡过程”?

医源性损害: 老年患者是医源性损害(如跌倒、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的极高危人群。一次不经意的药物调整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压和跌倒;一次预防性使用的抗生素可能引发难辨梭菌腹泻。在试图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我们可能创造了更多的新问题。

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的错位: 这是核心的价值观冲突。我们医生被训练的首要目标是尽可能延长生命,但对许多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而言,生存质量的重要性远高于生存时间。 保留自主能力、避免痛苦、与家人安宁相处,可能是他们更珍视的目标。当我们忽视这一点,一味追求生物学指标的“正常化”时,我们就在用我们的专业价值观“绑架”患者的个人价值观。

从“治病”到“治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害人”的陷阱,真正回归“救人”的初心?关键在于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从疾病为中心到患者为中心:我们的治疗目标不应仅仅是某个器官或某项指标,而应是维持或改善患者的核心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在制定方案前,多问一句:“这个治疗能为这位老人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是让他能自己走路,还是能更清晰地与家人交流,还是仅仅让化验单好看一点?”

全面实施老年综合评估(CGA): CGA是现代老年医学的基石。它系统地评估老年患者在医学、功能状态、认知、心理和社会等多个维度的状况。通过CGA,我们能识别出被常规诊疗忽略的衰弱、肌少症、营养不良、认知障碍等问题,从而制定出更个体化、更贴合患者实际需求的治疗方案。

推行共享决策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摒弃“家长式”的医疗决策模式。尽早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治疗偏好、价值观和生活目标。“如果您病重,希望我们怎么做?”——这个艰难但必要的问题,应该在患者意识清醒时就被讨论。ACP能确保在患者无法自行决策时,医疗行为仍符合他本人的意愿,避免不必要的、徒增痛苦的“无效治疗”。

对于老年患者,我们无疑不是在“害人”。我们的初衷永远是善的。但好的初衷需要匹配正确的方法论和哲学观。

真正的“治病救人”,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和智慧超越单一疾病的思维,去拥抱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复杂性;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放下技术的傲慢,去倾听患者内心深处对生命终局的期盼与恐惧。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不仅是技术的操作者,更是患者生命旅程的同行者。在面对每一位老年患者时,让我们都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我们此刻的决定,是在治疗一个疾病,还是在照料一个生命?

这其中的区别,正是医学的温度与高度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耿宝昌先生辞世,曾对“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赞不绝口

“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耿宝昌先生辞世,曾对“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赞不绝口

现代快报
2025-11-10 23:15:04
某国企员工长期访问境外反华网站,观看涉我政治谣言视频并下载传播,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逮捕

某国企员工长期访问境外反华网站,观看涉我政治谣言视频并下载传播,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逮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0 14:29:12
C919为啥不火了?不是技术问题,航司亏损严重根本用不起

C919为啥不火了?不是技术问题,航司亏损严重根本用不起

吃瓜局
2025-11-10 21:07:17
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发表露骨挑衅言论,中方:不得不让人怀疑日本是否要重蹈覆辙?

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发表露骨挑衅言论,中方:不得不让人怀疑日本是否要重蹈覆辙?

政知新媒体
2025-11-10 23:38:56
优酷的会员数跌破一亿,不是因为没剧,而是没人愿意为平庸买单了

优酷的会员数跌破一亿,不是因为没剧,而是没人愿意为平庸买单了

现代春秋
2025-11-10 15:40:04
官方:恩佐、阿尔瓦雷斯、朱利亚诺和莫利纳退出阿根廷大名单

官方:恩佐、阿尔瓦雷斯、朱利亚诺和莫利纳退出阿根廷大名单

懂球帝
2025-11-10 19:53:05
顶级中锋来了!名记爆料,国王将交易小萨博尼斯

顶级中锋来了!名记爆料,国王将交易小萨博尼斯

鬼魅突破上篮
2025-11-11 02:25:29
高市早苗再踩红线,遭我国外交官‘斩首’警告

高市早苗再踩红线,遭我国外交官‘斩首’警告

天真无牙
2025-11-10 12:10:24
悲剧还是发生了!鹤壁一男子为女儿讨薪3200致1死,防卫引发争议

悲剧还是发生了!鹤壁一男子为女儿讨薪3200致1死,防卫引发争议

火山诗话
2025-11-10 16:00:18
全运爆大冷!昔日总决赛球队惨败香港19分,球迷:真是丢人现眼

全运爆大冷!昔日总决赛球队惨败香港19分,球迷:真是丢人现眼

南海浪花
2025-11-10 16:13:25
买完美国玉米,中方公布外汇储备,特朗普设鸿门宴,摆了中国一道

买完美国玉米,中方公布外汇储备,特朗普设鸿门宴,摆了中国一道

策略述
2025-11-10 14:47:19
港星演唱会集体崩盘:黎明、林忆莲、谭咏麟、林子祥都扛不住

港星演唱会集体崩盘:黎明、林忆莲、谭咏麟、林子祥都扛不住

港剧叔
2025-11-10 09:33:46
8人“倒戈”,美国史上最长“停摆”有望结束?众议院民主党人:这是“投降”

8人“倒戈”,美国史上最长“停摆”有望结束?众议院民主党人:这是“投降”

红星新闻
2025-11-10 19:18:22
世体:梅西在进入诺坎普前没联系巴萨的任何人请求许可

世体:梅西在进入诺坎普前没联系巴萨的任何人请求许可

懂球帝
2025-11-10 21:50:10
参观诺坎普,梅西:我回到了我怀念的地方,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参观诺坎普,梅西:我回到了我怀念的地方,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懂球帝
2025-11-10 18:17:17
十女配一男都不够,成为世界上最缺男人的国家,美女多到嫁不出去

十女配一男都不够,成为世界上最缺男人的国家,美女多到嫁不出去

素衣读史
2025-11-10 17:32:56
和稀泥终于引起公愤了!

和稀泥终于引起公愤了!

清书先生
2025-11-10 16:12:58
42岁刘翔近况曝光,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42岁刘翔近况曝光,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姩姩有娱
2025-11-10 17:49:18
雷迪克:勒布朗-詹姆斯今日随南湾湖人一起训练

雷迪克:勒布朗-詹姆斯今日随南湾湖人一起训练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11 07:51:08
刚刚确认:13级!浙江人挺住,持续2天!太猛了

刚刚确认:13级!浙江人挺住,持续2天!太猛了

鲁中晨报
2025-11-10 16:23:05
2025-11-11 08:16:49
康迅网 incentive-icons
康迅网
提供前沿、优质、权威的内容
1805文章数 5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小区车库沉降墙体开裂 所涉楼栋有业主未搬离:要退房

头条要闻

小区车库沉降墙体开裂 所涉楼栋有业主未搬离:要退房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买得到芯片的美国科技巨头,买不到电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本地
旅游
房产
艺术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旅游要闻

石家庄机场 为旅客搭建“冰雪游空中通道”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艺术要闻

司徒绵:当代美国著名华裔画家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