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高龄、多病共存的患者躺在你面前,那条清晰的“治病救人”的路径,是否曾在你脑海中变得模糊甚至充满荆棘?我们全力以赴应用的诊疗标准,是否可能正将患者推向痛苦的深渊?这不仅是伦理困境,更是现代老年医学对我们临床实践的尖锐拷问。
![]()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们都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熟记各种疾病的诊疗指南。我们的天职是“治病救人”,这条准则如同灯塔,指引着我们职业生涯的每一次决策。然而,当我们面对的患者群体越来越老龄化、病情越来越复杂时,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时常浮现:对于某些老年患者,我们一丝不苟的“治病”,是否在某些情况下,成了一种无意识的“害人”?
这并非危世惊俗,而是我们在临床一线必须直面的人文与医学交叉的深水区。
“标准治疗”的陷阱
想象一个典型场景:一位86岁的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因股骨颈骨折入院。骨科会诊建议手术,心内科评估“风险可控”,内分泌科调整着胰岛素用量……我们按照各个专科的指南,为他部署了“最佳”治疗方案。
然而,我们可能忽略了:
“患者”而非“疾病”的缺失: 我们治疗的是“股骨颈骨折”、“高血压”,但这位老人的整体状况——他的肌肉萎缩(肌少症)、营养不良、轻度认知障碍,以及他每日需要服用12种药物(多重用药)的负担——却被碎片化的专科诊疗所割裂。
治愈与负担的失衡: 一次成功的骨折手术,却可能因术后谵妄、院内感染、功能衰竭,导致老人从此卧床,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我们“治好”了骨折,却可能“夺走”了他最后的尊严和独立生活能力。
这就是“标准治疗”在老年患者身上可能遇到的陷阱。指南基于大规模临床试验,但其纳入的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多病共存者,往往代表性不足。 将基于相对健康人群的证据,机械地应用于衰弱的老年个体,其结果可能南辕北辙。
我们在“害人”吗?那些被忽视的老年综合征
如果我们不将视角从“疾病”转向“人”,以下情况就可能成为我们“好心办坏事”的佐证:
过度治疗: 对晚期痴呆患者进行积极的抗癌治疗;为预期寿命有限的百岁老人放置心脏支架以期“预防”数年后的心血管事件。这些措施带来的手术风险、化疗副作用、频繁往返医院的奔波,其痛苦远大于可能微乎其微的获益。我们延长的是“生命”,还是“死亡过程”?
医源性损害: 老年患者是医源性损害(如跌倒、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的极高危人群。一次不经意的药物调整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压和跌倒;一次预防性使用的抗生素可能引发难辨梭菌腹泻。在试图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我们可能创造了更多的新问题。
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的错位: 这是核心的价值观冲突。我们医生被训练的首要目标是尽可能延长生命,但对许多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而言,生存质量的重要性远高于生存时间。 保留自主能力、避免痛苦、与家人安宁相处,可能是他们更珍视的目标。当我们忽视这一点,一味追求生物学指标的“正常化”时,我们就在用我们的专业价值观“绑架”患者的个人价值观。
从“治病”到“治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害人”的陷阱,真正回归“救人”的初心?关键在于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从疾病为中心到患者为中心:我们的治疗目标不应仅仅是某个器官或某项指标,而应是维持或改善患者的核心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在制定方案前,多问一句:“这个治疗能为这位老人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是让他能自己走路,还是能更清晰地与家人交流,还是仅仅让化验单好看一点?”
全面实施老年综合评估(CGA): CGA是现代老年医学的基石。它系统地评估老年患者在医学、功能状态、认知、心理和社会等多个维度的状况。通过CGA,我们能识别出被常规诊疗忽略的衰弱、肌少症、营养不良、认知障碍等问题,从而制定出更个体化、更贴合患者实际需求的治疗方案。
推行共享决策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摒弃“家长式”的医疗决策模式。尽早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治疗偏好、价值观和生活目标。“如果您病重,希望我们怎么做?”——这个艰难但必要的问题,应该在患者意识清醒时就被讨论。ACP能确保在患者无法自行决策时,医疗行为仍符合他本人的意愿,避免不必要的、徒增痛苦的“无效治疗”。
对于老年患者,我们无疑不是在“害人”。我们的初衷永远是善的。但好的初衷需要匹配正确的方法论和哲学观。
真正的“治病救人”,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和智慧超越单一疾病的思维,去拥抱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复杂性;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放下技术的傲慢,去倾听患者内心深处对生命终局的期盼与恐惧。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不仅是技术的操作者,更是患者生命旅程的同行者。在面对每一位老年患者时,让我们都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我们此刻的决定,是在治疗一个疾病,还是在照料一个生命?
这其中的区别,正是医学的温度与高度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