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兰亭集序》,世人脑海里先蹦出的定是绍兴兰亭——那里有王羲之“曲水流觞”的旧址,有历代文人追慕的墨香。可少有人知道,在山西最南端的芮城县,一座不起眼的城隍庙里,竟立着一方足以惊动书法界的“兰亭真迹”碑刻。这座夹在晋陕豫三省交界的小城,没那么多网红光环,却凭着这块碑,把书圣的笔墨香,藏了近千年。
![]()
芮城城隍庙:不只是“护城神府”,更是书法秘境
芮城的故事,先得从它的位置说起。这座隶属运城的小城,蹲在山西最南端的黄河东岸,西望陕西潼关,南邻河南灵宝,自古就是“鸡鸣三省”的要地。城里的建筑多带着黄河边的厚重——老城墙的砖缝里嵌着风沙的痕迹,老街的门楣上刻着明清的商号,而城隍庙,就藏在县城中心的巷子里,红墙灰瓦,不张扬,却藏着大惊喜。
这座城隍庙始建于北宋,如今我们看到的,是明清重修的模样。一进山门,先撞见的是座飞檐翘角的古戏台,台口的木雕还留着当年的彩绘:龙纹缠柱,凤鸟衔花,虽有些褪色,却仍能看出当年的热闹——从前逢年过节,戏台上唱着蒲剧,台下挤满了百姓,城隍爷的神像就摆在大殿里,像是也在听戏。
![]()
往里走,穿过仪门,就到了大殿前的院子。院子东侧的碑廊里,立着十几方古碑,有记载城隍庙重修的,有文人题诗的,可最打眼的,是角落里一方被玻璃罩护着的石碑——这就是芮城人的“宝贝”:北宋薛绍彭摹刻的《兰亭集序》碑。
初见这方碑,不算起眼:高不足两米,宽不到一米,碑面因岁月侵蚀,有些字迹已稍显模糊,可凑近了看,那“之”字的婉转,“水”字的流畅,一笔一画都透着王羲之的风骨。守庙的老人说,这碑在庙里待了快千年,抗战时怕被日本人抢走,村民们偷偷把它埋在戏台底下,直到解放后才挖出来,如今天天都有书法爱好者来这儿,蹲在碑前一笔一画地临摹。
![]()
为何是“兰亭真迹”?一块碑刻里的千年书法史
要讲清这方碑的珍贵,得先掰扯清楚: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稿,早就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里失传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兰亭”,都是历代的摹本、刻本。而芮城城隍庙的这方,是北宋书法家薛绍彭的摹刻本,这可是“稀世珍品”级别的存在。
![]()
薛绍彭是谁?他是北宋与米芾齐名的书法家,最擅长摹古,尤其对王羲之的字研究极深。相传他当年得到了一份接近王羲之原稿的摹本,为了让更多人能见到“兰亭”的真容,便亲自摹写,刻在了石碑上。这方碑刻有两个“绝”:
一是“保真度高”。薛绍彭的摹刻,不像有些版本为了追求美观而刻意修改,而是尽可能还原了王羲之原稿的笔意——比如“永”字的侧锋起笔,“和”字的牵丝连带,连原稿里些许的涂改痕迹,都隐约能看见。书法专家说,这方碑比很多明清刻本更接近原作,是研究《兰亭集序》的重要依据。
![]()
二是“历史悠久”。这方碑刻于北宋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4年),距今已有900多年,比绍兴兰亭里著名的“定武本兰亭”还要早几十年,是现存最早的《兰亭集序》刻本之一。历经千年风雨,它没被战火毁了,没被岁月磨平,反而在芮城的城隍庙里安安稳稳地待着,成了“活的书法教材”。
更有意思的是碑后的故事。相传明清时,芮城有个书生,为了练好字,每天都来城隍庙临摹这方碑,后来竟真的考中了进士,还特意回来给碑刻披了红绸。从此,芮城人就把这方碑当成“文脉象征”,逢着孩子上学、学子考试,都来这儿拜拜,不是求神,是求能沾沾书圣的“墨气”。
![]()
逛城隍庙:不止看碑,更要品芮城的慢时光
如今的芮城城隍庙,不只是书法爱好者的圣地,更是当地人的“后花园”。早上来这儿的,多是晨练的老人:有的在戏台下打太极,动作慢悠悠的,和戏台的木雕相映成趣;有的围着碑廊散步,指着碑上的字跟同伴唠:“你看这‘之’字,写得多活泛”;还有的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下棋,棋子落盘的声响,混着晨鸟的叫声,特别有烟火气。
![]()
若想好好品这庙的味道,得慢慢逛:
看建筑细节:大殿的屋顶是“歇山顶”,飞檐上翘着的脊兽,虽有些斑驳,却仍透着威严;殿门的木雕是“八仙过海”,每个仙人的表情都不一样,铁拐李的拐杖、何仙姑的荷花,雕得栩栩如生;就连院子里的石狮子,都比别处的多了几分温顺,像是被芮城的慢时光磨软了性子。
![]()
听守庙人讲故事:守庙的张大爷,在这儿待了20多年,肚子里全是城隍庙的故事。他会指着碑廊里的另一块碑说:“这是明朝的‘禁赌碑’,当年县里赌风盛,县官就刻了这碑,立在城隍庙,谁要是赌钱,就拉到碑前罚跪”;也会带你看大殿里的城隍像:“这城隍爷是明朝塑的,你看他手里的笏板,上面刻着芮城的地图,连哪条街哪条巷都标得清清楚楚”。
尝门口的小吃:逛完城隍庙,千万别错过门口的芮城小吃。巷口的阿姨卖的“麻片”,薄得能透光,咬一口脆生生的,满是芝麻香;还有“油糕”,外皮炸得金黄,咬开里面是甜甜的豆沙馅,趁热吃最好。坐在巷口的小马扎上,手里拿着油糕,看着城隍庙的红墙,风里飘着香火味和食物的香,特别惬意。
![]()
实用贴士:去芮城,这样看碑才过瘾
1. 交通指南:芮城没有火车站,最方便的是自驾——从运城出发,走运宝高速1小时就能到;若坐公共交通,可从运城客运中心坐大巴,每小时一班,1.5小时到芮城汽车站,打车到城隍庙只要5分钟,起步价5元。
2. 开放时间:城隍庙每天8:00-18:00开放,门票20元,学生凭学生证半价。建议早上9点去,人少,光线好,拍碑刻也清晰。
![]()
3. 看碑小技巧:碑刻有玻璃罩,拍照时别开闪光灯,容易反光;最好带个放大镜,能看清碑上的细笔;若想临摹,可自带宣纸和铅笔,在碑廊旁的石桌上写,没人会拦着。
4. 周边联动:芮城还有其他宝贝,看完城隍庙,可去20公里外的永乐宫——那里的元代壁画,和城隍庙的碑刻一样珍贵;也可去黄河边的大禹渡,看看黄河东流的壮阔,顺路吃一顿黄河大鲤鱼,鲜得很。
![]()
结语:小城里的大珍贵
芮城不大,没有繁华的商圈,没有拥挤的游客,可就是这样一座小城,把一方千年的“兰亭碑刻”藏在城隍庙里,像守着一件稀世的宝贝。它不张扬,不吆喝,却用这方碑,告诉世人:真正的珍贵,不一定在名气大的地方,也可能在一座小县城的角落里,在烟火气里,在慢时光里。
若你爱书法,若你喜欢慢旅行,不妨来芮城的城隍庙走一走。站在那方“兰亭碑”前,看着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碑刻上,看着字迹里藏着的千年墨香,你会忽然明白:有些美好,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要安安静静地待着,就足以打动人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