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2025 年 10 月 17 日下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抵达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这是泽连斯基 8 个月内第三次到访白宫。
这次泽连斯基走进白宫,再次重蹈了今年第一次去白宫不愉快的悲剧场面,没逃脱和特朗普争吵的命运。
这次不仅吵得更严重,他还同时收到了两个坏消息。
总统泽连斯基本来是怀揣着对 "战斧" 巡航导弹的迫切期待踏入白宫的,却在数小时后带着双重打击狼狈离场。
不仅求购导弹遭拒,更被美国总统特朗普指着鼻子训斥 "你不输谁输",强硬要求将顿巴斯地区拱手让给普京。
![]()
摔地图飙脏话:白宫会晤成 "训话现场"
据英国《金融时报》10 月 19 日披露的内幕消息,这场闭门会谈多次演变为 "激烈争吵"。
特朗普全程以训斥姿态对待泽连斯基,甚至频繁爆粗口发泄不满。
当泽连斯基试图通过前线地图解释战场态势时,特朗普直接将地图扔到一边,不耐烦地表示:"这条红线,我甚至不知道那是哪里,我从没去过那里"。
更令人震惊的是,特朗普几乎逐字逐句复述了前一天与普京通话时的内容,反复强调 "普京说了,这场冲突只是特别行动",并警告泽连斯基:"如果不达成协议,普京能直接摧毁乌克兰"。
三名欧洲知情官员证实,特朗普全程主导话语权,甚至直接了当得逼降泽连斯基:把整个顿巴斯地区让给普京来换取停火。
![]()
双重打击:导弹梦碎 + 盟友倒戈
泽连斯基此次访美的核心目标本是说服美国提供 "战斧" 巡航导弹。
为达目的,他特意展示了标注着俄境内军事目标的地图,承诺用这些远程武器打击俄国防与军工核心设施,甚至提出 "用数千架无人机换战斧" 的交换条件。
但特朗普的态度早已因与普京的 2.5 小时通话发生彻底转变。
特朗普明确拒绝提供导弹,理由是 "可能破坏外交努力",并直言怀疑乌方 "蓄意升级冲突"。
更致命的是,特朗普的表态粉碎了欧洲盟友的最后希望,此前欧洲多国还期待能说服美国加强对乌支持,如今却只能 "务实地规划下一步"。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揭露,即便特朗普松口,乌克兰也难以获得有效支援。
美军 "战斧" 库存告急,每年仅能生产 50-70 枚,且需数月改装才能适配乌方地面发射装置,最终能到手的不过几十枚。
更关键的是,使用这类导弹需要美国全程提供情报支持,而五角大楼对此态度暧昧。
![]()
特朗普变脸背后:美俄博弈的利益算计
这场戏剧性冲突的根源,可能藏在 10 月 16 日特朗普与普京的通话中。
俄方主动发起的这次长谈里,普京不仅重申 "战斧导弹改变不了战局",更明确将 "基辅放弃顿涅茨克" 列为停火先决条件。
特朗普当场承诺会在次日会晤中 "考虑俄方关切",这才有了白宫里的 "立场大转弯"。
央视新闻特约评论员苏晓晖分析,特朗普的决策本质是 "美国优先" 的利益权衡。
提供导弹既无法改变战场态势,还可能让美国陷入被动,而推动和谈能帮其落实竞选承诺,更能为重置美俄关系铺路。
这种摇摆并非首次,此前他曾一会说 "乌克兰能收复全部领土",一会又力促停火,完全遵循《交易的艺术》中 "扩大选择范围掌握主动" 的逻辑。
![]()
战局何去何从?欧洲焦虑与乌方绝境
如今泽连斯基的处境已然岌岌可危。
在会后的声明中,他仍强撑着呼吁国际社会 "果断行动",但私下却向盟友坦承 "很现实"。
欧洲国家更是陷入焦虑: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刚因俄无人机越境事件绷紧神经,特朗普的妥协姿态让他们愈发怀疑美国的北约承诺可靠性。
而特朗普已开始推进下一步计划 —— 他确认将赴匈牙利与普京举行双边会晤,甚至暗示可能促成俄乌领导人接触。
对普京而言,这无疑是战略胜利:既巩固了顿巴斯的实际控制,又借美国施压削弱乌方抵抗意志。
但俄罗斯方面也警惕这是特朗普的施压战术,毕竟这位美国领导人曾用类似手段逼迫谈判对手让步。
从 "挺乌援武" 到 "逼乌割地",特朗普的 90 度转弯只用了 24 小时。
这场白宫争吵不仅暴露了美乌同盟的裂痕,更预示着俄乌冲突可能进入 "强权定局" 的新阶段。
泽连斯基手中的谈判筹码正在快速流失,而即将到来的美俄峰会,或许才是真正决定乌克兰命运的关键棋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