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秋天,在北京西二环的一家咖啡馆里,35岁的李伟正在刷着招聘软件。他本科毕业,研究生学历,干过外贸,也做过互联网产品经理。
可现在,他已经失业4个月了。他不是唯一的那一个,全国有几千万像他一样的年轻人,正在城市的缝隙里寻找工作机会。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让人皱眉,中国GDP增速放缓到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创下近十年来新低。
![]()
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经济慢。这一幕,像极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那时候的东京人,也曾走在高楼林立的街头,幻想着永远的繁荣。
可谁都没想到,那场泡沫一破,就是三十年难以翻身的“失落”。今天的中国,会不会也走到那个岔路口了?问题是,我们真的在走日本的老路吗?还是说,看起来像,其实根子不一样?
![]()
那年日本,是怎么一步步陷进去的?
很多人不知道,日本真正的“失速”,不是从泡沫破裂那一刻开始的,而是从1985年那个秋天,一份名叫《广场协议》的文件开始。
![]()
1985年9月,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政部长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了一份协议。表面上看,是为了修复美国的贸易逆差,实际上,美国就是要逼着日本让日元升值。
结果三年之内,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从1:360升到1:80,出口的优势一下子没了。对一个靠出口起家的国家来说,这就是釜底抽薪。
为了稳住内需,日本央行开始连续降息,从5%一路降到2.5%,而且一放就是27个月。问题是,钱太便宜了,企业不去搞生产,反而都去炒股炒房。
![]()
1985年到1990年,日本企业平均64%的融资都流进了股市和地皮。东京的地价翻了3倍,股市从1万点飙到接近4万点。
那时候的东京人,觉得皇宫的地价能买下整个加州,是合理的。可泡沫总是要破的。1990年,日本央行开始加息,一下子加到6%,还紧缩房地产贷款。
没人买,没人借,房价断崖式下跌。东京房价一年跌了25%,股市从38957点跌到14000点,资产蒸发了一半以上。
![]()
更严重的是,泡沫破了以后,企业和家庭开始“负债最小化”——就是不花钱,不借钱,不投资。日本的居民储蓄率飙升,消费意愿断崖下滑。
从1998年开始,日本企业和居民的债务总额连续15年负增长。政府当然不想坐以待毙,可问题是,每次政策一出手,不是晚了,就是错了。
1997年,日本政府为了补财政缺口,加了消费税,结果刚有点复苏的苗头又被掐死了。再加上劳动人口减少、产业外迁、新兴产业跟不上,日本的经济就这么被拖进了30年的泥潭。
![]()
![]()
现在的中国,真的像日本吗?
老实说,看起来还真有点像。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下滑、青年就业吃紧、房价回调、储蓄率上升……这些现象,现在的中国一个都没落下。
2022年,中国宏观杠杆率达到了281.8%,比日本1990年泡沫顶峰的277%还高。更重要的是,从2015年开始,我国劳动人口就在持续减少,到2025年总共减少了2000多万。
年轻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考研、考公成了“避险策略”。消费也开始变得保守。年轻人不敢花钱,收入预期不稳,买房买车不再是刚需。有人说,中国也出现了“低欲望社会”的苗头。
![]()
还有房价。一些三四线城市,比如鹤岗,房价已经跌到了让人怀疑人生的程度。甚至有些房子卖不出去,反倒被银行拖累了资产。这不就是日本当年的“负资产”现象吗?
看起来,确实很像。但等等,像不等于一样。第一,中国还远没到日本当年的“天花板”。1990年,日本人均GDP已经是4.3万美元,城市化率超过76%。
他们的增长空间,基本已经被吃光了。而中国到2025年,人均GDP刚到1.3万美元,城市化率56%。我们的中西部、我们的县乡,仍然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内需空间。
![]()
第二,中国的经济结构更加坚实。2025年一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装备制造业增长10.9%。这些可不是靠炒股炒房得来的,是实打实的实体经济。
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有超大规模的市场,有数字基础设施。比如说5G。到现在,全国5G用户超过10亿,千兆宽带用户超过2亿。这些基础设施,不是摆设,是新经济的底座。
第三,我们的政策工具,远比当年日本灵活。日本的货币政策受制于美国,财政政策又常常错在关键时刻。
![]()
可中国呢?我们有资本项目管制,有人民币的汇率主动权,有财政空间,还有货币工具。“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定向降准降息。
再比如财政政策。2025年我国财政赤字率控制在4%,但专项债却精准投向了新基建、充电桩、养老设施这些未来产业。
还有房地产。我们坚持“房住不炒”,调整存量房贷利率,目的是稳住市场,不让泡沫继续膨胀,但也不让它突然破裂。政策节奏,是有章法的。
![]()
![]()
中国的出路,不是模仿,是升级
我们知道问题在哪里,也知道方向在哪。高技术制造业,是中国的新引擎。2025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占比继续提升。国产芯片良率已经达到92%,全国智能工厂超过3万家。
产业“出海”也在升级。奇瑞汽车在欧洲卖出了新能源高端SUV,价格甚至超过宝马。这说明我们不再是“世界工厂”,而是“世界品牌”。
人口老龄化怎么办?延迟退休、发展银发经济、三级养老网络建设,正在一步步落地。与此同时,国家还在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投资,替代劳动力缺口。
![]()
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5%。更别说基层的活力了。成都的“夜游锦江”、武汉的“中国车谷”、莆田的鞋业转型,这些地方案例,就是我们制度优势的最好体现。
为什么我们不会走日本的老路?最核心的一点,日本是在关键时刻被动挨打,中国是在关键时刻主动出击。
我们不是在泡沫中迷失,而是在转型中升级。我们不是靠泡沫拉动增长,而是靠创新驱动发展。我们不是等待市场决定命运,而是用政策引导市场。
![]()
看数据就知道,2023年,中国IPO融资全球第一,达1600亿元,资本市场活力还在。消费也没死,电商直播、新能源车、出境游都在回暖。
年轻人压力虽大,但灵活就业、跨境电商、自媒体创业,仍然提供了多元选择。我们还面临很多问题,地方债、芯片“卡脖子”、中小企业现金流,这些都需要时间去解决。
但方向是对的,节奏是稳的,政策是有力的,这就够了。三十年前的日本,在泡沫破裂前夜,没人觉得那一天会来。三十年后的中国,在转型关键期,质疑和唱衰从未停止。
![]()
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我们不是日本,我们也不会变成日本。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是谁,我们知道该往哪走。未来不会轻松,但中国从来不怕走难路。
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等因素共同影响 来源:观察者网 2025-10-20 10:16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