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消失,中国正在走30年前的日本的老路吗?

0
分享至




2025年秋天,在北京西二环的一家咖啡馆里,35岁的李伟正在刷着招聘软件。他本科毕业,研究生学历,干过外贸,也做过互联网产品经理。

可现在,他已经失业4个月了。他不是唯一的那一个,全国有几千万像他一样的年轻人,正在城市的缝隙里寻找工作机会。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让人皱眉,中国GDP增速放缓到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创下近十年来新低。



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经济慢。这一幕,像极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那时候的东京人,也曾走在高楼林立的街头,幻想着永远的繁荣。

可谁都没想到,那场泡沫一破,就是三十年难以翻身的“失落”。今天的中国,会不会也走到那个岔路口了?问题是,我们真的在走日本的老路吗?还是说,看起来像,其实根子不一样?



那年日本,是怎么一步步陷进去的?

很多人不知道,日本真正的“失速”,不是从泡沫破裂那一刻开始的,而是从1985年那个秋天,一份名叫《广场协议》的文件开始。



1985年9月,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政部长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了一份协议。表面上看,是为了修复美国的贸易逆差,实际上,美国就是要逼着日本让日元升值。

结果三年之内,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从1:360升到1:80,出口的优势一下子没了。对一个靠出口起家的国家来说,这就是釜底抽薪。

为了稳住内需,日本央行开始连续降息,从5%一路降到2.5%,而且一放就是27个月。问题是,钱太便宜了,企业不去搞生产,反而都去炒股炒房。



1985年到1990年,日本企业平均64%的融资都流进了股市和地皮。东京的地价翻了3倍,股市从1万点飙到接近4万点。

那时候的东京人,觉得皇宫的地价能买下整个加州,是合理的。可泡沫总是要破的。1990年,日本央行开始加息,一下子加到6%,还紧缩房地产贷款。

没人买,没人借,房价断崖式下跌。东京房价一年跌了25%,股市从38957点跌到14000点,资产蒸发了一半以上。



更严重的是,泡沫破了以后,企业和家庭开始“负债最小化”——就是不花钱,不借钱,不投资。日本的居民储蓄率飙升,消费意愿断崖下滑。

从1998年开始,日本企业和居民的债务总额连续15年负增长。政府当然不想坐以待毙,可问题是,每次政策一出手,不是晚了,就是错了。

1997年,日本政府为了补财政缺口,加了消费税,结果刚有点复苏的苗头又被掐死了。再加上劳动人口减少、产业外迁、新兴产业跟不上,日本的经济就这么被拖进了30年的泥潭。





现在的中国,真的像日本吗?

老实说,看起来还真有点像。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下滑、青年就业吃紧、房价回调、储蓄率上升……这些现象,现在的中国一个都没落下。

2022年,中国宏观杠杆率达到了281.8%,比日本1990年泡沫顶峰的277%还高。更重要的是,从2015年开始,我国劳动人口就在持续减少,到2025年总共减少了2000多万。

年轻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考研、考公成了“避险策略”。消费也开始变得保守。年轻人不敢花钱,收入预期不稳,买房买车不再是刚需。有人说,中国也出现了“低欲望社会”的苗头。



还有房价。一些三四线城市,比如鹤岗,房价已经跌到了让人怀疑人生的程度。甚至有些房子卖不出去,反倒被银行拖累了资产。这不就是日本当年的“负资产”现象吗?

看起来,确实很像。但等等,像不等于一样。第一,中国还远没到日本当年的“天花板”。1990年,日本人均GDP已经是4.3万美元,城市化率超过76%。

他们的增长空间,基本已经被吃光了。而中国到2025年,人均GDP刚到1.3万美元,城市化率56%。我们的中西部、我们的县乡,仍然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内需空间。



第二,中国的经济结构更加坚实。2025年一季度,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装备制造业增长10.9%。这些可不是靠炒股炒房得来的,是实打实的实体经济。

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有超大规模的市场,有数字基础设施。比如说5G。到现在,全国5G用户超过10亿,千兆宽带用户超过2亿。这些基础设施,不是摆设,是新经济的底座。

第三,我们的政策工具,远比当年日本灵活。日本的货币政策受制于美国,财政政策又常常错在关键时刻。



可中国呢?我们有资本项目管制,有人民币的汇率主动权,有财政空间,还有货币工具。“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定向降准降息。

再比如财政政策。2025年我国财政赤字率控制在4%,但专项债却精准投向了新基建、充电桩、养老设施这些未来产业。

还有房地产。我们坚持“房住不炒”,调整存量房贷利率,目的是稳住市场,不让泡沫继续膨胀,但也不让它突然破裂。政策节奏,是有章法的。





中国的出路,不是模仿,是升级

我们知道问题在哪里,也知道方向在哪。高技术制造业,是中国的新引擎。2025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占比继续提升。国产芯片良率已经达到92%,全国智能工厂超过3万家。

产业“出海”也在升级。奇瑞汽车在欧洲卖出了新能源高端SUV,价格甚至超过宝马。这说明我们不再是“世界工厂”,而是“世界品牌”。

人口老龄化怎么办?延迟退休、发展银发经济、三级养老网络建设,正在一步步落地。与此同时,国家还在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投资,替代劳动力缺口。



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5%。更别说基层的活力了。成都的“夜游锦江”、武汉的“中国车谷”、莆田的鞋业转型,这些地方案例,就是我们制度优势的最好体现。

为什么我们不会走日本的老路?最核心的一点,日本是在关键时刻被动挨打,中国是在关键时刻主动出击。

我们不是在泡沫中迷失,而是在转型中升级。我们不是靠泡沫拉动增长,而是靠创新驱动发展。我们不是等待市场决定命运,而是用政策引导市场。



看数据就知道,2023年,中国IPO融资全球第一,达1600亿元,资本市场活力还在。消费也没死,电商直播、新能源车、出境游都在回暖。

年轻人压力虽大,但灵活就业、跨境电商、自媒体创业,仍然提供了多元选择。我们还面临很多问题,地方债、芯片“卡脖子”、中小企业现金流,这些都需要时间去解决。

但方向是对的,节奏是稳的,政策是有力的,这就够了。三十年前的日本,在泡沫破裂前夜,没人觉得那一天会来。三十年后的中国,在转型关键期,质疑和唱衰从未停止。



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我们不是日本,我们也不会变成日本。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是谁,我们知道该往哪走。未来不会轻松,但中国从来不怕走难路。

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等因素共同影响 来源:观察者网 2025-10-20 10:16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有趣!今晚决赛广东兵战广东队,单场轰36分,郑永刚能锁死他吗?

有趣!今晚决赛广东兵战广东队,单场轰36分,郑永刚能锁死他吗?

南海浪花
2025-11-20 06:30:32
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防农民工“返乡滞乡”上, 要放在防经济滑坡上

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防农民工“返乡滞乡”上, 要放在防经济滑坡上

三农雷哥
2025-11-19 17:18:15
郭台铭彻底翻盘!大陆市场竟迎来颠覆性转折!

郭台铭彻底翻盘!大陆市场竟迎来颠覆性转折!

舞指飞扬
2025-11-08 09:11:02
为什么上海人那么好辨认?网友:我是上海人,可是我一点都不精明

为什么上海人那么好辨认?网友:我是上海人,可是我一点都不精明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18 00:15:09
巴萨离谱操作:要求莱万别进球!否则要付250万 莱万懵了

巴萨离谱操作:要求莱万别进球!否则要付250万 莱万懵了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20 16:01:23
一身赘肉成选美冠军,真的只是颁奖“乌龙”?

一身赘肉成选美冠军,真的只是颁奖“乌龙”?

新民周刊
2025-11-20 12:37:25
求你们别再随便引进日本电影了,就像好好的一盘菜吃出苍蝇的感觉

求你们别再随便引进日本电影了,就像好好的一盘菜吃出苍蝇的感觉

八卦南风
2025-11-19 18:10:02
炸裂!切尔西疯狂追逐拉什福德,真相令人震惊!

炸裂!切尔西疯狂追逐拉什福德,真相令人震惊!

澜归序
2025-11-20 01:55:55
柯文哲结局已定,岛内曝退党潮,大陆判断没错,两岸统一大势所趋

柯文哲结局已定,岛内曝退党潮,大陆判断没错,两岸统一大势所趋

起喜电影
2025-11-19 09:17:26
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法老不说教
2025-11-03 19:36:43
当初的董文华事件

当初的董文华事件

张家九小姐
2025-09-25 15:26:51
手术花了60多万,怎么会这么贵?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被患者家属举报后,查出26项违规问题

手术花了60多万,怎么会这么贵?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被患者家属举报后,查出26项违规问题

浪潮新闻
2025-11-20 09:26:33
糖尿病离世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多次苦劝:少吃西红柿,多吃这6物

糖尿病离世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多次苦劝:少吃西红柿,多吃这6物

健身狂人
2025-11-12 14:10:12
新秀榜更新:湖人被截胡的次轮秀升至第四!弗拉格场均15分排第三

新秀榜更新:湖人被截胡的次轮秀升至第四!弗拉格场均15分排第三

你的篮球频道
2025-11-20 08:30:55
高市早苗一上任,俄罗斯就高度警惕,派轰炸机绕飞日本海

高市早苗一上任,俄罗斯就高度警惕,派轰炸机绕飞日本海

极目新闻
2025-11-20 13:49:08
台军老兵叮嘱儿子:如果两岸开战,一枪干掉让你冲锋的长官!

台军老兵叮嘱儿子:如果两岸开战,一枪干掉让你冲锋的长官!

浩渺青史
2025-11-17 16:56:51
午评:创业板指半日跌0.52%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双双创历史新高

午评:创业板指半日跌0.52%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双双创历史新高

财联社
2025-11-20 11:32:05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小怪吃美食
2025-11-14 08:01:04
妻子怀孕9个月男子申请陪产假,8分钟后被辞退,公司:陪产假是不劳而获,双休日上班是常态,法院:公司违法

妻子怀孕9个月男子申请陪产假,8分钟后被辞退,公司:陪产假是不劳而获,双休日上班是常态,法院:公司违法

极目新闻
2025-11-20 11:58:26
不回头了?富士康决定转移3000亿产能,外媒: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不回头了?富士康决定转移3000亿产能,外媒: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混沌录
2025-10-22 21:54:06
2025-11-20 18:43:00
老闫侃史 incentive-icons
老闫侃史
历史是为活着的人而写的。
1521文章数 153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霸王茶姬创始人将与“光伏女神”结婚

头条要闻

男子开奥迪上班被婚车车队当成头车 7台奥迪跟到工厂

头条要闻

男子开奥迪上班被婚车车队当成头车 7台奥迪跟到工厂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的每一任都是大美女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汽车要闻

换购价15.98万起 广汽丰田全新威兰达上市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房产
手机
数码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艺术要闻

陈洪绶:花鸟册二十开

房产要闻

超95亿!三亚巨量资产,突然甩出!

手机要闻

消息称vivo X Fold6走普及路线,正测试骁龙8 Gen 4

数码要闻

Akko推5075 / 5087 V3 HE有线磁轴键盘:8kHz回报,双拼键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