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妇幼医疗机构的重大调整引发行业关注。
10月15日,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南内环院区全面停诊,原有科室全部搬迁至长风院区。
前不久,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同意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河西院区向综合医院转型,机构名称为长沙市第二医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河西院区)。
9月中旬,有网友在社交媒体晒出厦门市“12345”的办理回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翔安院区项目疑似已暂缓实施。
据“徐州陆港医院”官微消息,徐州陆港医院已正式转型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此前,该院为二级妇产专科医院。
从大三甲妇幼保健医院调整院区规模,正建设中的大型项目转向“综合”,到顶级儿科项目审慎暂缓,再到社会办医妇产医院切换赛道,这一系列动向表明,妇幼医疗机构已然来到转型的十字路口。
![]()
多地妇幼专科医院现重大调整
10月15日,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南内环院区全面停诊,原有科室全部搬迁至长风院区,地址为山西省太原市长风西街113号。同时,南内环院区预防保健科继续提供免疫规划、孕产妇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等工作。
始建于1984年的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康复、计划生育、健康管理七位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设置床位1000张,算是华北地区体量较大的妇幼保健医院。
这一布局的调整被视为医院优化服务的主动实践。
然而,与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整合院区功能不同,长沙妇幼保健院选择向综合“转型”。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是当地老牌专科医疗机构,其河西院区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6.3亿元,一期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9万㎡,设计床位1300张,原计划建成一所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目前,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河西院区项目建设已近尾声,预计在2025年12月下旬投入使用。
但就在项目主体完工、开业在即之时,战略方向发生重大转变。
据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市妇幼保健院河西院区向综合医院转型,机构名称为长沙市第二医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河西院区),为独立法人单位。
这一决策意味着其服务范围将从妇女儿童,扩展至全人群。为匹配综合医院的运营需求,长沙市卫健委预计选调临床及行政人员约300人作为储备人才。
这是在区域卫生规划指导下,对优质资源进行高效整合、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典型路径。
不同于长沙直接“转型”,厦门的顶级儿科项目选择审慎“暂缓”。
今年9月中旬,有网友在社交媒体晒出厦门市“12345”的办理回复显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以下简称“复旦儿科厦门医院”)翔安院区项目暂缓实施?
早在2019年8月,厦门市卫生健康委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签订第二轮(2019年~2025年)托管协议,以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战略目标。2021年6月医院获批第二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单位。
按照规划,厦门市将在翔安区建设复旦儿科厦门医院二期工程,即复旦儿科厦门医院翔安院区。项目预计投资约10亿元,规划800张床位。
据悉,由于医院建设标准、规模、投资均相对较高,建设内容也较为复杂等一系列原因,复旦儿科厦门医院翔安院区并没有进入实际施工阶段。
转型已成趋势?
大批医院或转向“医养结合”
从大三甲妇幼保健院调整院区,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选择“战略性暂缓”,再到大型项目的综合化转型,可以看出,在少子化浪潮影响下,妇产专科医院资源优化调整甚至转型或已刻不容缓。
实际上,当前,各地区各类妇产医院调整或整合的新闻层出不穷,有不少妇产医院从专科转向”综合“,也有的直接转向医养结合。
8月8日,四川省夹江县人民医院将儿科、妇产科(门诊、住院部)整合到夹江县妇女儿童医院,原科室自8月16日起停止接诊。
今年9月,新乡仁爱妇产医院发布歇业公告,这家运营近18年的二级妇产专科医院将在歇业装修后,转型为一级综合医院。
3月,西安慈爱妇产医院正式转型为综合医院,并更名为“西安碑林慈爱医院”,新增急诊室、内科、外科、医疗美容科、皮肤科、儿科等多个科室。
无论是选择暂缓实施、整合扩容,这些案例表明,妇幼医疗机构已从过去的规模扩张期进入战略重塑期。
实际上,面对出生率下滑和经营压力,人口结构的“一降一升”正驱动着各类机构寻找新的平衡点。
对于妇产医院来说,“妇幼+医养”模式被认为是不错的发展路径。
作为民营医疗机构,近期,徐州陆港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引发关注。
最新招聘信息显示,徐州陆港医院颐和缘康养院是经过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民政局审核、验收后批准设置的医养结合护理院,是集二级综合医院、养老、康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由徐州陆港医院负责运营。
徐州陆港医院是徐州陆港妇女儿童医院有限公司旗下的营利性二级妇女儿童专科医院,于2023年5月正式营业。但仅运营一年多,在2024年10月,该院变更为综合医院。
从徐州陆港医院发布的消息看,该院定位仍是综合医院,没有放弃原本的妇产相关服务,而是将未来的发展重点向医养结合服务方向转型。
该院通过保留基础医疗、拥抱银发经济,将形成“一老一幼”服务模式。
更早之前,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聚焦“一老一幼”,实施差异化竞争,探索创新“妇幼+医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县级妇幼保健院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实际上,在银发时代到来之际,社会办医转型养老也有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今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 年版)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引导支持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引导支持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延伸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通知里还提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通过公建民营或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不难预测,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或将有大批医院,向医养结合转型。
然而,医养结合虽然是医院转型的重要路径,却也并非唯一选择。
医院在考虑转型时,不能盲目跟风,而是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