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认为,楷书四大家按水平和影响力排序,应是“颜柳欧赵”,颜真卿位居魁首,是当之无愧的“楷圣”。颜真卿传世楷书不多,且多藏在西安碑林、洛阳千唐志斋以及故宫、国博等场馆,南方地区可谓少之又少,尤其是江南地区,如今仅有一块颜碑藏于这一地区,它就是《西亭记残碑》。
![]()
此碑如今藏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西亭记残碑》镌刻于唐大历十二年(777年),此时颜鲁公已经69岁了。残碑左侧高112厘米,右侧高133厘米,宽约116厘米,厚约40厘米,它也是颜真卿宦游湖州时期唯一存世碑刻。
![]()
《西亭记》残碑是应李清请奏修缮西亭之际,颜真卿撰文并书丹的作品,书写时极为虔诚,全文一丝不苟,几乎没有任何败笔。作为颜氏晚年之作,此碑笔法丰富且成熟,相比《颜家庙碑》《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既有筋骨,又更多几分隽永雅致,可谓“神品”。
此碑横画取褚之细劲,增其厚度,起笔稳健扎实,行笔时渐按,收笔重按,较褚体的秀逸多了份沉实,竖画取篆隶之法,强化骨力,转折方圆兼施,刚柔相济,“白”字外框折笔方硬如刀凿,“门”字右部转折却圆转自然,在法度中求变化。
![]()
结字方正宽博,稳中见灵动,中宫疏朗、外延舒展,外框略作外拓,收放对比强烈却和谐统一。偏旁呼应,顾盼生姿,左右结构字有明显的轻重、高低对比;上下结构字,往往上重下轻,既有动势和张力,又不失稳重平衡。
宋代朱长文《续书断》评价颜真卿:“清劲不挠,若太华之峰,不可犯也。”此言正合此碑特点,何绍基临此碑时称:“刚而不矜,秀而不媚,颜书之妙,在此等处” ,以上评价都肯定了《西亭记》是颜氏诸碑中“阳刚”“阴柔”协调的最好的。
![]()
《西亭记》既保留了褚遂良的疏朗韵致,又注入了篆隶的厚重骨力,是理解“颜体变法”的关键纽带。技法上,其精准的提按变化,如横画的细劲向沉实的过渡;规范的结字法则,如中宫疏朗、偏旁呼应等,是初学者掌握楷书核心技巧的优质范本,较《多宝塔碑》更易体会“由秀入雄的笔法进阶。
而在审美上,其清劲秀挺的气韵,既避免了虞世南的柔媚、欧阳询的险峻,又为后期学习颜体的雄浑打下基础,同时也可纠正某些书友一味求颜体“粗壮”而产生的板滞,适合培养对刚柔并济的书法美学的感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