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逛中介门店是不是有种魔幻感?一边是墙上贴满 “急售” 的红纸条,另一边中介却叹着气说 “一个月没开单”;打开手机刷房产视频,不是 “房价要腰斩” 的预测,就是卖家拍着桌子喊 “少一分都不卖”。这楼市就像掰手腕,买家攥着钱不肯松,卖家咬着价不撒手,两边都在硬熬。
先给大伙扒扒这事儿的真面目。就说杭州吧,9 月份一堆豪宅新盘扎堆入市,建发蒋村排屋放风价 6000 万一套,可普通置换族却快被逼疯了。有个叫老严的大哥,卖了西溪湿地 400㎡的排屋套现 1300 万,本想换套同地段的新房,结果看中的房子要 6000 万,预算直接差出一个 “小目标”,只能往郊区看。还有个珠珠姐,当年低价买的房子现在跌了,想换个大点的,看中的新房最小户型总价 1000 万,比她预算多 200 万,折腾半天可能只多一个厕所,干脆放弃了置换念想。
全国数据更直观,今年前三个月商品房成交面积降了 8.7%,但房价才降 0.3%。说白了就是:房子难卖了,但价格没怎么动。买家这边全在传 “腰斩论”,哪怕银行利率降了,也抱着 “再等等更便宜” 的心态;卖家那边大多是置换需求,自己的房子要是降太多,换新房的差价就补不上,没负债的干脆撤了挂牌硬扛,急售的都是实在扛不住房贷的。
为啥会闹成这样?先说说买家的心思。现在找工作不容易,大家手里的钱都攥得紧,谁也不想刚买房就亏几十万。我认识个银行做按揭的朋友,她说现在客户最常问的是 “再等等会不会降更多”,就算资质够贷款也不急着办。加上网上天天刷到 “某小区降价 30 万” 的消息,“腰斩论” 自然越传越凶,说白了就是大家对未来没底,不敢轻易出手。
再看卖家的无奈,这才是最戳心的。多数卖家不是炒房客,是想 “小换大、旧换新” 的普通人。杭州的置换链条已经断了:刚需卖不掉老破小,刚改换不起改善房,改善碰不到豪宅门槛。而且卖家真不敢降价,去年有个项目降了 3000 块,上百个老业主堵售楼处砸沙盘,品牌直接砸了。就算是开发商,利润也薄得可怜,百强房企平均利润率才 8%-10%,降 5% 就没利润了,宁可慢慢卖也不砸价。国企更憋屈,降价怕被扣上 “国有资产流失” 的帽子,审批流程走俩月,市场早变天了。
这种僵局拖下去,影响可不止买卖房子这点事。经济上,装修、建材这些行业先受连累,我楼下的装修店老板说,今年生意少了一半,工人都遣散俩了。地方政府土地卖不上价,小区周边的公园、学校建设都慢了。社会上更明显,有房的硬扛着资产缩水,没房的盼着降价,两边矛盾越来越大。最惨的是置换族,卖不掉旧的买不了新的,卡在中间动弹不得,就像老严那样,卖了房反而更迷茫。
聊到这儿,我得说句实在话:这事儿根本不是 “谁先妥协” 的问题,而是市场的老逻辑不管用了。过去的置换链条是 “刚需喂刚改,刚改喂改善”,现在顶端豪宅被少数人买走,下面的链条断了,就像多米诺骨牌倒不下去。那些喊 “腰斩” 的,没看到卖家的置换成本;那些硬扛的,也没看清买家的口袋真瘪了。
有人笑说现在的置换是 “卖股票买房”,这话扎心但真实。普通家庭的置换需求还在,只是购买力跟房价脱了节。所谓的 “腰斩论” 和 “硬扛潮”,本质是大家对楼市的预期彻底分裂了 —— 有人活在过去的涨价记忆里,有人困在当下的收入焦虑中。
这僵局不会一直持续,但破局肯定不是靠一方妥协。等哪天大家发现,房子不是 “越等越便宜” 也不是 “越扛越值钱”,或许市场才能回到正常轨道。毕竟房子最终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熬的,你们说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