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01
与“向阳”之人交,养浩然之气
古人云: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在中国传统智慧中,择友向来是一门关乎个人修养与命运走向的大学问。
《周易·乾卦》有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你所吸引的朋友,往往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与气象。
在众多交往选择中,与那些如朝阳般温暖、如青松般挺拔的“向阳”之人深交,最能滋养我们的浩然正气,改变我们的命运轨迹。
“向阳”之人,内心充满光明,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保持正向心态的君子。
历史上,苏轼可谓“向阳”之人的典范。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却始终保持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
被贬黄州时,他写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千古名句;
远谪岭南时,他竟发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生活意趣。
这样的朋友,不会因命运的不公而怨天尤人,反而能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困境中创造诗意。
与这样的人深交,我们也学会以更开阔的胸怀,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菜根谭》有言: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向阳”之人的侠气,不在于豪言壮语,而在于真诚地希望朋友进步,乐于见到他人成功。
他们如《诗经》中所描述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君子,能与朋友互相砥砺,共同进步。
与“向阳”之人深交,并非意味着只与成功者、优秀者为伍,而是要结交那些内心有光的人。
他们或许平凡,但从不平庸;
或许遭遇困境,但从不放弃希望;
或许见识有限,但始终保持着求知的热忱。
他们的价值不在于能给我们多少实质帮助,而在于那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沉睡的勇气与智慧。
与“向阳”之人深交,恰如为我们的命运播下光明的种子。
假以时日,必能收获一片繁花似锦的精神家园。
![]()
02
与“通彻”之人交,破心中之惑
《近思录》有言:
“人患思虑之纷乱,不能守一。”
人生在世,最大的困扰往往不是外境的阻碍,而是内心的迷惘与困惑。
当此之时,若得“通彻”之人为友,犹如暗室得灯,迷雾见日,能破心中重重迷障,达至清明澄澈之境。
何谓“通彻”之人?
《道德经》描述: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通彻者,正是这般既明己心,又晓事理之人。
他们洞悉事物本质,通达人情世故,却不因此而圆滑世故;
他们深谙天地规律,明了成败因果,却仍怀赤子之心。
如《中庸》所言“致广大而尽精微”,他们既能从大处着眼,又能从细微处入手,有着穿透表象直抵核心的洞察力。
与“通彻”之人相交,最大的益处在于能解我们“心中之惑”。
《大学》开篇即言: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他们通过探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真知,这种知识不是死记硬背的教条,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亲身验证的智慧。
明代大儒王阳明格竹七日而病,最终在龙场悟出“心即理”的真谛,完成了从困惑到通彻的飞跃,他的经历本身就是对“破惑”的最佳诠释。
通彻之人的另一个特质是“知止”的智慧。
《大学》云: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他们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止步,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
与这样的人深交,我们会逐渐学会在冲动时克制,在迷茫时静心,在复杂局势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战国时期,庄子与惠施的“濠梁之辩”可谓通彻者与智者交锋的经典。
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施反问: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答: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段对话表面上是争辩,实则展现了庄子与天地万物感通的通彻境界。
有这样的朋友,即使辩论也能开启我们的心智,拓展我们的思维边界。
与通彻之人深交,并非为了求得现成答案,而是要学习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
好的朋友不会直接给我们答案,而是在我们经过独立思考、接近突破却又差临门一脚时,给予关键点拨。
这种点拨如同禅宗的“机锋”,能让我们豁然开朗,破除长久以来的困惑。
荀子在《劝学篇》中打了个精妙的比方: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整日苦思冥想,不如片刻向明师学习所得。
通彻之友就是这样的“明师”,他们已走过我们正在走的路,已破解我们正面临的困惑,他们的指点能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选择与通彻之人同行,我们的心智将日渐开明,我们的判断将越发精准,我们的决策将更加明智。
当心中迷雾散去,眼前道路自然清晰;
当内在困惑破除,外在阻碍也随之消解。
如此,不仅个人修养得以提升,事业生活也会步入顺遂之境。
![]()
03
与“守正”之人交,立处世之根
《周易》有言:“君子以立不易方。”
一个“立”字,道尽处世之本。
人立于世,需有不可动摇的根基,如同树木扎根深处,方能枝繁叶茂。
而与那些恪守正道、持身以正的“守正”之人深交,正是为我们的人生奠定坚实根基的不二法门。
何谓“守正”之人?
《论语》云: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守正者,心中有杆秤,是非分明;行事有准则,不偏不倚。
如《道德经》所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守正之人身上有一种沉静的力量,不随波逐流,不因外界纷扰而改变初衷,在浮躁世间守住内心的定盘星。
与守正之人相交,最根本的益处在于能够确立我们“处世之根”。
《孔子家语》记载: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坚守正道者为友,我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不可撼动的价值观。
这是人生最重要的根基,决定着我们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在诱惑面前的定力。
春秋时期,史官董狐不畏权贵,直笔“赵盾弑其君”,被孔子赞为“古之良史”。
齐太史兄弟三人前仆后继,坚持记录“崔杼弑其君”,用生命捍卫史实。
这些守正之士,将真理看得比生命更重。
与这样的人交往,我们才会明白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守护的原则,才会在人生的各种考验中守住底线。
与守正之人深交,我们获得的不仅是指引,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谆谆教导: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些话语穿越千年,依然能滋养我们的心田。
选择与守正之人同行,就是为人生选择了最稳固的基石。
有了这样的根基,无论风雨如何肆虐,我们都能如松柏般屹立不倒;
无论诱惑如何迷人,我们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当立身处世有了坚实的根本,人生的道路自然会越走越宽,命运的风水自然会越来越旺。
这或许就是古人所说的“根基深厚,枝叶自茂”的真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