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以前都说房地产是蓄水池,大家的钱都买了房子,手里面用来买其他东西的钱就变少了,所以才没有造成我们社会的全面通胀。那现在房价都快下跌一半了,新房、二手房的成交量也在连年大幅减少,楼市这个蓄水池的作用越来越弱,那为什么我们对通胀的感受依旧不是那么明显呢?原因出在了哪里?是原来的那套蓄水池理论有问题?
如果想把这个问题弄得很透彻,我们需要先认识一个在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公式——费雪公式。这个公式就像物理学界的能量守恒定律一般,可以完美地解释通货膨胀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如果你能领悟这个公式,相信央妈以后制定的一些货币政策的逻辑,你也就能看得很明白了。
费雪公式的方程式为M乘以V等于P乘以Q。这里的M代表货币总量,就是整个国家流通的所有钱的总和;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可以理解为钱的转手速度。比如这个月你领了100块工资,你用这100块给房东付了房租,房东又用这100块去超市买了一只大螃蟹,货币流通速度就是看这100块1年内转手了多少次。P是价格,可以理解为一个大超市里面所有商品的平均价格;Q是商品和劳务总量,可以理解为一个大超市里面总共有多少件商品。
假设费雪公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在讲述一个关于菜市场的故事:左边的M乘以V就相当于菜市场里面的顾客总共支付了多少钱,右边的P乘以Q就相当于菜市场里做生意的老板们总共收到了多少钱,左边永远等于右边。
那这个公式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的呢?比如还是在这个菜市场里面,如果左边的M也就是货币总量变多了,而货币流通速度V还是不变,右边的Q也就是菜市场里商品总数量也没发生变化,那右边的P也就是商品的价格必然会发生变化。因为随着M的增多,导致P也上升,也就是通货膨胀了。
楼市的蓄水池作用,也可以用这个费雪公式继续解释。我们假设还是在这个菜市场里,菜市场附近的居民有个习俗,就是一年内家家都要吃一次帝王蟹,但帝王蟹很贵,房地产就相当于菜市场里的帝王蟹。附近的居民为了一年能吃到一次帝王蟹,平时会把钱攒起来,攒够了再去买帝王蟹。
但无论居民们平时为买帝王蟹而攒的钱,还是攒够了买了帝王蟹,总之,帝王蟹消费始终占了居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那留给用来买柴米油盐、鸡鸭牛羊的钱就肯定不多了。于是就会看到卖帝王蟹的档口每天交易额很大,但其他蔬菜区和调料区就比较冷清。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剩下的这些食品区的价格即使想涨价也涨不起来,因为没有那么多居民抢着去买。过去,有些专家学者一直说房地产是蓄水池,所以才没有出现全面价格上涨现象,指的就是这个原理。
那现在房价都快下跌一半了,新房、二手房成交量也在连年大幅减少,楼市这个蓄水池的作用越来越弱,那为什么我们对通胀的感受依旧不是那么明显呢?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还是继续沿用前面那个菜市场的故事来讲述。原来附近的居民买帝王蟹,只是为了自己吃,后来发现需要帝王蟹的居民非常多,自己多买几只回来,养着还能升值,于是出现了好多居民开始贷款买帝王蟹。以前帝王蟹一直涨,大家都感觉自己很有钱,可后来帝王蟹降价了,很多人便觉得自己家的财产缩水了,开始不敢大手大脚地花钱了。
其次,很多居民家里贷款买了帝王蟹,虽然现在帝王蟹降价了,但是每个月该还的贷款月供还是要还,仍然会占用很多本该用于其他地方消费的钱。可越是降价越没人买,帝王蟹原来这个在菜市场占用面积最大、用人最多的档口生意也不行了,连带着周围运输帝王蟹的物流公司、帝王蟹调料品等厂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围绕帝王蟹生意上下游的工人们,好一点的只降薪了,不好的可能直接就失业了。失业的人也不能一直闲着,日子还得过,老婆孩子还得养,虽然自己以前是做帝王蟹行业的,瞧不上这些卖菜卖鱼的,赚的仨瓜俩枣,但现在形势不一样了,只要有钱赚,就不得不弯下腰,不然就要被饿死了。于是发现附近种菜、养鱼、养鸡、养鸭的人开始变多了,菜市场里卖菜、卖鱼、卖鸡的人也变多了。
最后的局面就是:一边居民们因为财富缩水,对未来比较悲观,钱袋子捂得更紧了,导致需求不足;一边又是因为原先的大产业赚不到钱了,很多人都挤入了剩下的行业,导致剩下的行业产品供应过剩,物价自然就很难出现大规模持续的上涨。
可以说,楼市太火热,会影响消费;楼市太冷清,也会影响消费,因为楼市涉及的上下游产业链太多了。这下你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