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毛萌丽 莫口阿梨
![]()
启动仪式
10月17日,依托天府书展平台打造的首届“天府文学周”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动。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等嘉宾共同点亮“文学之灯”,背景屏上“文学赋能时代,书香浸润天府”的主题字样与之交相辉映,传递出文学照亮生活、浸润城市的美好愿景。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发表致辞,分享了对文学出版工作的重视。他呼吁出版单位与创作者积极创新,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佳作,并期待读者深度参与互动。他承诺,中国出版协会将持续支持天府书展与四川出版业发展,履行文化使命,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
启动仪式
阿来:迎接技术但绝背叛文学的根本
启动仪式后,“破界与重生——AI时代文学创作与阅读”作家对谈随即展开。谭楷、路内、刘楚昕、贾煜四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代际的作家齐聚一堂,就AI对文学的影响各抒己见,碰撞思想火花。
![]()
阿来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来在分享其思考时指出,面对AI与竖屏视频时代的到来,应积极拥抱新技术,但绝不能将技术迭代当作文学退行、放弃审美教化责任的借口。他引用“天雨粟,鬼夜哭”的古老传说,强调真正的文字应带来智慧与光明,并呼吁大家共同坚守初心,“积极迎接技术,但绝不背叛文学的根本”。
![]()
作家座谈
路内:人性的温度是创作者优势
小说家路内则对人类创作者的独特优势保持乐观。他认为,创作者可以选择避开AI赛道,依靠长期的生活沉淀进行创作。
此外,他特别指出编辑的“人情味”是关键——“他们会本能地鼓励和支持人类创作,这是AI无法具备的。”路内表示,通过设定行业标准来管理AI内容具有可控性,人性的因素与当前技术现实为人类作者留下了充足的应对空间。
刘楚昕:作者是AI的“裁判”,审美决定主导权
青年作家刘楚昕从实践角度分享了AI的双面性。他肯定AI在公文写作、文本拆解和资料查阅方面的工具价值,能显著提升效率;但同时直言AI审美“不知所云”,其词频组合逻辑与文学“求新”的本质相悖。他提出一个关键论点:作者是AI创作的“裁判”,既然人能评判AI的产出,便证明人的审美水平居于上位,因此“AI威胁论”本身值得商榷。
据悉,首届天府文学周除启动仪式与作家对谈外,还涵盖“中国文学走出去”版权推介会、多场新书分享、云上展销及文化采风等系列活动。承办方四川文艺出版社表示,致力于将天府文学周打造为书展核心品牌,以“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特质,让文学深度融入大众生活,持续为构建文学新生态注入活力。
(主办方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