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
2025第三届成都国际文学周核心活动之
“茅盾文学奖得主进校园”
在崇庆中学举行
![]()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左)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
携经典作品《历史的天空》
以“我的文学梦” 为主题
与学校近300名师生
进行了近两小时的深度文学对话
活动不仅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文学大家
更让天府文脉在互动中得以传承
![]()
活动在崇庆中学同学们自编自导的音乐情景剧《闪耀的理想》中启幕。悠扬的歌声与灵动的舞姿交织,将青春朝气与文学理想具象化呈现,赢得现场阵阵掌声。随后,学生代表带来诗歌朗诵《以文为炬,点亮少年梦》,从王勃“海内存知己”的豪迈,到陆游笔下“成都山水”的诗意,再到当代学子对文学的热爱,短短5分钟的朗诵串联起4300年蜀州文脉,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接力。
在主题分享环节,徐贵祥以自身创作经历为切入点,结合《历史的天空》《仰角》等经典作品,向师生拆解文学创作的“底层逻辑”:“文学不是历史的‘复印件’,而是要从时代洪流中抓取个体的命运轨迹。”
![]()
徐贵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窗口。文学能够嵌入人的心里,它能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我们通过文学铸魂育人,人的境界提升了,城市的建设就好了,我们这个城市的天空就会更蓝,大地更绿。
![]()
谈及从军营战士到文学大家的成长历程,徐贵祥特别强调经典阅读的重要性:“每一本好书都是一把钥匙,能为青少年打开更广阔的精神世界。”他鼓励学生们养成“读经典、悟经典”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创作素材,构建个人的文学认知体系。
![]()
![]()
“文学应该歌颂苦难还是超越苦难?”
“面对创作瓶颈该如何突破?”
在互动环节,崇庆中学7名高二学生接连抛出直击文学创作核心的问题,徐贵祥结合自身30年创作经验,逐一给出兼具深度与实用性的解答。
针对“苦难书写”的疑问,他提出“文学要超越苦难见精神”,强调作家需以悲悯之心观察生活;谈及创作瓶颈,他分享“晨间写作30年”的习惯,直言“规律比灵感更可靠”;在多人物叙事技巧上,他总结“主线贯穿、细节立骨”的方法,建议学生从“绘制人物关系图谱”入手练习;关于好作品的标准,他明确“思想深度、艺术高度、情感温度缺一不可。”现场学生认真记录,大家表示,这些干货让自己对文学创作有了新认知。
![]()
![]()
活动尾声,徐贵祥为7名提问学生亲笔签名赠送《历史的天空》,学生代表则向徐贵祥赠送“笔墨铸军魂,雄风扬正气”的书法作品。
![]()
徐贵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崇州的学生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在我给他们谈文学、讲故事的过程当中,我看到他们清澈的眼神,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对我最好的奖品就是孩子们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我到崇州感受到这里弥漫着浓厚的文学气息。它们伴随着青春的颜色,在崇州这块土地上飞扬,并且滋养着这块土地,因此我觉得崇州的发展道路上始终伴随着文学的声音、文学的味道,我希望崇州成为中国的文学之乡。
记者|罗钰佳 吴宇佳 王可妹(实习)
编辑|余霞 张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