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男子进入地铁轨道企图自杀,获救后反告地铁公司索赔一百万,这究竟是荒唐之举还是另有隐情?
![]()
2024年3月的上海,地铁3号线,傍晚6点多,59岁的赵某揣着一肚子“心思”走进地铁站。监控拍得清清楚楚,他没像普通乘客那样等车,而是在站台上来回踱步,眼睛一直瞟着屏蔽门和轨道之间的缝隙。趁周围人不注意,他猛地抓住屏蔽门顶部,脚蹬着门体往上爬,1.5米高的屏蔽门,对身高1.6米的他来说不算难,几下就翻了过去,“扑通”一声掉进轨行区。 也就是十几秒后,一列地铁呼啸着进站,虽然站务员第一时间按了急停,但巨大的惯性还是让列车蹭到了赵某。一声闷响后,轨道上溅起血花——赵某的右手前臂,直接被车轮碾断了。 女乘客的尖叫、列车的刹车声、工作人员的呼喊,瞬间把站台搅得混乱。应急团队8分钟就冲了下去,把浑身是血的赵某抬上站台,还特意捡起断肢妥善保存,18分钟内就把人送进了医院。可就算抢救再及时,他的右前臂还是没接回来,最后被鉴定为六级伤残。
躺在病床上的赵某,一开始还对着医生哭:“我不想活了,你们救我干啥?”可没过几天,他就变了脸。对着赶来的地铁公司工作人员,他举起空荡荡的右臂,一口咬定:“我是因为头晕,不小心滑倒跌进轨道的!你们地铁没做好安全措施,得赔我钱!” 百万索赔的荒唐戏:谎言被证据戳得稀烂 赵某一开口,就把赔偿金额定在了一百万。理由说得“理直气壮”:地铁公司没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屏蔽门设计有问题,才让他“不小心”跌下去,导致终身残疾,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失费,一分都不能少。 可他忘了,现在的公共场所到处都是监控,证据根本不会帮他圆谎。 地铁公司先拿出了“物理证据”:赵某身高1.6米,站台屏蔽门高1.5米。正常人站在门边,就算真头晕,最多是往前倒,怎么可能“滑”过比自己矮的屏蔽门?除非是故意往上爬。这就像说“1米8的人能从1米5的栏杆上不小心摔过去”,连小学生都知道不合逻辑。 接着医院的诊断报告又给了他一巴掌。
![]()
报告里写得明明白白,赵某只有右上肢有外伤,脑袋、躯干一点伤都没有,更没有头晕导致的意识丧失、脑震荡症状。要是真的“头晕滑倒”,怎么可能只伤胳膊,连摔倒时常见的擦伤、磕碰都没有? 最打脸的是警方的笔录。事发当天,赵某被抬上救护车时,就跟警察喊:“别救我,我就是想自杀,现在手没了,以后怎么活?”后来做笔录,他也承认“早就想好了,要在地铁里了断,没成想只断了个胳膊”。连他女婿都跟警察说,岳父最近工作不顺,得了焦虑症,已经失联好几天了,家人早就担心他想不开。 这些证据摆到一起,赵某的“头晕滑倒”谎言,就像被戳破的气球,连一点底气都没了。可他还是不死心,非要把官司打下去,好像只要闹得够大,就能讹到钱。
![]()
2025年10月,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案子。法庭上的赵某,穿着病号服,一直低着头,可说起“索赔理由”时,又硬气起来:“我不管,我在地铁里受的伤,他们就得负责!” 地铁公司的律师没跟他废话,直接把监控视频、医院报告、警方笔录一一呈上。“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发现有人掉进轨道后,1分钟急停,8分钟救援,18分钟送医,全程没耽误一秒钟,已经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律师还特意强调,“地铁的屏蔽门符合国家标准,赵某是故意攀爬进入轨行区,这是个人故意行为,我们没法预测,也没法预防。” 法官问赵某:“你说自己头晕滑倒,那为什么监控里你是爬过屏蔽门的?为什么警方问你时,你说想自杀?”赵某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最后只能沉默。 法院的判决没让人等太久——一审驳回赵某的全部诉讼请求。判决书里写得很清楚:“赵某受伤系自身故意自杀行为所致,地铁公司已积极履行救助义务,无任何过错,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这个结果一出来,网友们都炸了锅。有人说:“这就是典型的碰瓷!自己想死,被救了还反咬一口,要是让他得逞了,以后谁还敢做好事?”还有人建议:“应该告他诬告陷害,让他知道撒谎是要付出代价的!” 确实,赵某的行为太寒心了。地铁工作人员拼尽全力救他,保住了他的命,可他转头就想讹钱;法律给了每个人公平,可他却想利用法律钻空子。幸好证据不会说谎,法院的判决也守住了底线——安全保障不是无限责任,谁犯的错,就得谁自己担着。 这事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善意不该被碰瓷消耗 其实在这起案子里,最让人后怕的不是赵某的自杀行为,而是他事后的“碰瓷”心态。要是法院真的判地铁公司赔偿,那以后可能会出现更多“自杀不成反索赔”的人,地铁公司为了避免麻烦,说不定会减少救助措施,最终伤害的还是普通乘客。 就像有网友说的:“我每天都坐地铁,要是知道有人故意掉下去还能讹钱,我都怕地铁以后不敢轻易停车救人了。”这种“碰瓷式索赔”,消耗的是整个社会的善意,破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
赵某现在虽然没拿到赔偿,但他失去的更多——一条胳膊没了,名声也臭了,以后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戳脊梁骨。他可能到最后都没明白,不是所有伤害都能转嫁责任,不是所有谎言都能蒙混过关。 这件事也给所有公共场所管理者提了个醒:做好安全保障是责任,但遇到故意碰瓷的,也别退缩,该用证据说话,就用证据说话,该走法律程序,就走法律程序。只有守住“谁过错谁担责”的底线,才能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让想钻空子的人无机可乘。 毕竟,我们的社会需要善意,需要互助,但绝不需要“农夫与蛇”的悲剧重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