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潮新闻报道 浙江杭州的叶大爷有多年晨练习惯 他的锻炼方式是拍头两百下 坚信这样能“通血管、防痴呆”
可没想到
换来的却是颅内出血和一场手术
今年入夏后, 叶大爷 突然感觉自己右侧的手脚都使不上力,走路也变得不稳。以为是年纪大了,后来,他的右上肩开始疼痛,仍觉得是吹空调受凉了。这一拖,就是两个多月。
直到最近,街坊邻居发觉他走路不对劲,他才不情不愿地被家人带到医院就诊。一检查发现,叶大爷左侧大脑内有一大片硬膜下血肿,而且血肿已经把脑中线压得偏移了。这意味着大脑正在被“挤压”,他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大爷被紧急收治入院。医生了解后得知,大爷每天都会坚持拍头200下,上午150下、下午50下,大爷说是在手机上看到的,“这样能通血管、醒脑又健身。”
专家终于找到了真相。正是这“拍头保健操”,造成了其慢性硬膜下血肿。
医生解释,“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受伤后3周以上逐渐形成的血肿。人的颅骨和大脑之间,有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三层保护膜,硬膜下血肿就是血液跑到了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
“尤其老年人,大脑会像核桃一样慢慢萎缩,颅骨和大脑之间的空隙变宽,血管就被拉得又紧又脆,稍微受点力就容易破。天天用手掌拍头,看似不重,但持续的震动会一点点撕裂脆弱的血管,血越积越多,就成了血肿。随着血肿体积增大,会压迫下方的大脑组织,从而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医生表示,老年人本来就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高危人群,像叶大爷这样,主动、持续地去拍打头部,无疑增加了风险。
术后恢复清醒的叶大爷,回想起自己拍头“养生”的那段日子,十分后悔。
医生提醒,老年人如果遭遇头部外伤,哪怕是轻微受伤,也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在养生保健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拍打头部、猛烈转头、撞树干、吊脖子……这些看似接地气的“养生”方法,既没有科学依据,还特别危险,轻则伤筋动骨,重则有健康风险。
来源: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