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詹小注:
大建这文章,写得很扎实。
内容挺丰富,事迹特感人。
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立。
人有这劲头,何事干不成?
读完竖拇指,真让人佩服!
在场 | 跌倒爬起,跌倒再爬起——吉临娟创业记 | 朱大建
朱大建 上海纪实 2025年10月14日 12:16 上海
艰辛童年
江苏海安位于南通市的北部,东临黄海,南连如皋,西接姜堰,北毗东台,处于江淮平原与滨海的过渡地带,地势低平,属里下河平原,河网密布,域内里下河湿地核心区是候鸟迁徙重要通道。这是一片富饶的平原,土地肥沃,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是传统的鱼米之乡,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中国禽蛋之乡、江苏蚕桑生产基地、长江河豚鱼养殖区。
1957年5月12日,一个女婴,哇哇大哭着,降生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做过乡村民办学校老师的父亲,给她取名为吉临娟。娟的本义是秀丽、美好,引申义是仪态美、姿态美。父亲希望女儿来到人世间,面临美好生活,长得仪态娇美,这是父母对女儿的祝福。
然而,吉临娟降生后不久,马上面临三年自然灾害,农业严重欠收,老百姓吃不饱、饿肚子,土地肥沃、富饶的海安也不例外。
吉临娟至今还记得,她四岁时过春节,母亲煮的年夜饭,上面都是萝卜,底下有一点点米饭。父母疼爱女儿,一点点米饭盛在吉临娟的碗里。四岁的女儿懵懂天真,站在门口吃,被邻居看到了,就去大队部举报,说吉临娟家里粮食很多,年夜饭吃喷喷香的大米饭,香气飘向全村,让人眼馋的都流口水啦,太奢侈了!太不懂节俭了!
大队长一听,生气了,就将吉临娟家的粮食减去三个月的定额。
这下,吉家真的挨饿了,只能吃萝卜,锅底下一点点米饭也没有了。
吉临娟上面有一个哥哥,不到一岁就夭折,下面一个有一个弟弟,也是不到一岁就夭折。吉妈妈两次抱着停止呼吸的幼小的儿子,呼天喊地,哭哑了喉咙,哭肿了眼睛。
吉妈妈压力很大。在海安农村,谁家没有儿子,会受到非议、歧视。除了传宗接代的姓氏继承之外,女人力气小,干农活需要男劳力,也是个重要因素。
吉临娟七岁上小学。这一年,妈妈又生了大妹,活下来了,但却病病歪歪。此时,吉爸爸已不做老师,他在农具厂当木模工,因为做木模工工资高一点,赚来的钱,全用来为多病的女儿治病。
爸爸将吉临娟寄放在小学老师那里。老师待吉临娟很好。中午饭也在老师那里吃。
到了吉临娟上二年级上半学期时,生产队需要劳动力,要吉妈妈去大田干农活。父母亲不让吉临娟上学了,回家带妹妹。
吉妈妈铁定决心去挣工分,是受到刺激。
夏收分粮食,吉妈妈背着箩筐去分麦子。没料想,吉家没有工分,需要用钱买麦子,吉妈妈急得哭了,向大舅借了15元钱,这才买到了麦子。
吉临娟多么想读书啊。可是,妈妈要去劳动挣工分了,多病的两岁妹妹没有人监护也不行的。吉临娟只能在家里带妹妹。
中午,吉临娟烧了一锅稀粥。米粒沉在锅底,粥汤浮在上面。吉临娟骗妹妹:“米汤有营养,我们吃米汤。”吉临娟是想将稠粥留给父母吃,他们在大田里干重体力活,饿得快,不吃点粮食,干不动重活。
母亲回家后,打开锅盖问:“今天的粥怎么这么厚啊?”
有病的妹妹天真地回答:“姐姐说,粥汤有营养,有营养的薄汤我们喝了,留下厚的给爸爸妈妈吃。”
吉妈妈听了心里难过,眼睛又湿润了。
后来,吉妈妈每天扛着农具出工后,吉临娟背着妹妹去大田,帮妈妈干农活,插秧,起秧,压秧。
吉妈妈是个老好人, 她愿意帮人家的忙。吉临娟清楚地记得,吉家的自留地里红薯长得好,吉妈妈就让邻居到自留地里拿红薯。生产队里所有的妇女都到吉家的自留地里拿过红薯。
吉临娟的邻居,是个荣誉军人,分到了富农的三间瓦房,政府有补贴给他,家庭经济条件好。邻居家过年,买了一个猪屁股,腌了挂在屋檐下,太阳光一照,冒出油花,肉香在空气中漫溢,飘动,几乎都能生吃了。
看着邻居住着大瓦房,看着邻居家屋檐上挂的喷香的猪屁股,吉临娟发出誓言:“我长大了,一定要赚钱,为家里造大房子,让爸妈过上好日子。”
幼小的吉临娟明白,小时候读好书,将来才能挣到钱。她9岁时,村子里来了一个乡镇文教助理带队的工作队,吉临娟去求文教助理:“我要读书,我要上学。”
文教助理就去找吉爸爸求情。吉爸爸说:“吉临娟三年级都没有读,现在去读四年级,怎么跟得上?”
吉临娟对爸爸说:“我一定要读书,读书的钱我来付,我去打猪草,割茅草,卖钱缴课本费。”
吉爸爸被女儿缠得没有办法,只能同意。
吉临娟重新走进课堂,读四年级。
休学时,她只读到二年级上学期,一年半时间在家里带妹妹,成绩能跟上吗?
吉临娟不懂就问,问同学,问老师,成绩跟上了,到五年级小学毕业时,学习成绩在班里排第三名。
打工挣钱
小学毕业后,读初中要付五元钱学费,吉爸爸拿不出五元钱。
对吉家来说,五元钱是一笔巨款。
吉临娟只好回家,想办法挣钱。
这时,吉临娟又有了二妹三妹,家里有四个女儿,爸妈的负担更重了。
吉爸爸在公社农具厂做木模工,每逢年底的时候,工厂里会对生活最困难的职工补助十元钱,吉家是经济困难家庭,吉爸爸的邻居也在农具厂当个小干部,评比的时候,他就说:“吉家不能照顾,吉家的女人不去大田干农活,一直在家里闲着。”其实,吉妈妈是在家里照护多病的大妹。
不久后,吉爸爸就从农具厂辞职,他肩背木工袋,走街串巷去为人做床做桌椅箍木桶,人辛苦些,但能多挣钱养家。
吉临娟看到爸爸妈妈为了养家那么含辛茹苦,心里隐隐作痛,她在心里悄悄对爸爸妈妈说:“你们放心吧,等我长大了,一定让你们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镇上有一个棉花加工厂,每年秋天,棉花收上来后,开工两个月,对棉花予以初加工 。工人工作12小时,休息12小时。
吉临娟对爸爸说:“你去找人,我要去棉花厂打工挣钱。”
少女吉临娟,做了棉花厂季节工,做一个月,赚24元。
农科所招收工人,种瓜种果树的土壤需要平整。吉临娟去农科所干活赚工分。她一个小姑娘挖不动土,只能挑土。一只手拉着前面一只篮子,一只手拉着后面一只篮子,沉重的担子压在肩上,只能慢慢地移动脚步往前走,在大冬天里,累得汗水湿透内衣,冷风一吹,又冷得身体发抖。
这份工,做了三个月。
生产队需要女民兵,队长让吉临娟去当女民兵。大队需要文艺女演员,吉临娟又当了文艺女演员。民兵连开会时,吉临娟就为妹妹织毛衣,两只巧手挥动两根毛衣针上下翻飞,速度飞快,姿态优美,惊动了一起开会的镇农机厂科长。他一边欣赏,一边请吉临娟帮忙打一个毛衣的领子。吉临娟将这个领子编织得很好看。
科长非常满意,问她:“你愿意到农机厂来工作吗?”
吉临娟雀跃地说:“我很想来做工。”
科长说:“镇里有十几个村,一个村招一个名额,你去找村长,让他同意你到农机厂来当工人。”
吉临娟回家,将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
吉临娟有个表舅在村里当总账会计。吉临娟请表舅想办法。
表舅说:“村里的名额给了民兵营长的老婆。”
吉临娟一下子泄了气。当工人没有希望了。
过了一个月,民兵营长来找吉爸爸,说他老婆不去农机厂了。
吉临娟大喜过望,急忙叫爸爸把表格拿过来,当即填表。一看表格,吉临娟又傻眼了。表格上要求,当工人必须是初中毕业生。
吉临娟拿着表格去镇上找了组织委员。吉临娟称之为舅舅的组织委员沉思半天说:“你就填初中毕业吧。”
就这样,18岁的少女吉临娟进了镇农机厂当工人,她从冲床工做起,创床工,钳工,样样都能做,在金工车间是一个有技术的工人了。
初次创业
吉临娟一直在想着怎么创业。一次,她看到一个打包带,连结部是一个铁皮扣。她忽然就受到启发。“这个铁皮扣我也会做啊。”
她骑着一辆三轮车,和爸爸一起到一个大饭店去买空的铁皮食品罐头。
回到家里,吉临娟让爸爸不要再走街串巷做木工了,坐在家里,将罐头上的铁皮剪下来,作为打包带铁皮扣的原料。
吉临娟找师傅做了一个模具,让爸爸将罐头铁皮冲压成铁皮扣。
下班后,吉临娟就到化工厂、食品厂、医药厂去销售铁皮扣。
打包带,这些工厂都用得上,销路很好。
事业初创成功,家里收入增加,手头有三千多现金。吉临娟生了儿子吉翔之后,老少三代八口人,三间草房不够住,吉临娟想要实现她 “我一定要让爸爸妈妈过上幸福生活”的誓言。
物质上,过上幸福日子的基本条件,除了吃饱穿暖之外,就是住进瓦房,住得宽敞。吉临娟的荣誉军人邻居,就住进了原先富农住的大瓦房。
吉临娟想要造的新房,就以此为蓝图,但要有所超越,要更高大坚固结实敞亮。
那时,农民造房子买砖头要凭票子。吉临娟就去找镇上的组织委员表舅,问他:“能不能帮忙搞一点砖头票?” 表舅想了想,吉临娟一家住的三间小草棚太破旧了,太拥挤了,还容易引发火灾。农民造新房子是人生大事,这个要求应当支持。
他帮吉临娟搞到了砖头票子。吉临娟就持票去镇砖瓦厂买砖头。
造三间瓦房要五千元,吉临娟储蓄的钱不够,她同事的老公刚从部队转业,手头有些转业费,借给吉临娟一千三百元。
吉临娟借了一条船去运砖,船从河里走,运砖回来的路上,河里跳起一条大鱼,正好掉在运砖船的甲板上,吉临娟眼疾手快一把按住。这是好兆头啊。以前农民家过年,买不起鱼,桌子上也要放一条木头做的鱼,讨一个“年年有余(鱼)”的口彩,约有十斤重的一条大鱼自动跳上船头,难道不是预示着一个好彩头吗?
等房子造好,吉临娟的同事来参观评论道:“在这个村子里,书记的房子可评第一名,吉临娟的房子可评第二名。”
房子完工,将妈妈养的三头大肥猪卖了,吉临娟再凑些钱,把借同事的一千三百元还清了,全家人住进新房子,开开心心地过新年。
没有想到,吉妈妈的喉咙里长了一个瘤。吉临娟急坏了,带妈妈去镇医院看病,外科医生检查后说:“快过年了,先不要开刀。是不是太累了,平时营养不够啊?过年吃点好吃的,增加营养,身体养壮实一点,过了年再来开刀。”
过年后,吉妈妈喉咙里的瘤消失了,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开开心心百病消。
一场虚惊。
吉临娟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
过完年后,吉临娟又一头扑进创业中。
吉临娟看到很多父母为小孩买汽水喝。那时流行喝汽水,汽水的瓶盖子里,和啤酒瓶盖子一样,有一个泡沫的垫子,吉临娟又受到启发。觉得自己也可以生产汽水瓶盖子和垫子。
她到处打听,哪里有冲床卖,终于打听到,养老院里有一台废旧冲床,她去一看,觉得整修后可以使用,当即花三千元钱买下这台五吨重的冲床。
冲床运回来后,吉临娟请师傅一起研究怎么冲压出汽水瓶盖子,很快就会了,吉爸爸也很快就学会操作冲床了。
再学怎么做汽水瓶盖子里的泡沫垫子,吉爸爸带着吉妈妈又很快学会了。
生产出来后,吉临娟又骑着三轮车去销售,销路很好,汽水厂都买下了这些产品。
后来,吉临娟看到汽水厂的盖子里的泡沫垫子改成塑料的,叫滴塑,价格高,可以多赚一点钱。
怎么才能做出滴塑呢?
吉临娟四处打听,打听到江阴有一家工厂,有一台机器闲置在厂里。
吉临娟去江阴一看机器不错,就问:“这台机器你们卖吗?你们废铁价卖给我吧。”
“好的,闲着也是闲着,卖给你,算五千元。”
这是一个村办厂,能卖掉这台没有用处又占地方的机器,他们很高兴。
而吉临娟就像觅到一个宝贝。
双方皆大欢喜。
但吉临娟手里没有做滴塑的配方。她就去南通的一家有全自动设备的罐头食品厂参观,打听到了做滴塑的材料名称。
她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化工书,在家里学习,照书里说的方法做,试温度,试坯皮,反复做实验,终于有一天,做出的滴塑和外面卖的一模一样,吉临娟开心死了。
那时,做汽水盖子的马口铁,南通罐头厂有卖,但是要领导批条子才能买到。
吉临娟一个朋友说,南通罐头厂的工会主席曾做过海安县长的秘书,大名叫陈誉信。吉临娟就去找到陈主席。陈主席对家乡来的吉临娟很客气。吉临娟和最小的妹妹一起上门,只买了一只西瓜,陈主席却请吉临娟姐妹吃饭,还批了买马口铁的条子。以后熟了,吉临娟改口称陈主席夫妻“干爹干妈”。
这样做汽水瓶盖子,一做就做了五、六年,顺风顺水,熟门熟路,如果能一直做下去多好啊!
可惜,等社会消费水平提高,人们尤其是孩子们不喝汽水啦,孩子们吃冰淇淋、雪糕等冷饮了。
连汽水厂都转产啦,吉临娟生产的汽水瓶盖子,卖不出去了。
二次创业
干妈对吉临娟说:“你这样太辛苦啦,你喜欢服装吗?我弟弟就在服装厂当供销科长,产品出口到美国,他们给你原料,你去加工,交产品,拿钱,这样很稳当。”
听了干妈的话,吉临娟手头也积累了一些资金,吉临娟心动了,她确实也喜欢服装,就向朋友借了点钱,开了一家服装厂。
没有想到,服装厂办好,南通服装厂出口到美国的业务没有了。只能自己去销售服装。
这个时候,吉临娟已从农机厂辞职,她无路可退。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南通有一对夫妻办了一家劳保服装厂。吉临娟上门找业务,他们同意转点服装加工业务给吉临娟。
又找到一家出口日本的服装厂,也给一点业务让吉临娟做。
每天清早三点钟,吉临娟就起床,坐在拖拉机上,将做好的服装运往南通,验收后,又将布料装上车,回家往往要晚上八九点钟。
辛辛苦苦挣一点钱,都花在车轮、油费、路费上,刨去成本,赚不到钱,人还累。吉临娟为一家服装厂加工睡眠盖的花被子,收不到加工费,吉临娟将花被子抵加工费,结果,人家派了12个人拦路,把货抢回去。吉临娟叫小妹夫打110电话。警察到场,问明情况,把货还给吉临娟,顺利回家。
做服装不赚钱,运输途中还有风险。一次送货,拖拉机行驶在大堤上,吉临娟问:“前几天我儿子送货,走的是哪条路?”司机回答:“就是这条路。” 吉临娟往堤下看,有几十米距离,万一摔下去,那就闯大祸啦。宝贝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她下定决心,关闭服装厂,试水养殖业。
三次创业
吉临娟的爸爸,此时在服装厂食堂里掌勺。吉爸爸支持女儿,一直是女儿创业的顶梁柱、参谋长,定海神针。
吉临娟花五万元买下镇上一个孵化厂。准备孵小鸡卖钱。
那一年,缺种蛋。吉临娟打电话到处问,了解到哈尔滨有一个养殖场有很多种蛋。但老板很好奇,他说:“一千多公里路,你能过来拿蛋吗?”
吉临娟胆子大,她安排人开车到哈尔滨,买了几万个种蛋。养殖场老板也有东北人的豪爽,他每个蛋降价一毛钱,还说吉临娟创造了一个奇迹。
吉临娟买回几万个种蛋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海安吉庆镇。商品的供求关系,是物以稀为贵,原来种蛋少,小鸡价格上涨,现在增加几万个种蛋,那么,价格是上涨,平稳,还是下跌呢?应该让市场做出判断。但镇上其他三家做小鸡孵化的商人,聚集一起商议后,成立一个临时的联盟,决定种蛋集体降价,和吉临娟这个孵小鸡行业的新闯入者打价格战,小鸡即刻跌价。
吉临娟一算账,卖小鸡赚不到钱了,只能自己养小鸡,养大了再卖。她睡在孵化场小鸡的旁边,一个晚上起夜好多次,去看小鸡,看到小鸡挤到一起,就把小鸡赶开,挤在一起,小鸡会压死的。
山东一个客户打电话给吉临娟,要买种蛋,讲好价格后,吉临娟向四乡养鸡的农民收购种蛋,运到山东去,每次都能赚五千元。
吉临娟看到有人收购小猪卖钱,就问其中门道,她想道:“我能不能买小猪养两个月再卖掉,让客户去养肥猪?”
她让人把小猪送到孵化场来,孵化场有一块很大的场地,可以养猪。前前后后养了200多头小猪,卖掉后赚了1万多元。
养小猪要吃米糠,吉临娟想,不如办一个大米加工厂,就有副产品米糠,不用外出买饲料了。
她去看一个大米加工厂,正好人家不做了,就把机器买回来安装好,看到有人收了水稻去卖,就让人家卖给她,她加工成大米,再送到南通、江阴,每次卖米也能赚个两千元。
被诬欠债
1997年,是吉临娟的灾年,她的顶梁柱父亲去世了,卖种蛋翻了车,赔了四万五千元,她还纠缠进三次欠债的纠纷中。
1995年,吉临娟还在做服装生意,每年腊月二十,她和客户结清账目,准备过年。有一个客户,吉临娟欠她一万两千五百元,就写了一张欠条给她。准备第二年开春再结账。大年三十这天,这个女人到吉临娟厂里来问:“你身边还有钱吗?” 吉临娟回答:“我身边还有五百元过年的钱。你急用,你就拿去。”这个女人就拿走了五百元。吉临娟说:“你记着啊,我还欠你一万两千元,明年一开春就还你。”
这天,吉临娟很晚回家,身边只有20元钱过年。儿子在家里等妈妈,等到很晚,不见妈妈回家,急得哭起来了。
第二年春天,吉临娟还掉了欠账一万两千元,但是忘记拿回欠条。
没有想到,那个女人拿着欠条来找吉临娟说:“你再给我三千元,我把这张欠条给你。”
吉临娟说:“我已还钱给你了,欠条你撕掉不就好了吗?”
那个女人说:“你不给我三千元,我就去法院起诉你欠债不还,你打官司会输,因为欠条在我这里。”
吉临娟气愤地大叫:“你还有没有一点良心啊!你上次被汽车撞了,我还买了营养品来医院看望你。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吗?”
没有想到,那个女人真的去法院起诉吉临娟欠债不还。法官一看欠条,就判吉临娟输,要归还欠款。
吉临娟连夜赶到法院,法官说:“我们没有办法判断你是被冤枉的,你的欠条在人家手里,只能判你输。”
法官教吉临娟:“你去和她谈判说‘我给你三千元,你把欠条还给我’,你录音,再找个律师,这样做,你的损失少一点。”
吉临娟找了律师,一起赶到这个女人家里去。
这个女人说:“我叫你给我三千,你不给。”
吉临娟说:“我现在给你。”
这个女人说:“现在要给五千,我起诉费、人工费都花上去了,你要给五千。”
吉临娟不同意。
律师说:“你就给五千吧。”
吉临娟只好写新欠条,让那个女人签字,再收回旧欠条。
那个女人叫吉临娟马上回家拿钱过来。
吉临娟说:“我现在哪有现金啊。”
那个女人说:“你是老板哎。”
法院据此重新判决:“欠款一万两千,归还五千,没有钱,给东西吧。”
这是第一件欠债事。
第二件欠债事,也很荒唐。
1993年,吉临娟办服装厂时,请一个包工头改建厂房,吉临娟欠了包工头四千元钱。到了当年年底,包工头的弟弟带着一个工人来拿钱,写下收条。到了1997年,这个包工头去法院打官司讨还欠款。吉临娟说:“欠款在1993年就还给你了。”拿出收条凭据。包工头说不是他写的收条。
这下,吉临娟很着急,叫儿子开了摩托车,自己坐后面,去找包工头下面那个当年来收钱的工人,一个一个人问过去,从上午找到下午三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一个瓦工,承认自己在1993年大年三十那天收了欠款。
这让吉临娟喜出望外,进一步问包工头弟弟在哪里?瓦工说,包工头弟弟明天去南京。
吉临娟当即打电话,让自己律师立刻来海安县城,一起找到包工头弟弟,将收条给他看,包工头弟弟不承认是自己写的收条。
吉临娟逼他一起去见法官。法官说:“你好好回忆一下,字迹可以辨认的,你写的字条,你要负法律责任的。”
法官的严肃警告,让这个包工头撤诉了。
第三件欠债事,是吉临娟过于轻信亲情友情。1993年,吉临娟的小妹夫叫吉临娟爸妈为他的同学担保贷款三万元。没有想到,这个同学在三年里没有归还银行的一分钱利息。
银行的新行长上任后,第一把火就烧向吉临娟,要她归还贷款。吉临娟没钱,就向新行长说:“请银行借我三万元,我借新账还旧账。” 新行长不同意。吉临娟只能将服装厂的二十多台缝纫机卖掉,归还担保贷款。
吉临娟事后回忆1997年,觉得这一年她过得不是人过的日子,不堪回首。
四次创业
图片
吉临娟做了几年养殖业后,发现了问题。养殖业,就怕禽畜生病,一生病,如果是传染病,那就是灭顶之灾。
曾经,吉临娟养过长得像野生鸽子模样的鹧鸪。鹧鸪叫起来听着像是“布谷,布谷”,被人称为布谷鸟。有些先富起来的人喜欢吃野鸟,价钱卖得蛮贵。吉临娟在马路边上做了一个广告,放一张布谷鸟的照片,生意很好。
吉临娟养布谷鸟这件事惊动了海安县委书记和海安的媒体,书记带着记者来看布谷鸟。
但是,布谷鸟过冬天时,会大批死亡,笼舍加了温度,还是不行,鸟脑袋上肿了一大块,这是看不好的病,死鸟要用袋子装。
吉临娟觉得养殖业风险太大,觉得还是回到她的老本行制造业靠谱。
海安县吉庆镇有七家蓄电池厂,蓄电池中间有个隔板,叫聚氯乙烯,是一种塑料产品,供不应求。
吉临娟带着两个师傅去浙江一家工厂考察,这个厂有20多条生产线,生产聚氯乙烯。
高手一看就会。
吉临娟请师傅做设备,花了一万多元拉出一条生产线,再花五千多元做了一个切片机,就能生产聚氯乙烯隔板,卖给吉庆镇的蓄电池厂做配套产品。
没有想到,三个月之后,有一个专家,将聚氯乙烯改成泡沫隔板,叫做吹塑。改成泡沫隔板后,产品大降价。
为节省成本,蓄电池厂都改用了泡沫隔板。
吉临娟傻眼,这下,她的聚氯乙烯产品又没有销路了。
那年正月初五,她去苏州看一家工厂的生产泡沫隔板的机器设备。到了那家老板家里,老板和朋友一起抽着中华牌香烟,喝着好茶在打牌。
问下来,买这套设备要五、六万元钱,吉临娟身上带了两万元。
她觉得身上打了一个冷颤:“今天是财神日,我为什么要把钱给人家?”
直觉告诉她,这笔生意不能做,要赔钱。她对开车的外甥说:“这样下去不行,我买设备要花五、六万元,我去卖产品,人家不给现金只欠账,卖出去的产品价格下降了,抵不上买设备的钱,这样做,我肯定赔钱,赔钱的事不能做。”
吉临娟想到,家里有两台注塑机,可以利用起来。她想到了她的邻居正在做的产品——泥浆泵管子。
吉庆镇上有七家蓄电池厂,只有邻居一家泥浆泵管子厂。
泥浆泵管子,安徽农村大量需要,天旱时用于农田灌溉。只是,生产泥浆泵管子,除了注塑机之外,还需要织带机,买织带机需要资金啊。
这时,吉临娟的一个朋友告诉她,海安县有个变压器厂的女供销科长,手头有点资金,很多人向她借过钱。
吉临娟心动了,她不知道供销科长的门牌号,就一家一家去问。
有人说:“就在这栋楼的楼上。”
吉临娟敲门进入,作了自我介绍。供销科长说:“我本来再不借钱给人了,看你是个女人,再帮你一次。”
吉临娟说:“我们合作,赚了钱,一人分一半。”
供销科长一口答应。但她派人去打听,打听到吉临娟做了很多事,一件也不成功,就改口对吉临娟说:“我们不合作,我的20万元借给你。”
吉临娟说:“我会按照市场价给你利息。”
当时市场上借钱的利息是16%。20万元的月息是3200元。
吉临娟用这笔钱购买了原料、织带机,开始生产泥浆泵管子,送到河南销售,销路很好。
吉临娟知道海安县有一个老板在上海做工程,打泥浆,他需要泥浆泵管子,就买了个西瓜去探访。这个老板很豪爽地说:“好的,我需要产品的时候拜托你。”
过了两个月,这个老板打电话给吉临娟,说需要泥浆泵管子。而且要得很急,当天就要,他第二天要带货到上海临港。
吉临娟说:“你在哪里?我马上过来找你。”
吉临娟让儿子开小面包车,找到老板家。
老板告诉吉临娟:“上海正在开发临港滴水湖,需要两种规格的泥浆泵管子。”
吉临娟说:“我这里有一种规格的管子,另一种规格我连夜生产,再晚也生产出样品来给你。”
吉临娟马上一个电话打到南京一家化工原料商,同时汇款过去,这个商人连夜送货到吉临娟家,吉临娟马上生产出一段样品,一大早就送到工程老板的家里。吉临娟对老板说:“你们在上海哪里,我就送货到哪里。”
这个老板很好奇,他说:“你送货到上海临港,你就要赔钱了。”
吉临娟意识到,开发临港滴水湖,可能是个大机遇,就说:“这笔生意,赔钱我也做。”
吉临娟连夜生产出工程老板需要的泥浆泵管子,第二天叫了一个出租车,花了七百元车费,送到上海临港滴水湖工地。
那时的临港滴水湖,是一个大工地,一个海边大荒滩,一个低洼沼泽地,到处是工人在挖土方,非常壮观。大地空旷,蓝天辽阔,海风呼啸,芦苇弯腰,吉临娟走在荒滩上,好像人也飞起来了。
那个工程老板看到吉临娟隔天就送来泥浆泵管子,非常守信用,开心地说:“我需要什么配件再向你要,隔一个月你来拿钱。”
但是,工程老板食言了,吉临娟一个月后去上海临港拿钱,工程老板却拍拍口袋双手一摊,没钱。解释说,是别的土方老板要他代为订货,他至今没有收到货款。
吉临娟突然脑洞大开地说:“老板,你没有钱,你就把土方工程给我做,抵你的货款。”
老板笑着说:“好的。”
他给了吉临娟三万方土的工程。
五次创业
老板开心,吉临娟更开心。她要到上海临港去做土方工程了,这是她的第五次创业。
吉临娟回到海安家里,购买发电机,挖土方要用。有人卖六千元一台,她买下来,有人卖三千元一台,她也买下来,请师傅来修理好。
她去招收会打土方的工人。打土方是个技术活,不是熟练工,就会出现只烧柴油不出土方的局面,这就赚不到钱。
但是,时间太急了,一时也找不到这么多熟练工,生手也招进来了。
吉临娟准备将儿子吉翔带去临港。这时,吉翔已有一个未婚妻。
到了要去上海临港的前一夜,小姑娘整理好行李,执意要同吉翔一起去。
吉临娟说:“你是个小姑娘,外出不方便,你留在家里吧。”
小姑娘说:“妈妈,我要跟你们去。”
吉临娟说:“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很辛苦的,我们要和工人吃住在一起,劳动在一起。”
小姑娘说:“没事,我也是一直打工的人,我习惯了。”
吉临娟放心了。
2002年10月1日,她率领着一批工人,风尘仆仆来到临港滴水湖工地,那时滴水湖是一片荒滩,遍地芦苇、茅草,找不到住宿的地方。
吉临娟找到两间废弃的羊棚,带人从房顶到角落都打扫干净,买来石灰撒在墙角、地面消毒。
花了三百元钱,羊棚焕然一新。
吉临娟自己及儿子和未婚妻住一间,工人住在另一间。
这个羊棚是漏的,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条件确实艰苦。但是没有人有怨言,因为,大家都是来赚钱的,只要付出诚实的劳动能挣到钱,吃点苦又算什么?
安排好滴水湖工地上活计后,让儿子吉翔管理工人队伍,吉临娟返回海安老家,她还要生产泥浆泵管子供滴水湖工地使用。
在家里,吉临娟又担心24岁的儿子缺乏经验,年纪太轻,管不住工人队伍。
她明白,打土方,如果不得要领,打不到土方还白白烧柴油,那就赚不到钱,要赔钱。
想到这里,吉临娟心里又着急起来,起个大早,坐车赶到上海临港滴水湖工地,决定自己来管理工人队伍,让儿子跟在身边学习。
从那以后,吉临娟就住在羊棚里不走了。儿子的未婚妻在工地上烧饭,吉临娟母子在工地上做管理。
那个时候的滴水湖,是一片海边的荒滩沼泽地,芦苇茅草丛生,人走不进去。
只有把泥浆泵管子铺进去,才能打到土方。
秋冬季节,地处海边的滴水湖,风大水冷,吉翔喝几口白酒,等身上暖和了,就手持一根竹竿探路,一脚深一脚浅,背着泥浆泵管子,颤颤巍巍,走进芦苇深处。
有时,吉翔和未婚妻一起走进去,一脚踩空,人就滚进沼泽地里,他和未婚妻都不怕苦,滚进泥坑,就互相搀扶着爬起来,再往前走。身上全湿了,寒冷海风呼啸,冷得全身颤抖,摇摇晃晃地背着泥浆泵管子,继续踩着茅草,往芦苇荡的深处,走进去,把管子铺进去。
滴水湖挖好后,湖面的面积有5.5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7米,湖面和杭州西湖差不多大。是一个“天上一滴水落入大海,泛起片片涟漪”的圆形人工湖泊,意味着“向湖而生”的生态理念。
三万方土的工程做起来很快,做完后怎么办呢?
巧了,在一位熟人朋友的牵线下,龙湾港公司的董事长面见吉临娟,他知道吉临娟的队伍做的工程质量很好,承诺2003年再给吉临娟三十万方土的工程量。
听到这一好消息,吉临娟高兴得跳了起来。她敏感地感觉到,她人生的转机来了。
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三万方土的工程顺利完工。
吉临娟让工人们回家去过年,她留守在工地上,住在羊棚里。
有一个当地招来的帮着烧饭的工人也想留下来。
吉临娟说:“不可能,只有我一个人留在这里,找活,等着拿工程款。”
这个工人临走前对吉临娟说:“老板,老板,这个羊棚曾经吊死过一个知青,男的。”
这个工人讲这句话,是为了吓唬吉临娟,想留下来再赚一份工钱。
但是,吉临娟此时的口袋里,只剩五元钱,她付不起这个工人的工资。
龙湾港公司的后勤处长芽新才让吉临娟住到公司项目部的临时宿舍去,一个月三百元钱,一天只要十元钱,吉临娟舍不得,在没有窗的羊棚里,她用塑料布糊住一个通气的洞,外面刮风,里面没有风,但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尤其是晚上睡在地铺上,想到门框上吊死过一个男人的时候,吉临娟身上的汗毛都竖立起来了。
吉临娟在坚持,一直等到拿到了工程款,回家过春节,把钱发给她招来的工人。
把钱发给工人后,吉临娟身上又没有钱了。
春节过完,元宵节后,上海临港龙湾港公司打来电话,让吉临娟去签三十万方土的合同。
吉临娟赶赴上海临港,签好合同,开心地跳起来,这是一笔大生意啊。
吉临娟赶回海安,招收有经验的工人,原来的两台泥浆泵,增加到六台泥浆泵,租了四台发电机,自家有两台发电机,一共六台发电机,带着一支很大的部队,浩浩荡荡奔赴临港,开始挖土方。
但是,出事故了。一个师傅,一不小心,一只手被机器轧掉一半。
当时是早上。儿子吉翔打电话给妈妈。
吉临娟说:“你不能讲出去,把受伤的师傅赶紧送项目部。”
当时,项目部有个医疗室,吉翔开车送师傅到医疗室后,医生一看说:“受伤太重,赶紧送医院。”
吉临娟让吉翔开车,送师傅到浦东新场镇一家医院。医院要求先交五万元钱。
吉临娟说:“我身上只有八千元钱。我先交五千元,你们把人先收下来,先治疗,我再去筹钱。”
等过了两天后,这个师傅说:“老板,我回家去看病,这里收费太贵了。”
吉临娟说:“太感谢师傅了,你回家好好治疗,我会负责到底的。”
从那个事故之后,吉临娟严管安全生产。她和儿子管工地现场,儿媳妇管食堂伙食,负责二十多个工人一天三顿饭,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
从那个事故之后,工地上一直平安无事。
老天眷顾,顺利完成了三十万方土的工程。
这是吉临娟创业二十多年来挖到的第一桶金。
2007年,吉临娟又和广东金东海公司合作,挖了一段八公里长的河道,吉临娟挖土方,金东海公司做石坡,一家做一半,价值一千两百万。
吉临娟继续在临港做水利工程,联通滴水湖的外连河、内连河、中连河,吉临娟都挖过了。
一个与吉临娟相邻挖土方的老板对吉临娟说:“这里有个领导叫陈总,很好的人。”
吉临娟问:“你有他的电话号码吗?”
这个老板就给了号码。
吉临娟打电话给陈总。
陈总问:“你是谁啊。”
吉临娟说:“你不认识我。我是苏北来临港挖土方的,在上海一个亲人也没有,我想来认识你。”
陈总说:“不行。你不能来。”
吉临娟不死心,买了一瓶酒一条烟,叫了一部出租车,上门去拜访领导。她看到陈总的车停在门口。
按响门铃后,陈总夫人出来了,很凶地说:“赶快走人,不许送礼,你要送礼,就送你去派出所。”说完就关上大门。
这下,把吉临娟吓坏了,赶紧回家。
陈总确实是好人。一段时间后,他在龙湾港项目部,一个电话将吉临娟叫去说:“现在有一个项目,有两百米的河道让你挖土方,你要保证质量。”
吉临娟千恩万谢地说:“谢谢领导,谢谢领导。”
一天,吉翔对吉临娟说:“妈妈,滴水湖这么大,我们成立一个保洁公司吧,就叫‘上海洪泽保洁养护有限公司’。”
“好啊。”
吉临娟欣赏地看着儿子,觉得儿子长大了,成熟了。
六次创业
图片
滴水湖周边有七个厕所的管理要招投标。吉临娟和人计算了一遍,又计算一遍,将价格压到微薄盈利,出价二十八万元投标。
最高的出价是四十四万元。
吉临娟中标了。
接下来,她又中标了滴水湖的保洁,雇佣工人去湖面撩水草,撩垃圾,保证滴水湖的干净整洁美观。
她的保洁公司一年要做两百万元的产值。
从此她不做土方工程,她改做保洁行业,这是她人生的第六次创业。
这时的临港,已从上海的“卫星城”跃升为上海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国际航运、科创、先进制造业等战略功能,成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这时的滴水湖,已成为一个美丽的蓝色的人工湖泊,微风泛起涟漪,湖上帆船点点,形成“一湖四连七射”的水系,政府出台了水质提升等举措保护生态。
滴水湖,成为上海市民的周末度假胜地。
吉临娟对工人说:“你们去撩水草,如果看到有人落水,一定要拉上来,救一个人,我给一百元奖金。大家一定要做善事,做积德行善的事,好人一生平安,一定会有好报。”
2008年,汶川地震,吉临娟和儿子儿媳商量好,家里凑出四千元钱,找到街道党委张书记说:“这些钱,用来支援汶川抗震,是我们家的一点心意。”
这个真诚的举动让张书记受到感动。张书记隔了一段时间后,打电话给吉临娟说:“我们镇上有一个菜场的保洁工作,你愿意做吗?”
吉临娟当然愿意。
她的保洁公司,从管理一个菜场,到管理四个菜场。
此时的吉临娟,已升级做了奶奶。2003年,儿媳妇为吉临娟生了孙子。吉临娟管理公司,儿子管工程。
等到孙子要上幼儿园时,吉临娟对儿媳妇说:“我要送孙子去宋庆龄幼儿园全托,那里幼教师资好,养育条件好。我要你腾出时间来,去学电脑,学会计,学驾驶,年轻人一定要掌握知识,以后才能管理好公司。
孙子读了三年幼儿园,一家人过得很开心。孙子周五晚上回家,周六周日两天在家里玩。
一家人其乐融融,真舒心。
2008年,吉临娟找到临港港城集团领导,对他们说:“滴水湖周边有那么多荒滩,原先都是沼泽地,现在挖通了内连河、中连河、外连河,沼泽地露出水面,成了荒地,很多外地人在种地,我可以帮你们来平整土地。”
这个建议,让港城集团领导喜出望外,他们也想这样做,但是荒地都被外地来的人种了小麦、油菜、蔬菜、西瓜、花卉,想收回土地,他们有心无力,一致对吉临娟的建议予以支持。
吉临娟和儿子商量,让吉翔叫了十部拖拉机,开进荒地里面去,外地人阻拦,就请派出所派民警出动配合,就这样一步步地“蚕食”,像春蚕吃桑叶一样,每一天“沙沙沙”地往里面深入“吃”一点,用了几个月时间,将土地都收回来了。
土地收回来后,港城集团领导讲:“有块土地,吉临娟你来办个农庄,凝聚带动临港的人气。
吉临娟测算、计算了一遍又一遍,办农庄投入大,想挣钱很难,但是儿子吉翔想试试。他2005年向妈妈提出办一个保洁公司,证明了他的思路对头,有大格局。
吉临娟决定再支持儿子一次。她外出考察了多个农庄,回来后说干就干,她的行动力特强。
她找了一家公司,师傅将竹子来装潢,隔出客房、服务大厅、活动房、厨房、院子,才一个多月,临港第一个农庄——“普露湾”农庄开张了。
客人可以来鱼塘里钓鱼,钓起来现烧了吃,捉竹林里养的土鸡杀了吃,农庄里菜园里种的蔬菜真新鲜,完全是一派农家乐的氛围。
开张后,人气很旺。周六周日来的客人要排队,发一个号头登记,等第一批客人走了,翻台面,擦干净桌子才能吃上饭。
吉临娟看到排队时间太长,老人小孩子肚子容易饿,就在排队等候的区域放一篮子煮熟的鸡蛋,让老人小孩垫垫饥肠。
农庄的鱼塘里,养着大鱼让客人来钓鱼,也养着小鱼苗,这是放养到滴水湖的第一批鱼苗。
未来红树林
![]()
到了2010年,这个“普露湾”农庄迎来了复旦大学生物学院负责滴水湖水质保护的团队老师。这个老师向生物学院的院长钟扬教授介绍了吉翔。
吉翔回家告诉吉临娟:“妈妈,今天复旦大学生物学院有个老师来找我,向我介绍复旦大学的钟扬教授,钟扬教授需要一块种红树林的土地。”
吉临娟说:“好啊。”
她对儿子说,你可以去找港城集团副总经理周勇。
周勇听了后表示同意,马上就在南汇嘴公园里面划出土地引种红树林。
吉临娟上网查询,知道钟扬教授在2005年就萌生一个梦想,要让热带海滩上生长的红树林移植到上海。
但是,红树林怕冷,自然生长的红树林,最北面在福建福鼎,人工引种的红树林,最北面在浙江温州。而上海的冬天天气,要比福建福鼎、浙江温州寒冷得多。
钟扬教授提出,全球天气变暖,有可能使红树林逐步适应更高纬度更寒冷地带生存。他查到上海存在红树林化石,说明上海在历史上曾经很炎热,曾生长过红树林。
他认为经过一代一代的科学抗寒驯化筛选,当下怕冷的红树林,在一百年至两百年后,能在上海的五百公里长的海岸线上生长起来。
届时,上海漫长的海滩一直延伸到浅海的滩涂里,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漫无边际的 “海洋绿肺”红树林,促淤保滩,净化水质,防风消浪,保护海岸,养育起众多贝、蟹、鱼、虾、海鸟,让上海成为一个美丽的滨海城市。
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景象。
钟扬将红树林项目与在西藏收集种子视为同一使命,是在“守护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未来留存希望”。
钟扬教授带领团队从珠海等地引种12株红树苗,逐步摸索抗寒驯化的方法,例如通过温室模拟环境、控制海水盐分、部分区域露天试验等方法,筛选出耐寒品种秋茄、桐花树,正在通过基因研究寻找耐寒基因,尝试分子育种。
吉临娟崇拜文化人,敬佩教授,看到钟扬教授宏大而具体的梦想,为之倾倒,愿意出一份力。
钟扬教授知道了临港集团、吉临娟吉翔母子的上海洪泽保洁养护有限公司都愿意支持红树林项目,异常开心,率领团队来到临港南汇区公园移植红树林幼苗。
吉临娟认识了钟扬教授,这是她的偶像级别人物。
钟扬教授委托吉临娟吉翔母子代为管理红树林幼苗,一年只能给出三万元资金。
吉临娟吉翔母子异常开心地接受了钟扬教授的委托。接过了管养红树林幼苗的担子。
新的使命
临港的开发一直在迅速发展中。
吉临娟对来看望红树林幼苗的钟扬教授说:“钟老师,我们继续找土地。我们没有钱,但我们有工人。你不用担心。”
2017年秋天,吉临娟打电话给钟扬教授:“钟老师,有机会我们见个面。”
钟扬教授说:“我在外面出差,等我回到上海,我就到临港来。”
没有想到,不幸的事件发生,2017年9月25日临晨5点多,钟扬教授从内蒙古赶往银川机场时出了车祸,他乘坐的车,和停在路边的一辆铲车相撞,他再也回不到临港了。
钟扬教授去世后,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钟扬教授的夫人张晓艳、复旦生物学院南蓬副教授和钟扬的学生纷纷表示,要继续推进红树林项目,实现钟扬教授的遗愿。
想想吧,100年后,上海500公里海岸线上,如同中国一些南方城市的热带海滩一样,遍布着繁茂的红树林,为上海城市增添独特又美丽的滨海城市景观,增添海岸生态屏障,维护着生物多样性。
那是一种多么激动人心的愿景啊。
上级领导由吉临娟陪着,来看农庄一亩多红树林幼苗。
复旦大学和政府一起研究决定,拿出50亩土地,不要租金,用于培育红树林树苗,让科学超越短期功利,坚持不懈,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下去,实现钟扬教授眼光超前的红树梦。
2021年,上海遭遇多年未遇的寒潮,复旦大学和吉临娟公司合作,用灌水保温技术,让红树林幼苗过冬存活率达到80%,相关技术已申请专利。
从2022年往后,吉临娟的创业之路就一直很顺畅。她的洪泽保洁养护有限公司在管理着滴水湖周边几十个公厕的保洁,管理着50亩红树林幼苗。
也许是钟扬教授的在天之灵一直在照应着吉临娟?
也许是吉临娟人生中历经艰难曲折的六次创业之路,感动了临港的百姓和领导?
吉临娟想起,海安的一家媒体记者,曾来采访她,写了一篇报道,说她是“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女强人”。
2024年的甲辰龙年之尾,临港的海堤上,朔风劲吹,寒意彻骨,冬天上海临港的湿冷,沁人肌肤,穿再厚的保暖服,披上围巾,带上防寒帽,仍然觉得身上寒意十足。
吉临娟和儿子吉翔、复旦生物学院的老师与钟扬教授的学生,将车子停在海堤上,迎着寒风,走到海堤下面,查看种植在这里的50亩红树林幼苗的保暖举措。
湿地里种植的红树林幼苗,都灌满了水。水能保温,在水里,红树林幼苗不会冻死。
保暖棚里,塑料薄膜能透过阳光,挡住寒风。保暖棚里的抗寒品种秋茄、桐花树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在寒意彻骨的严冬天气里,红树林幼苗基地春意盎然,红树林幼苗被保护得很好。湿地里灌满水的幼苗,这是在做部分区域的露天实验,让畏寒的红树林幼苗,一代接着一代驯化,逐步适应上海的寒冷冬天。
迎着刺骨的寒风,望着这50亩正常生长的红树林幼苗,吉临娟和儿子吉翔,以及复旦生物学院的老师与钟扬教授的学生,都在舒心地微笑。
虽然是寒冬腊月,大家的脸上却绽放出春风拂面的笑容。
![]()
朱大建,高级编辑,《新民晚报》原副总编辑。上海作协理事,散文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上海纪实》电子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出版著作《时代风采录》《上海滩新“大亨”》《心弦之歌》《灯下文谈》《灯下文谈全编》《域外萍踪》《静夜凝眸》《从故乡到远方》《海菜花开》等。一次获上海青年文学奖。两次获《萌芽》文学奖。一次获《上海文学》奖。中篇报告文学《鲲鹏展翅》获中国作协1990~1991年度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杂文《资源与陷阱》获2006年全国报纸副刊金奖。2004年评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2008年获中国晚报杰出贡献奖。曾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特聘书院导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