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
药房免费为外卖骑手测量血压。 赵鸿粼 摄
![]()
图为安居东城商务街“骑手友好街区”。 赵鸿粼 摄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赵鸿粼
午后两点,送餐高峰已过。骑手张磊径直走进丛台区安居东城商务街的“暖新驿站”,接杯热水,找个座位,给手机充上电,享受一天里难得的闲暇。
窗外车水马龙,窗内宁静从容。这二十余平方米的空间,是他和同行们专属的“充电桩”和歇脚地。
今年7月起,一场名为“骑手友好街区”的创建实践在这里悄然展开。针对外卖骑手“吃饭难、休息难、充电难”等现实问题,丛台区委社会工作部以该商圈为试点,推出一系列暖心举措,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精准导航:一张地图破解“找路难”
10月13日清晨7点,安居东城商务街渐显活力。作为典型的“商圈+社区”融合区,这里串联起两条美食街、三座商务楼宇和两个大型居民区,密集的人流催生出日均3500单的外卖需求。
实现街区对骑手的“友好”,先从一张地图开始。在商务街北头的骑手必经路口,一块醒目的导览图清晰标注着楼宇分布、美食街入口、换电站位置等10余项关键信息,成为骑手们开工前的“必修课”。
23岁的程少辉是美团专送平台骑手,刚入职三个月。快速熟悉小区位置、精准找到楼栋单元曾是他的难题。“如今楼牌重新喷涂后更醒目,加上路口的指引牌,跟着地图走,很快就能锁定位置。”他点开手机订单记录,“每单平均能省10分钟,一天送30单就能挤出不少时间,效率高了,客户好评也多了。”
“我们围绕骑手实际需求,整合街区资源,打造‘骑手友好街区’,构建15分钟服务圈,让骑手奔波途中有一个能歇脚、感受到温暖的地方。”丛台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张岩说。
暖心服务:联盟构建“能量补给站”
“友好”不只停留在口号。针对现实问题,社区与楼宇党支部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到23条具体诉求,并据此制定精准服务清单。如今行走在商务街上,“骑手友好商家”的标识随处可见。
下午2点,张秀梅烤肉拌饭店内,工作人员杨民龙正在整理物品。“加入‘骑手友好商家’是应该的,我们每天近百单外卖,全靠骑手们奔波。”这家开业九年的老店推出多项骑手专属服务:就餐享受会员价,米饭和菜免费续加,同时提供手机充电、热水补给和临时休息。
大参林药房是首批加入联盟的商户之一。负责人张瑞平看到街区招募信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骑手们风里来雨里去,难免会有磕碰或小伤病,”他说,“我们不仅提供药品折扣,还配备了应急药箱,免费为他们处理轻微外伤。”药房还专门培训员工掌握基础急救技能。
今年7月,街区发起成立“骑手友好商家联盟”,首批吸引20余家商户加入,涵盖餐饮、医疗、药店等骑手高频需求场景。联盟统一悬挂标识、公开服务内容,推出快餐8至9折、药品折扣、免费健康咨询等实实在在的优惠。
“联盟规模持续扩大,目前每月新增商户3至5家。”丛台区兼庄乡南程庄社区安居东城楼宇党支部书记程好杰介绍,截至目前,联盟已为骑手提供折扣、饮水、充电等服务超过600人次。
友好共生:骑手变身“流动网格员”
“友好”的涟漪正在街区扩散,催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师傅,您这电动车别堵在消防通道口,我帮您挪到指定区域。”10月13日下午3点,美团专送骑手李磊送餐途中发现占道车辆,一边劝导一边拍照上传至社区工作群。
“过去我们只管送餐,现在送餐路上还能帮社区‘挑刺’,感觉自己真正成了街道的一分子。”李磊的话语中透着自豪。街区内,像他这样完成“角色升级”的骑手已有200余名。这里创新推行“服务换信任、信任变动力”理念,推动骑手实现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参与者”的转变。
为确保实效,这里建立了“发现—反馈—处置—回访”闭环机制。入群的骑手们在配送途中化身“流动探头”,实时上报各类问题。今年以来,该街区骑手累计反馈问题47件,全部办结,6起紧急安全隐患得到即时处置。
“经常有客人说是外卖小哥推荐来的,说我们家出餐快、味道好。”泉味祯黄焖鸡老板郭丽敏笑着说,骑手们成了店铺的“活招牌”,而商家也主动为骑手提供饮水、加热餐食等便利。
这种良性循环正在重塑街区生态。“过去骑手与街区仅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如今我们成了真正的治理共同体。”张岩表示,这种良性互动正让街区治理既有“精度”更有“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