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喂——大唐没啦!”
907年3月,朱温一把龙椅还没坐热,这句吼声就像断头刀,咔嚓劈进长安每个人的天灵盖。宫殿在烧,妃子在哭,黄金牌匾被乱兵当柴火烧开水。可你绝对想不到,真正的暴击,发生在三百里外一个破草庐——71岁的司空图,正把最后一块红烧肉送进嘴里,嚼得满嘴流油。报信的密探冲进来,嗓子冒烟:“老爷子,哀帝被毒死了!”满屋子弟子瞬间跪倒,哭成鸭子。司空图却“嗝”地打了个饱嗝,拿袖子擦擦嘴,慢悠悠吐出一句:“急啥,等我写完这句诗。”他抬笔,在颤到快散架的竹纸上,“唰唰”写下14个血色大字——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写完,把笔一扔,冲众人咧嘴一笑:“好了,从明天开始,老子绝食,给大唐守灵。”
五代十国还没正式挂牌,汴梁城里已经锣鼓喧天。朱温踩着李唐的龙椅,一手龙袍一手板砖,对着天下吆喝:“改朝换代啦,打折促销,买一送一!”
消息像长了腿的蝗虫,飞进中条山王官谷。那天傍晚,山谷里来了位“快递小哥”——其实是朱温的密探,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手里没包裹,只捎了一句话:
“哀帝驾崩,唐亡。”
草庐里,一位 71 岁的老头儿,须发皆白,手里却攥着一卷刚写好的诗稿,墨迹没干。他听完,没哭没骂,只轻轻把诗稿压在镇纸下,像给老友掖好被角。
“有劳了,不送。”老头对密探拱手,声音沙哑,却带笑。
密探愣住:这反应不对啊!正常流程不是该哭天抢地、拔剑自刎吗?
老头转身进屋,关门,落闩。
那一夜,王官谷的月亮格外亮,像一盏不肯熄灭的宫灯。
老头名叫司空图,字表圣,后世地摊文学界尊称——“大唐最后一个诗人”。
![]()
时间倒回 80 年前,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37),河南虞城。
司空家生了个带仙气的娃,产房异香扑鼻,接生婆当场来了一句:“此子将来必成大器,最差也能当个宰相!”
结果娃他爹耿直摇头:“宰相多累,还是当诗人吧,能旅游还能撩妹。”
于是,小司空刚断奶,就被亲爹摁在案前背《诗经》。别家孩子玩泥巴,他玩“关关雎鸠”;别家孩子打弹弓,他打“平平仄仄”。
17 岁,他写出人生第一首爆款:
![]()
《秋思》
“绿树因风凉,孤吟对水塘。
忽疑江上雨,急点打船窗。”
此诗一传出,洛阳纸贵,书商连夜加印,封面大字:
“17 岁天才少年!大唐诗坛未来顶流!”
少女们疯狂打 call,有人绣诗于手帕,天天在司空家门口晃悠,假装丢手帕。
少年司空却高冷:“姑娘,别急,等我考上进士再统一签收。”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32 岁的司空图雄赳赳气昂昂,迈进京兆府考场。
他以为凭借颜值+才华,分分钟状元。结果——放榜那天,他从榜首撸到榜尾,连“孙山”都没摸着。
回去一查,原来主考官是他爹死对头:
“司空家?哼,当年抢我女朋友,还写情诗羞辱我,休想!”
司空图欲哭无泪,只好自我安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刷其 IP,黑其热搜。”
第二年,他换了个马甲再考,终于高中进士。
放榜那天,他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朱雀大街溜达,迎面撞见一个满脸落寞的老头——竟是当年黑他的主考官,如今被贬为闲官。
司空图翻身下马,深鞠一躬:“多谢前辈当年不取之恩,晚生才有今日。”
老头愣住,眼圈红了:“小子,格局!”
围观群众齐声鼓掌,这一幕被写进《大唐代购笔记》,标题:
“顶流诗人以德报怨,大唐最暖瞬间!”
![]()
进士及第没几年,黄巢举着“天补平均”大旗杀进长安。
烽火连天,金銮殿变烧烤摊。
司空图跟着僖宗皇帝一路西逃,从长安到成都,高速堵车,马车没油,全靠两条腿。
路上,他看见宫女被乱兵拖进草丛,看见王公贵族为半块烧饼互砍。
他写下《秦妇吟》式长诗《乱后》,却不敢拿出去发表——黄巢也玩“文字狱”,逮住就砍头。
成都避难那段日子,他白天在武侯祠门口摆地摊卖字,晚上回草堂偷偷写稿。
有一夜,他梦见杜甫披头散发走来,拍他肩膀:
“小子,别怂,把诗写下去,大唐还没亡!”
醒来,他抱着杜甫画像嚎啕大哭,把眼泪当墨,写下 10 首《避乱诗》,用蜡封进竹筒,埋在草堂地下。
千年后,这批“地下诗”被考古队挖出来,登上热搜:
“唐代地下说唱!比《鬼吹灯》还燃!”
黄巢兵败,僖宗回京。司空图却彻底倦了,他递交辞呈:
“陛下,臣要回家写诗,顺便修仙。”
僖宗挽留:“给你宰相干不干?”
司空图摇头:“宰相只能管人间,我要管的是星辰大海。”
他回到中条山王官谷,盖了 30 间茅草别墅,取名“修史亭”,邀请天下落魄诗人免费入住。
规则只有一条:
“每晚 8 点,必须交诗一首,不交不给饭。”
于是,谷里天天“诗声”鼎沸:
“老李,借我两个韵脚!”
“老王,你这句‘白发三千丈’抄袭李白,重写!”
江湖人称“王官谷诗养老院”,又称“大唐尾音合唱团”。
司空图自号“耐辱居士”,每天拄着拐杖巡山,看见谁偷懒,上去就是一句:
“少年,你写的不是诗,是寂寞!”
![]()
60 岁那年,司空图忽然闭关 49 天,不吃肉、不洗澡,只喝山泉水。
出关那天,他捧出一卷手稿,封面龙飞凤舞:
《二十四诗品》
翻开一看,全是“诗评段子”:
“雄浑”——“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冲淡”——“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每段 12 字,押韵带感,读完秒懂,比今天的“短视频干货”还爽。
书商连夜加印,长安洛阳纸商再次涨价。
士子们把 24 句做成“飞花令”,喝酒划拳必背;
歌妓们谱成曲子,一边跳舞一边唱;
连朱温的军营里,都有小兵偷偷传抄,被逮住打 50 大棍,仍喊:
“打我也要背‘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后世苏东坡点赞:“此书写尽诗家秘籍,地摊价买核弹,值!”
天祐四年,朱温撕破脸,逼哀帝李柷禅位。
消息传到王官谷,诗养老院瞬间静音。
老诗人们抱头痛哭,有人把琴砸了,有人把笔折了。
司空图却异常平静,只吩咐厨子:
“今晚加餐,红烧肉管够。”
众人以为他想开了,狂吃海塞。
饭后,他拿出那卷刚写好的诗稿,题目只有两字:
《绝麟》
“麟”指麒麟,祥瑞,也暗喻大唐。
诗里最后一句:
“君恩未报身先老,独立苍茫泪满襟。”
写完,他把笔一扔,对众人拱手:
“兄弟们,散了吧,大唐没了,诗也写完了。”
![]()
3 月 15 日,司空图沐浴更衣,把《二十四诗品》原稿、手抄杜诗、以及当年进士及第的“录取通知书”,整整齐齐码在案头。
他点燃一炉山檀香,对月盘坐,开始绝食。
弟子送饭,他摆手:“不饿,我在吃月亮。”
第一天,他还能说话,给弟子讲“诗品”秘义;
第三天,他嗓音沙哑,让弟子把《诗经》翻到最后一页,指给众人看: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记住,诗死了,人还活着,就叫行尸走肉。”
第七天,他已水米不进,却忽然睁眼,对空喃喃:
“子美兄,来接我了?等等,我鞋带没系好……”
弟子大哭,要灌米汤,被他抬手挡住,用尽最后力气,写下此生最后 14 字: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搁笔,气绝。
此时窗外,一弯冷月刚好落进山脊,像一枚被历史按掉的句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