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4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8分钟
![]()
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制定了完善的制度,教师团队却像一盘散沙;布置任务时大家表面应承,落实时却推三阻四;年轻教师频繁跳槽,骨干教师积极性下降......当上学校中层后才发现:管理不是发号施令,而是攻心为上的艺术。今天我们就聊聊,让无数管理者头疼的六大难关,以及破解它们的“学校版答案”。
1
最难凝聚的,是人心
从“你的团队”到“我们的队伍”
刚当上教导主任时,李老师总纳闷:为什么开会时大家低头刷手机,分配任务时互相推诿?直到有次听到两位老师私下抱怨:“评优从来轮不到我们,干活倒总找我们。”其这才恍然大悟:人心散了,再好的制度也是废纸。
学校中层要凝聚人心,得先学会“三听三做”:
• 听真实声音:别只坐在办公室看报表,去教研组坐坐,听听老师吐槽“晨读监班太早竞赛培训时间冲突”。有位年级组长每月搞“吐槽大会”,老师当场说“希望减少形式化教案检查”,他当场调整方案,现在老师们主动分享教学心得。
• 做成长推手:年轻教师缺经验?安排骨干结对子,定期组织“磨课工作坊”。老教师有倦怠?帮他们总结教学经验出书,联系高校做课题。当老师看到你在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操心,自然愿意跟你干。
• 做利益协调者:评优评先别搞“轮流坐庄”,把晋升指标、培训机会明明白白晒出来。有位主任把职称评分细则做成“积分卡”,老师随时能查自己差在哪项,第二年主动补短板的人多了三倍。
记住:凝聚人心不是靠喝酒称兄道弟,而是让每个老师都看到“跟着你干,能得到成长和公平”。
2
最难驾驭的,是情绪
中层要做“情绪灭火器”
有次家长投诉某班主任处理早恋问题简单粗暴,校长把我叫去:“半小时内平息家长情绪!”我冲到办公室,发现班主任正红着眼圈哭:“我每天带早读盯晚自习,家长还这么不理解!”
这时候该怎么办?中层必须先管好自己情绪:
• 别跟着急:“这事确实处理得欠妥”(先共情)
• 别急着推责任:“咱们一起想想怎么补救”(把“你”变成“我们”)
• 用行动代替解释:当场约家长面谈,带班主任一起道歉,制定改进方案。
学校里情绪爆发点往往在:家长投诉、教师考核、突发事故。中层要像消防员,情绪上做“稳定器”,行动上做“解决方案提供者”。有位德育主任总结:“教师闹情绪时,先递杯热茶比讲大道理管用;家长发火时,先说‘我理解'比解释制度有效。”
3
最难把握的,是人性
把“要他做”变成“他要做”
有位总务主任总抱怨:“让老师填资产报表总拖,最后还得我自己干!”我问他:“你知道老师们为什么烦填表吗?”他摇头。后来一调查,原来表格设计复杂,很多老师不会填。
把握人性要懂三个字:尊、容、激:
• 尊:把老师当“人”看。有位校长发现保洁阿姨总提前半小时下班,没扣钱反而问她:“是不是接孙子放学急?”后来阿姨主动加班整理仓库,说:“校长记得我家难处,我得对得起这份尊重。”
• 容:允许不完美。年轻教师第一次开公开课紧张,别当众批评,私下说:“我当年讲砸过三次,咱们一起改教案。”包容缺点,才能换来真心。
• 激:用“小成就”激发动力。有位教研组长把大目标拆成"每周磨课1次“每月写1篇教学反思”,完成就发"进步勋章",老师们为了集勋章,主动互相听课。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老师觉得“不是为了完成指标,而是为了自己成长在努力”。
4
最难管理的,是期望
在“夹心层”里跳好平衡舞
中层最尴尬:上面有校长压任务,下面有老师喊“做不完”。有位年级主任曾崩溃:“校长要成绩,老师要减负,我夹在中间像风箱里的老鼠!”
平衡期望要会“三步走”:
1. 向上管理:别当传声筒,要当翻译官。校长说“要提高升学率”,你得翻译成“需要给尖子生加餐,给后进生补基础”。用具体方案代替空头承诺。
2. 向下沟通:别画大饼,要拆解成“跳一跳够得着”的小目标。比如校长要求“搞创新教学”,你可以先组织“10分钟微课大赛”,老师觉得有奔头,自然愿意配合。
3. 横向协调:教务处要设备,总务处说没钱;德育处要活动,年级组说没时间。这时候要像"桥梁工程师",用数据说话:"如果采购这套设备,能帮总务处减少30%的维修量。"
记住:成熟的中层不是和稀泥,而是让上下都看到“你的方案能解决问题”。
5
最难摆正的,是心态
不做“救火队长”,要做“教练员”
有位教导主任几乎天天加班到九点,批改作业、代课、处理纠纷全包。结果老师越来越懒,他自己累出颈椎病。医生警告:“再这样下去,你40岁就得坐轮椅!”
摆正心态要过“三关”:
• 戒“保姆心态”:老师请假别急着代课,而是教他“如何调课”“如何留作业”。有位主任把“代课流程”做成手册,新教师三天就能上手。
• 戒“完美主义”:活动方案不用完美,先搞起来再迭代。去年运动会下雨,有位主任当机立断:“改室内!学生跳桌舞,老师发家长!”结果成了全校最欢乐的记忆。
• 戒“背锅侠”:老师出错别急着揽责,而是说:“我们一起复盘,下次怎么避免?”有位主任把“教学事故”改成“案例库”,现在老师抢着贡献经验。
中层不是超人,而是让团队变成“多个超人”的教练。
6
最难排解的,是委屈
把“为什么是我”变成“我学到了什么”
有次评优,李主任的团队成果突出,结果名额被其他部门“协调”走了。那天晚上,李主任躲在办公室默默掉眼泪,突然收到老师发来的信息:“主任,我们知道您尽力了,明年咱们再冲!”
承受委屈要懂“三个容器”:
• 装委屈的“垃圾箱”:允许自己崩溃,但别在团队面前。有位主任备了个“解压本”,写满“今天又被校长‘批’了”,但第二天照常笑呵呵布置任务。
• 化委屈的“炼金炉”:把委屈变成经验。那次没评上优,李主任及时反思:“平时和校长沟通太少,他不知道我们的真实数据。”后来主动做“工作可视化报表”,现在校长常说:“还是你们部门数据最清楚。”
• 传委屈的“转化器”:把委屈变成团队凝聚力。有位主任被家长误解,开会时说:“我知道大家最近很累,但咱们的付出,学生都看在眼里。”老师当场自发加班整理资料,最终赢得家长道歉。
层级越高的管理者,受的委屈越多,但他们的格局,也正是在这些委屈中练大的。
写在最后:管理是“渡人渡己”的修行
当上中层后才发现:管理不是权力游戏,而是责任传承。你要凝聚人心,因为老师们的热情是学校最宝贵的资产;你要驾驭情绪,因为稳定的团队才能培养出稳定的学生;你要把握人性,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那些让你夜不能寐的难题,终将变成你肩上的勋章。就像华坪女高的张桂梅校长说的:“不是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才有希望。”当你能把“最难的事”变成“最擅长的事”,恭喜你,已经赢了大半。
作者:陈黎明
江苏省常熟市开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第五届国际安徒生教师奖获得者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学"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与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专题八讲
![]()
邀请函| 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
![]()
关于举办2025第二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研讨会的通知
![]()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级研修班(科研能力、论文撰写与成果发表专题研修)
来源 |作者投稿
作者|陈黎明
编辑|智库君
说明|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