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号,上海虹桥机场候机厅内,两名外籍旅客脱鞋横卧,一人独占六个座位。
一位网友拍摄到了这一情况,并反馈给了机场,随后机场人员的最新回应来了。
![]()
视频在网络上迅速发酵,机场官方后续回应来了,简练而无奈地表示:“这完全是个人素质问题,不会因为对方是外国人就搞特殊,看到了也会上去劝解的,但是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反馈给上级部门”。
![]()
对于视频中的情形,有网友愤慨直言:“这是把国际机场当自家卧室了?”也有人理性分析:“无论国籍,这种行为都该被制止。”
更有人追问:“为什么总是要等舆论发酵,现场管理却如此无力?”值得注意的是,舆论并未简单停留在对外籍人士的指责上,而是转向了对公共文明建设的深层思考。
![]()
回溯过往,类似场景屡见不鲜。从北京大兴机场的“脱袜族”,到广州白云机场的“躺卧客”,从高铁车厢里的“脚蹬族”,到地铁上的“霸座党”。
这些看似孤立的个案,实则共同勾勒出公共文明建设的短板。每个不文明行为背后,都是对公共空间属性的误读——将本应共享的场所异化为私域领地。
![]()
尤其是很多事情都发生在外国人身上,前段时间一酒店牌子上明确写着不允许穿拖鞋进入,但是一位中国旅客因为被阻拦入内后,发现里面好几个外国人都穿着拖鞋在里面。
这些年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对外政策更是一直秉承友好欢迎的态度,很多外国人来到我国,都会赞叹我们现在发展太迅速了,很像生活在未来。
![]()
同时也会产生很多尽量多待在中国的想法,而我国多数居民都是以“外来是客”的态度,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宽容。
或许是这份宽容,让很多的外国旅客认为在中国完全可以无拘无束,于是才有了很多类似的行为。
当然了,也不可否认,类似的行为,发生在国人身上,也是非常常见的。
![]()
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作为城市文明的窗口,其管理效能直接关乎国家形象。然而,现实中管理人员常常陷入“劝不听、管不了”的窘境。
究其原因,既有规章制度的刚性不足,也有执行层面的柔性过剩。当劝阻停留在道德呼吁层面而缺乏强制力支撑时,不文明行为便有了肆意滋生的土壤。
虹桥机场的这起事件,与其说是个别人的素质问题,不如说是我们共同面对的公共课题。
对此,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