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祝同出生在江苏安东县,家里不是很富裕,年幼时经常遭受继母的打骂。长大后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成为第六期步科学员。两年多后毕业,先到长江上游陆军总部第四旅任见习官,后升为连长。
第二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第二次发起护法运动。顾祝同不愿在旧军队中效力,于是在1922年1月南下桂林,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加入粤军第二军许崇智部。
当时蒋介石正在粤军第二军任许崇智的参谋长,顾祝同经同学介绍,前往5拜访蒋介石,两人相谈甚欢,从此顾祝同的命运便同蒋介石连在了一起。
1924年6月,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任校长,特别邀请顾祝同担任军校教授部中校战术教官。该教授部后来成为了准黄埔系的主要集中点,在该部20位教官和军校总教官,其他各部主任、副主任中,后来担任过国民党内军事要职的就有17人。
![]()
在黄埔军校时期,顾祝同已奠定了在国民党军界的基础。不过由于当时的蒋介石还不是国民党说一不二的领袖,以后在军界声名鹊起的各将领此时还只是第一军的连排长,大多数还是大头兵。而顾祝同已是该师中的副师长,所以他在黄埔系内官阶较高,在国民党中也素有“元老”之称。
第二次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为了压制各路军阀,削弱他们的实力,以中央军带头裁军来迫使地方实力派裁减兵员。顾祝同的第九军被编为陆军第二师。顾祝同一下子由军长变成了师长。虽然顾祝同手下兵力未变,但级别明显降了。
蒋介石的做法,引发了中央军与各军阀的混战。在1929年爆发的蒋桂战争中,顾祝同率第二师前往参战,占领武汉,随后升为第一军军长。年底又参加讨伐反蒋的唐生智、石友三的战争。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重创冯玉祥部,战后担任了陆海空军总司令洛阳行营主任。11月改任潼关行营主任,负责中原军事善后。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第三日,顾祝同会同刘峙等38名将领致电张学良、杨虎城,要求释放蒋介石,并提出“任何问题,无不可从长讨论,尽量采纳,付之实施……”。何应钦于16日出任“讨逆军总司令”,随即任命刘峙、顾祝同为“讨逆军”东、西集团军总司令,准备武力解决西安事变。
顾祝同比刘峙高明,就任“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之后消极应付,只令西路军胡宗南等部在咸阳、宝鸡暂时监视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他本人则一直在南京积极参加营救蒋的活动。但是刘峙的东路军却在积极进军。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飞回南京后,顾祝同以其左右逢源的行动受到蒋的嘉奖,积极迎合何应钦进攻西安的刘峙则遭到蒋的嫉恨。
1937年1月1日,顾祝同参加了蒋介石召开的小型会议,研究对西安事变的报复措施。随后任命顾祝同为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指挥5个集团军,包括蒋鼎文的第二集团军,朱绍良的第三集团军,陈诚的第四集团军,卫立煌的第五集团军,分别向西安地区推进,施加军事压力。顾祝同一面率重兵进驻潼关命令各军作好进攻准备,一面与张、杨旧部进行紧张的谈判。
在顾祝同软硬兼施的攻势面前,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第一,东北军开出漳关至苏皖边境整编;第二,杨虎城出国,所部西北军整编。至此,东北军、西北军在顾祝同软硬兼施的胁迫下完全解体。
随后与红军谈判,国民党承认陕甘边区政府,工农红军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在双方的妥协下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抗战时期,顾祝同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尽管第三战区与日伪军接触范围很大,但顾祝同采取消极防御战略,没有利用第三战区的有利战略位置向日军发起有力攻势,八年间除在浙赣线一带与日军进行过一些战斗外,发生过的较大战役仅为浙赣战役,正面战场上的大规模战役多发生在其他战区。恰恰相反,顾祝同利用辖区的有利条件,以建立战时经济为名,大搞走私贸易,大发国难财。
![]()
别看抗日不咋地,打内战却是一把好手。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就是他策划指挥的。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约9000余人,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率领下,从安徽泾县云岭出发北上。 1月6日,部队行至泾县茂林地区时,顾祝同以新四军违抗命令、不听调遣为由,下令围歼新四军。第32集团军上官云相所部8万余人大举围攻,新四军仓促应战,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分散突围外,大部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
因一手制造了千古奇冤,顾在蒋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由于顾祝同一贯忠心事主,绝对服从,深受蒋的宠信和赏识。抗战八年间,准黄埔系有起有落,何应钦、蒋鼎文、刘峙、钱大钧等人均因种种原因,不是被束之高阁,位高而无实权,就是一直保持原来的职位,更有甚者被削去实权,深受冷落之苦。期间只有两个人不断升迁,他们便是陈城和顾祝同。
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后,顾祝同积极指挥大军进攻解放区,他指挥徐州、郑州30万兵力进攻冀鲁豫解放区,结果被刘邓大军歼灭5万多人,大败而归。1947年春,蒋又发动了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命令顾直取鲁中,以解除对南京和上海的威胁,保住国民党的首脑机关和总部。顾祝同这次精心谋划,想要在蒋面前好好表现,将所辖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45万人,分为3个机动兵团,以汤恩伯、王敬久、欧震分别为第一、二、三兵团司令,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术。但是他低估了粟裕和陈毅,到了8月,就被解放军赶出鲁中地区,他苦心经营的对山东重点进攻方案宣告彻底破产。
淮海战役期间由于白崇禧拒绝指挥武汉、徐州两大集团的军事行动,加上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指挥不力,顾祝同不得不以参谋总长的身份到徐州部署对解放军决战事宜,提出“守江必守淮”,“放弃次要城市,集中兵力守徐州”,“一处作战,各方支援”。
但是他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现,华东野战军已发起淮海战役,西撤的黄伯韬第七兵团被包围在碾庄地区。顾祝同急令社聿明率部东进解围,但被解放军顽强阻击,黄伯韬兵团被全歼,紧接着,由华中增援的黄维第十二兵团在双堆集被全歼,之后杜聿明被围几天后企图突围,其第十三、第二、第十六3个兵团突围失败,在陈官庄全军覆没。半年时间,在顾祝同直接指挥的淮海战场上,国民党主力已基本被全部消灭。
![]()
1949年12月7日,蒋让顾祝同与胡宗南这两个心腹分别出任西南军政长官和副长官,准备在西南地区负隅顽抗。顾、胡上任后计划在成都地区与入川解放军进行一场决战,但第一野战军贺龙部进兵神速,其计划未来得及执行便被打破。至此,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彻底失败。
顾祝同逃到台湾后,国民党上层许多人要求追究其战败责任。顾祝同赶紧交出“国防部长”、“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等全部职务,以躲避风头过关。后经蒋介石说情逃过一劫。
蒋介石深知,在和他一起来台的高级将领中,真正能像顾祝同这般死心塌地追随他的并不多。由于顾祝同不拉山头,没有自己的势力,在国民党中央军政大员中少有顾祝同的同乡、亲戚,因此蒋介石对他一直信赖与器重。1954年7月,蒋介石晋升顾祝同为“陆军一级上将”,军衔达到顶级。
蒋介石年纪大了到台湾后一直谋划如何将权力顺利的交给儿子蒋经国,这让顾祝同有了被重新启用的机会。在选择陈诚、俞鸿钧、严家淦等人为蒋经国保驾护航之外,蒋介石开始考虑任用一两位“元老”到台前“压阵”,一方面为蒋的权力接交保驾护航,一方面也可以堵住那些被冷落了的大员们的嘴。于是,这个重任便落到了顾祝同身上。
1959年6月,顾祝同被任命为“国防会议秘书长”。这个“国防会议”是国民党最高决策机构,主要由党政机关首脑组成,由蒋本人亲自主持会议。以后国民党的重大决策均出自此机构。顾祝同在秘书长的位子上一坐就是八年,蒋对他的器重由此可见一斑。
![]()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顺利接班,已经年迈的顾祝同认为自己使命已经完成,于是向蒋经国提出辞去一切职务。蒋经国考虑后给他安排了一个最高荣誉职位,让他体面“退休”。
晚年的顾祝同的生活虽不像何应钦那样多姿多彩,但也丰富快乐。他的亲朋故友等常到顾府看望他,这些人里既有他的同乡、同学,也有他的晚辈及属下。他很有规律,每天早睡早起,还保持着散步的习惯。他特别喜欢养花,水平不亚于园艺师。
1987年1月17日凌晨4时20分,顾祝同因病在台湾“三军总医院”去世,享年94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