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10月14日,甘肃省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2025年度会议暨学术会议在兰州召开。
![]()
会议讨论调整了共建单位,举行了工程中心管理委员会换届选举。经研究讨论,修订了工程中心章程,会议选举产生工程中心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秘书,成立了工程中心运营管理办公室,明确了各共建单位专职工作部门及人员。
工程中心主任管东红就工程中心建设情况、主要工作成效、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作了全面汇报。共建单位代表及学术委员会委员听取汇报后,对工程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全省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战略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肯定。
在工程中心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会议上,与会委员围绕甘肃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建言献策,讨论审定了工程中心2025年—2030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工程中心主要研究方向、近期任务和预期目标。
会议邀请了兰州大学生态学院副院长邓建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遥感科学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海波、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国信、甘肃省地质调查院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元分别作专题报告,就《综合通量观测与遥感数据的植被物候变化研究》《中国旱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方法—以矿山生态修复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为例》《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编制》等主题进行报告。
![]()
本次会议进一步完善了工程中心运营管理机制,拓展了工作人员对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关键技术研究方向的思路。下一步,工程中心将聚焦甘肃省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及监管需求,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学科交叉与机制创新,联合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技术及成效评估、生态监测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研究,促进成果转化落地,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甘肃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兰州大学、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等单位代表及学术委员会委员等30余人参加会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