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于2023年编制并印发了《长沙市天心区生态环境产业布局规划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紧密围绕“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结合天心区实际情况,对产业布局规划提出了全面且细致的指导。
如今,距离《指导意见》发布已逾两年。天心区全面落实《指导意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2024年,天心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4%,荣获了长沙市政府大抓落实二十条“蓝天保卫战激励”,6个国省市控考核断面水质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实现100%达标,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面,天心区持续发力,以辖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旨在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为产业引进和布局规划提供科学指导,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
完善管网配套 守护碧水长清
城镇配套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一直是天心区水环境问题的“痛点”,也是天心区聚焦发力的重心。为此,天心区结合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将黑石铺街道一力物流园区域内工业污水纳入天心大道市政管网,同时在西湖安置区内充分利用现有完好管道作为污水管,对破损、沉降的排污管道和检查井、化粪池等进行更换和修复,并增设导排雨水系统,顺利完成了一力物流园和西湖安置区的雨污分流改造。此外,还完成了“大托铺双管子1号支流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有效解决周边污水下河问题。
天心区全年累积投入资金约2.69亿元,新增污水管道9.124公里,改造污水管道27.91公里;新增雨水管道13.5公里,改造雨水管道62.58公里。通过雨污分流及生活污水管网改造,不断完善天心区基础设施配套,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大大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健全防控机制 绘就一方蓝天
2024年最新发布的《长沙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3版)》中指出,天心区的两个管控单元均存在PM2.5 超标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天心区打出了“健全防控机制、开展专项整治、提升治理能力”的组合拳。
为应对极端天气,天心区出台了《天心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构建科学高效的应急响应体系。针对于一力物流园扬尘污染严重问题,天心区在物流园道路两侧增设喷淋系统,全天候开启设备降尘,增加道路沿线洒水频次,并将雀园路延长线(一力物流园段)纳入“百街千巷”提质改造项目,对周边在建工地和闲置地块的裸露黄土实施绿网全覆盖,通过以上措施,大大降低了一力物流园扬尘污染。2023年底正式投入运营的绿岛钣喷中心,挥发性有机物(VOCs)去除效率达81%,减排量达9.1t/a,为长株潭融城汽车世界汽车4S店及周边汽车修理厂提供烤漆服务,有效提升了街区空气质量。
聚焦绿色产业 促经济协调发展
在《指导意见》的引导下,天心区绿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大数据、电子信息等绿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早在2019年,天心区就实现了绿心地区361家工业企业全部退出,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培育大数据产业,抢占绿色发展新赛道。以大数据为主导产业的天心经开区,已构建起一个大数据交易所、一个数据网络安全大脑、两大智能算力中心、八大数据中心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成为首批湖南省数据产业集聚区。此外,长沙第五谷——“天心数谷”作为重点产业载体,构建了包含遥感、测绘、导航定位、气象、地质、能源等行业在内的一体化大数据发展格局,形成数据采集、加工、交易、研发、应用全产业链。目前,园区已集聚数字经济相关企业6000余家,数字经济规模突破600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心区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持续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积极引导产业优化布局,让绿心更绿,生态赋能,推动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和绿色化,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下一步,天心区将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提升基层执行能力,全面贯彻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进一步落实《指导意见》各项措施,守护好一泓碧水、一片青山,让“天心蓝、绿心绿、湘江美”成为天心永不褪色的生态底色。
![]()
通讯员田艺帆 潇湘晨报记者武华康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