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昼夜温差显著增大,部分地区气温急剧下降,导致呼吸道感染频发,患者常出现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使得门诊就诊量明显上升。尽管部分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咳嗽症状却往往迁延不愈,甚至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因此再次就诊。
![]()
临床称之为感染后咳嗽,因病毒性感冒是其常见原因,故又称之为感染后咳嗽。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多为对症治疗。临床如何诊断?如何选用药物?
临床诊断
感染后咳嗽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咳嗽,以干咳为主,伴有少量白色黏液痰液和咽痒,常在讲话或吸入冷空气等刺激时诱发或加重。感染后咳嗽被定义为亚急性咳嗽,症状持续3~8周。
诊断一般以病史排除为主,具体诊治流程见图1。
![]()
图1 感染后咳嗽的诊断流程
治疗
感染后咳嗽通常具有自限性,多数情况下能够自行缓解,然而也有一部分病例表现为顽固性咳嗽,甚至可能发展为慢性咳嗽。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无需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目前,针对感染后咳嗽的治疗药物选择较为有限,不建议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口服孟鲁司特以及支气管舒张剂等治疗手段。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可短期内使用镇咳药物和抗组胺药物联合减充血剂(如美敏伪麻溶液)进行治疗。复方甲氧那明在治疗感染后咳嗽方面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其中,镇咳药物包括中枢性和外周性镇咳药物,如何选择?
1.中枢性镇咳药物
中枢性镇咳药物可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一般用于无痰的干咳。常用药物包括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详情见表1。
表1 中枢性镇咳药物
![]()
2.外周性镇咳药物
外周性镇咳药物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和效应器中的某一环节而起到镇咳作用,无成瘾性,详情见表2。
表2 外周性镇咳药物
![]()
此外,安抚患者感染后咳嗽是有时间限制且可自行缓解的,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处方,包括抗生素。临床医生应建议患者如果咳嗽在8周内未缓解或出现新症状,安排后续随访检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