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炉香赞
![]()
![]()
在这段大家熟悉的香赞里,提到的香云盖菩萨到底有何来历?
香云盖指的是香炉中升腾起的烟雾,在虚空中凝结而成的云状宝盖,是对诸佛的虔诚供养。这里融合了香气、云层和宝盖三重元素,象征佛法庄严与清净境界。
![]()
《贤愚经》中的香云盖
在《贤愚经》中,有这样一则典故。放钵国有位名叫富奇那的长者,虽然生财有道却决心出家、修学佛法,证得初果后还主动请缨回国度化众生。他在放钵国勤修不懈,以慈悲忍辱的实际行动感化了当地婆罗门,自己也证得罗汉果位。
其后,为帮助他的兄长羡那也能听闻并修学佛法,他教兄长建造了一座旃檀堂,恭请释迦牟尼佛前来讲法。两人一起办足供养之物,各持香炉登上高楼,遥向佛陀所在的祗园精舍方向,燃香皈依佛陀和僧团,祈愿佛陀能莅临放钵国,开导启悟此地众生。
两人礼拜结束,升腾的香烟飘往袛园,在佛陀头顶上方聚集,形成一顶“烟盖”,也就是“香云盖”。释迦牟尼佛自然知悉了富奇那的请求,派出已有神足的比丘及大弟子们陆续以神通前往,最后佛陀也走出精舍,在护法天神的围绕下来到放钵国。
羡那一家恭敬供养后,佛陀为放钵国众人演说妙法,羡那一家都证得须陀洹果。在场众人也有证得二果、三果乃至四果的,全国上下得度之人不知多少。
![]()
《金光明经》里的香云盖
《金光明经》的“四天王护国品”中说,若有国王恭请法师宣讲《金光明经》,应沐浴更衣,以香涂身,以种种璎珞装饰,自持白盖及以香花,在庄严的音乐和仪式中,出城恭请迎接法师。同时,在庄严之地安置殊胜法座,以各种珍宝装饰,布置宝盖幢幡,燃上好的香料以作供养,恭请法师登座开讲。
在法师宣讲佛法时,国王手持香炉恭听,转念间,香气能瞬间弥漫至十方无量佛国,于虚空中结为金色香云宝盖,光芒普照十方。法界诸佛也将赞叹这位法师的功德,称其为“大士”(菩萨),并予以授记其未来必定成佛。这样的法师即被尊称为“香云盖菩萨”。
![]()
这里的“法师”不同于一般出家人,特指内修外弘、精通佛经义理,并且具备主持法会资格的贤圣僧,类似“三藏法师”在佛法传承中的位置。
所以,在佛教寺院举行法会时,也都会有居士代表前去恭请主法法师,并且依次上香。既是供养十方法界的佛法僧三宝,同时也是虔诚迎请诸佛菩萨莅临法会现场,供养这场法会中的出家法师。
很多人都知道“香为佛使”,焚香时,香气上达虚空,犹如使者将众生的虔诚愿心传达至诸佛菩萨所在处。《金光明经》里就说,“香气氤氲,普遍十方,诸佛圣众,咸悉闻知”。
同时,在虔诚和愿力的作用下,即使只燃一支清香,也能令香气弥漫十方法界。就如同佛法超越时空障碍,普摄一切众生。
![]()
在燃香供佛时,当在心中观想,“愿此香云,化作戒定真香,普熏法界众生,同入毗卢性海”。《楞严经》中,香严童子因观香气悟道,即示此理。
因而,香赞中所称的“香云盖菩萨”,不一定具体指哪部经中哪位菩萨,而是在赞叹顶礼十方法界,每一位弘扬正法、利益众生的大修行人,也代表我们对正法久住、自他觉悟的祈愿。
![]()
扫描关注华岩寺
华岩寺欢迎您
图片| 华岩寺
编辑| 照 瑛
审核| 德 信
声明| 文中图片为原创,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于重庆华岩寺;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