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缘教育:二分不是终点,如何从二分走向立体?
很多人画完二分法(受光面与背光面的划分)后,总觉得物体还是 “像张纸片”,缺乏真实的体积感 —— 其实,二分法只是光影塑造的 “起点”,而非 “终点”。想要让物体从平面走向立体,关键在于在二分基础上,合理添加 “灰面(漫反射光)” 与 “反光”:灰面搭建受光与背光的过渡层次,反光丰富暗面细节,两者结合就能让物体呈现出 “雕塑般的扎实质感”。
![]()
第一步:加灰面(漫反射光),让明暗过渡 “有层次”。二分法的受光面与背光面是 “极端对比”,而现实中物体受光时,会因表面弧度产生 “漫反射”—— 光线并非只照亮受光面,还会在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形成一片 “过渡灰调区域”,这就是灰面。
比如画一个球体,二分法先确定 “左亮右暗” 的大关系后,灰面就位于受光面(左侧亮部)与背光面(右侧暗部)之间,用比受光面暗、比背光面亮的中间灰调铺色,且灰面要随球体弧度自然渐变:靠近受光面的灰调偏亮,靠近背光面的灰调偏暗,形成 “亮 - 灰 - 暗” 的三层过渡。若跳过灰面,直接让受光面与背光面硬衔接,球体就会像 “切开的半圆纸片”;而加上自然过渡的灰面,球体的弧度感会立刻凸显,从平面转向立体。再比如画圆柱体,灰面沿圆柱侧面横向渐变,靠近光源的一侧灰面亮,另一侧灰面暗,能直观体现圆柱 “上下一致、左右有弧度” 的结构特征。
第二步:加反光,让暗面 “有细节不沉闷”。
反光是环境光照射到物体暗面后,反射形成的微弱亮色,能让暗面摆脱 “死黑”,更显真实。添加反光时,要注意两个关键:
一是 “位置在暗面靠近环境的一侧”—— 比如画放在红色桌面上的球体,球体暗面靠近桌面的底部边缘,会反射桌面的红色,形成淡淡的红色反光;画人物时,面部暗面靠近衣领的部位,会反射衣领颜色的微弱反光。
二是 “强度永远不能超过受光面”—— 反光是暗面的 “点缀细节”,亮度需控制在 “比背光面亮、但远低于受光面” 的范围,比如球体受光面亮度设为 10(最亮),背光面亮度设为 2(最暗),反光亮度就设为 3-4。若反光亮度超过受光面,会让暗面 “抢戏”,破坏画面明暗主次,反而显得不真实。比如画金属杯子,杯身暗面的反光虽比布料暗面的反光更明显,但仍需低于杯口受光面的亮度,才能维持 “受光为主、反光为辅” 的逻辑。
![]()
需要特别注意:灰面与反光的添加,要 “贴合物体材质与环境”。
光滑材质(如金属、陶瓷)的灰面过渡较窄,反光更明显;粗糙材质(如布料、木材)的灰面过渡较宽,反光更微弱。比如画金属勺子,灰面区域窄而清晰,暗面反光亮且带环境色;画毛绒玩具,灰面区域宽而柔和,暗面反光淡到几乎难以察觉。若给毛绒玩具加金属般的强反光,或给金属加布料般的宽灰面,会违背材质特性,让立体塑造 “失真”。
从二分走向立体的核心,是 “还原现实中光线与物体的互动规律”。灰面让明暗过渡有层次,反光让暗面有细节,且始终保持 “受光面为主、反光为辅” 的原则。只要掌握这两点,无论画静物、人物还是场景,都能让物体摆脱平面感,呈现出扎实、真实的立体质感 —— 这正是从 “会画光影” 到 “画好光影” 的关键一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