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许愿 通讯员:周媛媛
人声鼎沸中,存放“千里江山图”的展示柜从乐池缓缓升起,舞者们“变身”博物馆观众,被柜中的国宝名画惊艳至啧啧称奇;音乐响起,观众散去,少年希孟与展卷人自舞台两边飘然出场,两人相隔千年对望,须臾后,希孟躬身对展卷人深深一揖……这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最后一幕。
![]()
10月17日-19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将作为第九届琴台艺术节的第一部演出再次来到江城并登陆琴台大剧院。用舞台重现大宋美学,连线千年静与动,为观众开启沉浸式“赏画”体验。
![]()
![]()
![]()
《只此青绿》由《永不消逝的电波》《花木兰》《杜甫》《沙湾往事》编导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携手国内一线主创阵容联袂打造。剧目采用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以北宋青绿山水代表画作《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以“展卷人”视角“窥”见18岁天才画家王希孟创作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
![]()
在“展卷人”的起舞中,安放在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徐徐“展卷”。一边是“展卷人”对画作的探究,一边则是王希孟作画前苦苦寻求灵感的身影。自此,“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五个段落次第展开,这幅名传千古的绢本设色画从画作的印鉴、绢本、颜料等构成要素被分解开来,由此,隐藏在《千里江山图》背后登峰造极的宋代工艺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跃然台上。
![]()
![]()
每一个段落,都有让人目眩神迷的舞蹈编排,比如“唱丝”,“一眠谷雨前,二眠雨过桑,三眠四眠东风急,累累一春忙”,身着白衣的织绢人在齐舞中将采桑织锦的过程变得富有诗意,而灯光与音乐的加持,则让这一段落有着不输于春晚舞台6分钟的美。
![]()
![]()
还有让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入画”。当茅塞顿开的希孟立于同心圆的舞台中心,他一挥手就是落笔,每落一笔,舞台一侧便走出一笔“青绿”。他舞得潇洒,“青绿”便次第而出,她们先是或跪或坐,待得音乐悠远时,舞者站起成排,缓缓走向远方的画中……
提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武汉的观众忘不掉的有哪些记忆?它或许是央视春晚惊鸿一瞥的初见,一定是“险峰”(青绿腰)出场亮相时的掌声,还一定有绝美群舞艳惊四座时的赞叹。
![]()
10月17日-19日,让我们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的视角,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与“青绿”再次相约琴台大剧院,共赴一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盛宴!
![]()
更多武汉文旅资讯请关注并锁定收听FM89.6武汉交通广播14点到15点《行走的耳朵》,许愿主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