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四五” 南昌这五年
主题征集选登
看着这座城市天天在变好
朱浩登
五年时间,能让一座城悄悄换了模样;五年光景,也让我这个南昌人回到家乡扎下了根。“十四五”这五年,我和南昌就像并肩走路的伙伴,一起经历着变化,一起慢慢成长。
2021年,回家路上,看见南昌在“长个儿”。
![]()
2021年的红谷滩区
2021年,我结束外地求学,提着行李箱回到了南昌。走出火车站,我愣住了——这还是我记忆里的南昌吗?滕王阁还在老地方,可周围冒出了好多新楼,还有那些弯弯曲曲的地铁线路图,像极了这座城市的生长纹路。我在红谷滩区找了份工作,在一家科技公司从事项目实施。此时南昌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我所在公司与数字经济相关,我被派去给一家老工厂做智能化改造,老师傅看着我们带去的智能设备“不信任”地说:“我摸过的零件比你们见过的数据都多。”转机来得突然,某天系统提前报警,提醒有一台重要机床的轴承有问题,检修时老师傅们果然发现了问题。第二天一早,工厂的一名负责人拍着我肩膀说:“你们这个系统还真灵。”看着他眼里的笑意,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产业升级——不就是让老行当焕发新活力!能在其中尽一份力,我觉得这份工作挺值。
2023年,我安家落户,感受南昌的温度。
工作稳定后,我和媳妇在朝阳新城买下了属于自己的小家。这里几年前还冷冷清清,现在菜市场、学校、小公园各种配套都齐全,特别有生活气息。装修那阵子,装窗户的李师傅干活利索还爱聊天,他指着对面空地说:“听说那儿要建文化中心,住在这儿有福了。”他擦了把汗又说:“我在南昌装了十几年窗户,看着这座城天天在变好。”是啊,城市建设不就是靠这些普通人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吗?地铁4号线开通后,我上班只要半小时,周末带着孩子去孺子亭公园晒太阳,去万寿宫逛逛老巷子。这座城不再只是地图上的名字,而是装满我生活的地方。
2025年,扎根生长,成为南昌的一份子。
![]()
2025年的西湖区生态口袋湿地公园
今年,我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项目组长。公司业务跟着南昌的VR产业、航空制造水涨船高。在近期负责的一个智慧停车项目中,我走访老城区时,看到以前一位难求的背街小巷附近有了智能停车场——看,这座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贴心。上周末,我用小推车带着两岁的儿子在赣江边散步,晚风吹过来,江面闪着细碎的金光,我轻声对儿子说:“宝宝你看,这就是咱们美丽的南昌。”
这几年,我从外地求学归来的游子,变成了南昌的建设者。我的工作见证了传统工厂装上智能大脑,我的小家在城市建设中安顿下来,我的日常生活享受着城市发展的便利。但这几年只是我和南昌故事的一个章节,未来的日子还长,我相信,我和这座城的缘分,会一直继续下去。
目前
主题征集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
欢迎广大的读者们
踊跃投稿呀!
(详细投稿方式请戳下方链接)
来源:南昌日报
编辑:姚西林 二审:刘培堃 终审:凌云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