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快来点个关注,下次串门不迷路。

连日来,多家主流媒体连续刊发《花车乱象|趁假期漫天要价,景区周边花车扎堆》、《花车乱象|多次整治仍回潮,花车乱象真的无解?》等报道,引发舆论的强烈反响。
济南花车治理成了一个“老大难”,实在让人没有想到。
据媒体的消息,济南的花车,长期盘踞在老城区的景区周边,已经存在了十多年,“宰客”现象频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济南的城市形象。
前几天,有网友称,国庆假期里,有花车坐一次要价100元。
据一位花车司机介绍,10月2日一天,他就接了29单,每次按40元计算,一天就能收入一千多。
假期里,花车的起步价基本在50-60元,稍远的地方要收70元。
![]()
这么贵的收费,都已经远超出租车。
有人质疑:作为省级政府所在地,济南怎么会管不了一个小小的花车?
事实上,这十余年来,济南有关部门也不是视而不见,甚至还曾经成立过“花车联合整治组”进行联合执法,却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其中原因有很多。
比如说,花车流动性太强,存在执法人员来了就跑,等执法人员走了又回来的现象。
又比如,原来的花车没有牌照,有关部门查处还有依据,现在很多花车都上了牌照,反倒让执法“缩手缩脚”。
从现实来看,花车治理难最大的问题,是看起来很多部门都能管,但又都说自己没有“执法权”。
第一个是景区,作为花车赚钱的“财神爷”,有没有想过管一管?
景区表示很无奈,想管却没有执法权,不能强行驱赶只能劝离,同时利用提示牌、高音喇叭等提醒游客不要乘坐。
![]()
第二个是景区所属街道办,也同样称没有执法权。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旦有游客来咨询,就劝说其不要坐花车。
此外,不少街道办为了配合花车治理,还曾采取过专岗专人蹲守的措施,试图把花车堵在辖区之外。
但街道办能出动的工作人员有限,而且不可能把工作重心一直放在花车防范上,效果自然也一般。
按理说,战斗力一直很强的城管,管这个应该“对口”。
可城管局也同样称“无直接查处权”,据历下区城管局工作人员解释,他们在花车治理方面能够做的工作:
主要在区政府统一调度下,配合交警等部门进行劝导、规范。
城管既然管不了,那都是马路上发生的事,交警总该能管吧?
对此,济南公安交管监督服务热线工作人员明确,花车属非法改装车辆,无营运资格,建议游客不要乘坐。
![]()
但问题在于,交警的执法边界仅局限于交通违法。
原来的花车无牌无照,交警还有干预的理由,随着不断的打击治理,花车运营者也聪明了。
一些花车挂上摩托车黄牌后,如果不存在逆行、违停等行为,交警也无权干预。
交警不好管,那是不是可以从游客吐槽“宰客”的价格上找找问题呢?
对此,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则表示,他们仅对花车运营价格以及花车质量进行规范。
工作人员解释:
“花车收费属于市场调节定价,只要明码标价,乘客与花车司机乘车前商定好价格,就不算宰客”。
但问题在于,公安交管部门称花车是非法的,没有营运资格,那它们到底是没有资格收费呢?
![]()
而这一点,也是厘清是不是“宰客”的关键。
对此,该工作人员表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有对这方面监督查处的相关职责。
而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的说法是,他们只能管景区周边的出租车、网约车等四轮机动车,三轮车(含花车)营运资格及管理不在职责范围内。
理由听起来也很充分,“花车本身就不是营运车辆,因此我们也无法对其进行规范。”
都说管不了,全都没有权限,花车治理,就陷入了一个死胡同。
这下就让人搞不懂了,一个看起来很容易解决的事,如今虽然多个部门都在参与,可到底“谁最该管”的核心问题却一直都没有明确。
一方面是治理的老大难,另一方面是执法权限不明确,花车问题难道就这样陷入僵局?
我们不是管理机构,不懂得他们具体权限的划分,也不好对于这种现象贸然下定论。
但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一个问题十多年都解决不了,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各部门是否存在推卸责任的情况,有没有主动解决难题的服务意识,这是公众对济南的拷问。
对此,大家怎么看?
注:本文旨在表达个人观点,提倡大家理性讨论,弘扬社会正能量,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