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沿着黄河遇见海丨大河为卷 济南作答!

0
分享至

编者按:由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山东黄河河务局主办,济南、淄博、东营、济宁、泰安、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市党委网信办协办,齐鲁网·闪电新闻承办的2025“沿着黄河遇见海”网络主题活动于11月3日正式启动。来自中央重点网络新闻媒体、山东省主要网络新闻媒体的记者走进泰安、德州、淄博,在走读中感受黄河文化的厚重底蕴,见证齐鲁大地的发展脉动,展现山东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生动探索。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5日讯 大河奔涌,见证使命担当。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济南承载着千年泉韵的文脉,更肩负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她以“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生态本底为纸,以国家战略为笔,让绿色转型、产业升级、文旅融合等在泉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书写出一份动能澎湃的“黄河答卷”。


挺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济南被赋予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那么,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的济南,其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主阵地,便是充满希望的未来之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可以说,2021 年获批成立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下文简称“济南起步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应运而生。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支持设立的实体性新区,济南起步区宛如一颗在政策沃土中播下的希望种子,成为山东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孕育着城市发展的无限可能。


四年过去,起步区建设成效如何?官方资料给出了答案。

2021-2024年,济南起步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跃升至52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3%,四年累计总投资突破2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6.6%,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离不开济南起步区产业集聚的有力支撑。

据了解,济南起步区目前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泛航空”、新材料3条产业链,正在加快构建半导体、新能源装备制造、核技术应用、会展经济4条产业链。

新能源装备制造方面,助力国家电投打造氢能全场景综合示范应用,济南起步区制造的“氢腾”燃料电池在南极秦岭站顺利组网发电。接续布局爱旭太阳能电池、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均已实现首片电池组件下线。

综合承载力上,起步区同样不遗余力。规划21处跨黄桥隧,已通车“10桥1隧”,累计开工黄河大道等市政道路292公里,轨道交通7号线率先跨过黄河,内通外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成形。


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发展目标,2025年是实现济南起步区“五年成形”目标的最后一个完整年份。当前的起步区正处于从“五年成形”向“十年成势”迈进的关键时期。种种数据有力地证明,起步区的“形”已经有模有样,一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未来之城正在黄河之畔拔地而起。

而这种“成形”,更意味着济南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主阵地发展势能日渐强劲,如同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源源不断地推动着城市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行。

擦亮高颜值生态“金名片”

如果说产业是不断向“新”向“高”发展,那济南的生态环境则是向“稳”向“护”不断努力。

济南作为“天下泉城”,始于有着对“水”的敬畏与守护。


济南以保泉护水为突破口,构建起“四水四定”的节水体系。通过实施《济南市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累计投资2.3亿元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完成百里黄河风景区绿化提升工程,183公里的黄河绿色生态走廊成为城市生态屏障。大力开展泉水保护,趵突泉等重点泉群实现21年持续喷涌。

济南全面完成217个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10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且指数位列全省第一,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在黄河(历城区段),通过清淤疏浚、生态护坡、湿地修复等工程,昔日杂草丛生的河滩蜕变为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幸福河湖,2024年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环境的改善离不开体制机制有效建立,济南市完善山东省会经济圈济南、淄博、滨州、聊城等7市的“1+6”联合河湖长制,推动省会经济圈跨行政区域河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联防联治。

联合市检察院、济南黄河河务局开展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行动,建立“水务+检察+河务”协同工作机制。联合济南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交通局、济南黄河河务局组织开展非法采砂问题线索摸排,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

济南黄河河务局积极拓展跨区域协作,与滨州、淄博等河务部门建立健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

可以说,黄河之畔的泉城济南实现了从“护泉保水”到“系统修复”的绿色蝶变。

厚植高品质生活“幸福源”

大河,最盼安澜。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在济南体现得尤为明显。

通过实施黄河滩区迁建工程,33.9万居民圆了安居梦;城市更新中,明府城、老商埠等片区焕发新生,济南中央商务区、国际医学中心等重点片区崛起成势。

印发《济南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措施》,作为制造业大市、用工大市、就业大市,近几年济南城镇新增就业每年保持在17万人以上。今年,济南成功入选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城市。

就业为人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安居则为就业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如同为航行的船只提供安全的港湾。


近年来,济南通过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住房补贴、购房补贴等多元化形式,针对不同群体和住房需求,不断健全多样化保障体系。

多层次住房保障实现全覆盖。城镇户籍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公租房实物保障,按照收入标准享受租金减免优惠;中低收入家庭通过市场租房的,可申请租赁住房补贴。对于新市民、青年人和来济务工人员,可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不高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金的90%。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在济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市场租房的,可申请每月500—1500元的租赁住房补贴。对于高层次人才在济购房的,可申请购房补贴。对于工薪收入家庭及高层次人才,还可申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黄河之畔,泉城济南正以蓬勃之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济南以“生态优先”为笔,以“绿色发展”为墨,在黄河流域画卷上绘就了“水清、岸绿、业兴、人美”的新图景。

这条承载着文明记忆的母亲河,正见证着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的壮阔征程。

闪电新闻记者 冯宜雯 报道

来源:闪电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半岛官网 incentive-icons
半岛官网
一屏览山海,网织天下事!
170147文章数 867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