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拜的聚光灯下,一场牵动全球目光的停火协议终于签署。
![]()
这场持续两年的冲突暂时画上休止符,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从加沙废墟到开罗会场,欢庆的烟花背后,通往持久和平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
最棘手的难题莫过于哈马斯的去向。以色列方面态度坚决,要求这个饱受削弱的武装组织必须彻底放下武器。然而哈马斯方面明确拒绝,转而提出以色列必须完全撤出加沙地带。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放话称,加沙必须实现"非军事化",若哈马斯不主动解除武装,以色列将采取强硬措施。
目前以军虽已从加沙城和汗尤尼斯撤离,但仍控制着包括拉法部分地区在内的约一半区域。这种武装解除的僵局,让停火能否转化为持久和平打上巨大问号。
![]()
治理真空同样令人忧心忡忡。根据华盛顿的设想,加沙将由国际机构临时接管,巴勒斯坦技术官僚负责日常事务,哈马斯等激进派别将被排除在外。
这种安排能否落地,各方仍存疑虑。更具戏剧性的是,四位地区领导人在埃及首都共同签署了"持久和平与繁荣的特朗普宣言"。
![]()
美国总统特朗普、埃及总统塞西、卡塔尔埃米尔阿勒萨尼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共同承诺,将推动区域合作,保护宗教圣地,打击极端主义。
这份宣言勾勒出美好愿景:相互尊重、对话解决争端、保障基本人权。但具体实施路径却模糊不清。宣言虽然提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可能发挥作用,但前提是必须进行全面改革。
更关键的是,对于独立巴勒斯坦国的诉求,文件仅用"愿望"一词带过,既无时间表也无路线图。内塔尼亚胡继续坚持反对立场,称这是对以色列安全的威胁。
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人想起过去几十年和平进程中屡见不鲜的乐观开场与无果而终。
安全安排同样悬而未决。协议设想由阿拉伯国家主导的国际部队接管安保,辅以埃及和约旦训练的巴勒斯坦警察。
但具体哪些国家派兵、如何应对地方抵抗、谁来协调各方行动等关键细节均未明确。
![]()
这种混合模式在历史上往往因权责不清而步履维艰,更何况是在各方积怨已久的加沙地带。
重建工作更是任重道远。两年冲突造成数万巴勒斯坦人丧生,超过90%的居民流离失所。据世界银行等机构估算,重建费用可能高达530亿美元。
阿拉伯国家虽承诺援助,但大多要求看到政治进展的切实保障。正如中东研究所专家露西·库尔策-埃伦博根所言:"这里没有按部就班的奢侈,一切必须同步推进。"
历史经验值得警惕。从马德里和谈到奥斯陆协议,以往由美国主导的和平倡议常因互信缺失而功亏一篑。
![]()
尽管特朗普宣称这是"加沙战争的结束",但连其盟友也承认前路艰险。美国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罗伯特·伍德坦言:"这是美好的一天,但战争尚未结束。"
此刻的加沙,正站在复兴与动荡的十字路口,每一步都可能决定这片饱经沧桑土地的未来走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