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大授衔时,依据的主要是当时品德、职务、级别、功劳等多个方面评定的,而最主要的还是级别,也就是说52年评定的级别很重要。基本上52年定级如果评定为正兵团级,授衔时大概率是上将军衔,如果是副兵团级,那么授衔时上将和中将都有可能。
至于有人说的什么上将评定标准,说红军时期必须是师级以上干部,这个说法是不是很正确的,因为红军时期团级干部被授予上将的不止一个。比如韦国清、唐亮、苏振华等人,在红军时期都不是师级以上干部,但是由于后来进步的比较快,一样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当然也有的将领一开始担任的职务比较高,比如红军时期是军级干部,但是大授衔时却授予了中将军衔,这样的也是不止一个。但是通常来说,红军时期担任过军级干部,确实资历比较高,没有能在大授衔时授予上将,确实比较可惜。
而这四位将领,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军长或者军政委,最后军衔评定时只授予了中将?确实更不可思议!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开国将领为什么没有授予开国上将的?
![]()
第一位,程世才(红30军代军长、军长)
程世才,1912年出生,湖北省大悟县人,1930年参加革命,参加革命的时间还是比较早的,一开始担任红四方面军的一名战士,但是他在战争中成长的很快,1932年时,他已经是一名团政委了!
在1932年10月的一次“反围剿”作战中,已经是33团政委的程世才,在团长吴云山不幸牺牲后,程世才挺身而出,挥起他那与众不同的长砍刀向敌阵杀去,顿时,士气大振,全团勇猛作战,突围成功,不过他也身负重伤,两次昏迷。1933年6月,红11师扩编为第30军,程世才成为30军第88师师长兼政委。
程世才成为师长后,没过多久,又提拔为了30军代军长,政委是李先念,率领30军参加了西路军(30军军长)作战,九死一生,后来经历千辛万苦回到延安,是西路军唯一一位幸存的军长。
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冀热察挺进军参谋长兼第12支队司令员、抗大分校校长、延安中央党校四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程世才担任过3纵队司令员,按照这个发展,程世才是可以在55年授予上将的,可是后来因为与101的理念不合,调任地方军区,建国后,虽然担任公安军副司令,可是55年还是以副兵团级授予中将军衔。
程世才在红军时期的资历确实高,红军时期的军长基本上都是上将起步,但是因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程世才战功相比其他将领略显不足,所以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二位,甘渭汉(红二十九军政委)
![]()
甘渭汉,湖南省平江县人,参加革命很早,1926年参加国民党,参加支援北伐战争的群众运动,组织发展农民运动。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甘渭汉脱离国民党,同年加入共产党。1928年,参加平江游击队,加入红军,红五军出身。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六团政委、第三军团供给部政委、第八军团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后方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十九军政委。
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385旅政委,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并且入延安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担任过华北军区14纵队政委,70军政委,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政治部主任。
建国后担任20兵团政治部主任,东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52年定级时为准兵团级,55年授予中将军衔。
甘渭汉之所以授衔时是中将,主要是解放战争时期没有担任过兵团级正职,52年定级时是东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只能定为准兵团级,而准兵团级授予上将的只有贺炳炎将军,所以甘渭汉授予中将正合适。至于红军时期虽然担任过29军政委,但是29军是后来组建的,红29军只下辖两个团还有一些独立营和游击队,只有800多人,这和红军长征之前的主力军完全不一样,所以只能以准兵团级授予中将军衔。
第三位,詹才芳(红九军政委、31军政委)
![]()
詹才芳,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5年就投身革命运动,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是“木兰山72勇士之一”。
后来詹才芳组建游击队,游击大队编入主力红军,詹才芳历任红11军第31师连长、营长、红1军第1师3团政治委员、红4军第10师30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
1933年,担任红九军政委,后来又担任过红31军政委。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是东北军区9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46军军长。
52年定级,詹才芳只定了准兵团级,55年授予了中将军衔。
詹才芳被授予中将军衔,主要还是因为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战功不够亮眼,没有担任过兵团级职务。如果按照红军时期资历,詹才芳授予上将绰绰有余,因为1928年游击队编入红军主力部队时,詹才芳是连长,他麾下的班长是许世友,副班长是李先念。1931年时,詹才芳是团政委,团长是王树声大将,1933年他是军政委时,军长是王宏坤上将。
所以,按照红军时期的资历,詹才芳授予中将军衔,确实可惜了,不过授予中将时,陈锡联、许世友等上将都去给他敬礼,开国中将麾下出来了开国上将,也算非常欣慰。
第四位,倪志亮(红四方面军4军军长)
![]()
倪志亮,1900年出生,他比一般的开国将领年龄都要大一些,所以他参加军队很早,1917年他就在皖系军阀里面当过兵,担任过排长,后来脱离了旧军队。1925年秋考入黄埔军官学校,参加过广州起义。
红军时期,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支队长、团长、师长,1932年,担任红四军军长,1933年,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兼红军大学校长,参加长征。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129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辽北军区司令员, 嫩江、嫩南军区司令员等职务,一直都是在地方军区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大使,后来在军校负责教育工作。
1952年,倪志亮被定为准兵团级,55年授予中将军衔。
倪志亮之所以授衔时是中将,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时期虽然担任过129师参谋长,可是后来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没有在一线指挥岗位上,都是在地方军区工作,没有立功的机会。所以52年定级时,倪志亮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只定了准兵团级,影响了授衔,因为准兵团级很大概率都是中将军衔。
总结,以上四位开国将领,都是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军长或者军政委的一线指挥员,不过由于解放战争时期,没有担任过兵团级的职务,所以52年定级时,普遍为准兵团级,只有程世才是副兵团级,最后综合评定只能授予中将军衔。虽然这四位将领没有授予上将,但是参考他们红军时期的职务和资历,都是为革命立有大功的战将,他们的功勋值得我们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