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靖江市司法局精准处置一起“职业索赔”案件,该案因典型性强、办理思路清晰,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编录,为同类案件办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
![]()
2023年4月25日至27日,申请人冯某先后在靖江市五家餐饮店食用河豚鱼,并随即通过12315平台投诉举报商家宰杀鲜活河豚鱼的行为。因对处置结果不满,冯某提起行政复议。经核查,复议机关发现冯某在极短时间内针对同类事项多次重复投诉举报,其行为目的并非依法维权,而是意图谋取不正当利益,遂依法予以驳回。后冯某又诉至法院,声称“为维护公共利益”,但仍因主体不适格被裁定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起诉被驳回。
今年以来,靖江市司法局已依法驳回同类“职业索赔”类复议申请16件。当前,职业打假行为呈现组织化、专业化、泛滥化趋势,部分投诉举报人滥用复议权与诉讼权,严重挤占行政与司法资源,干扰企业正常经营,也暴露出案件办理中的多项难点。
一是在法律界定与适用上,“消费者”与“职业举报人”身份边界模糊,复议机关需在保护真实消费权益与遏制权利滥用之间取得平衡。
二是在事实审查与证据认定上,职业举报人往往举证完整、行为模式隐蔽,复议机关需精准识别其是否属于“非消费目的”,并对行政机关裁量处理的合理性作出审慎判断。
三是在社会效果与价值平衡上,复议机关既需保护合法权益,也须防范维权程序被滥用,裁判结果易引发舆论关注甚至误读,须谨慎把握裁决尺度与社会影响。
今后,靖江市司法局将进一步提升举报投诉类案办理质效,切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建立投诉举报人身份筛查机制。通过对市场监管领域复议案件进行系统排查,识别高频申请主体,依托全国12315平台及本地数据系统进行背景比对与行为模式分析,提高对“职业打假人”的识别能力。
二是实施案件分类处置机制。一方面引导真实消费纠纷通过协商与调解途径化解,加强对商家和消费者的普法宣传;另一方面坚决遏制借投诉举报牟利的行为,推行“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对未造成实际危害的标签、广告类瑕疵依法予以容错;对明显超出合理消费范围的复议申请,严格依法驳回。
三是完善信息共享与协同治理机制。对确属滥用复议权利的当事人,在复议决定书中予以认定,并将其基本信息和案件处理结果抄送市场监管部门备案,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与协同监管,提升系统性治理能力。
图文来源:交汇点新闻
综合编辑:泰州百晓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