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0N5型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其表面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分别为第10型和第5型。与其他禽源流感病毒相似,H10N5主要在野生水禽和家禽中循环,是禽类的天然宿主。
现有监测结果显示,H10亚型病毒(包括H10N5)已在亚洲和欧洲的多种禽类样本中被检出,提示其在禽群中具有广泛的分布与重配潜力。虽然H10N5尚未被广泛认为是人畜共患病原体,但其他H10亚型病毒(如H10N7和H10N8)已被证实可引起人类感染,表现为从轻度呼吸道症状到重症肺炎的不同临床结局,表明H10亚型具有一定的跨种传播潜能。
2025年9月,浙江大学李兰娟院士团队在Journal of Infection在线发表了一篇名为“Antiviral treatment and longitudinal viral mutation dynamics of the first documented human case of H10N5”的研究型论文,该研究基于作者此前报道的首例 H10N5 与 H3N2 共感染病例的基础上,对该患者的病毒动力学和宿主反应进行了全面表征,这得益于患者在确诊前已入组一项前瞻性纵向队列研究。
![]()
临床背景与病例概述
2023 年 11 月,中国一名 63 岁有多种基础疾病的女性农民在接触活禽后出现高热和严重肺炎,入 ICU 后 CT 显示右肺广泛实变。PCR 检测为甲型流感阳性,随后宏基因组测序确认为禽源性 H10N5 与人适应性 H3N2 共感染。患者接受奥司他韦及玛巴洛沙韦治疗后,炎症指标和病毒载量明显下降,但病情仍持续恶化,最终死于重症并发症。
![]()
图1.第1、4和7天的测序覆盖率反映了整个感染过程中的病毒载量
病原学与基因组特征
作者成功组装了 H10N5 和 H3N2 的完整基因组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具有不同的进化轨迹和宿主特异性:H3N2高度适应于人类,而 H10N5仍主要流行于禽类,属偶发的人体感染。突变分析发现H10N5含高频 M2-R18K 突变(与小鼠致病性增强及金刚烷胺耐药相关),但未检出与哺乳动物适应或抗病毒耐药相关的突变,提示其基因组在抗病毒压力下较为稳定。
![]()
图2.组装的H10N5基因组在第1、4和7天的突变频率热图
宿主转录组分析显示多种免疫与炎症相关基因(如 DEXI、TTN、ECSCR、WNT3)显著上调,反映强烈免疫应答及组织修复过程;聚类分析揭示感染期间存在动态的免疫与代谢通路调控,早期蛋白合成与代谢活跃,随后逐渐下调。
![]()
图3.组装的H3N2基因组在第1、4和7天的突变频率热图和以及H10N5系统发育树
公共卫生意义
本研究首次提供了人感染禽源性 H10N5流感的临床证据,显示奥司他韦与玛巴洛沙韦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毒载量,提示其对禽源亚型具有抗病毒活性,且未检测到耐药相关突变。纵向转录组分析揭示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通路下调、代谢与修复通路上调,反映宿主在免疫应激下的代谢适应。患者因基础疾病及病毒共感染导致病情恶化并最终死亡。本病例强调了早期抗病毒治疗对禽源性流感感染的重要性,为相关临床管理和公共卫生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原文链接:https://www.journalofinfection.com/article/S0163-4453(25)00180-X
![]()
主编微信
注:添加微信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微信学科讨论群:病毒学群,神经科学群、临床医学、肿瘤学科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主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