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MIT TR)
本周,前 NFL 球队传奇四分卫汤姆·布雷迪(Tom Brady)透露克隆了自己的狗,现在陪伴他的狗“朱妮”其实是其旧宠露娅的克隆体。后者是一只比特混血犬,已于 2023 年去世。
布雷迪并非首位选择克隆爱宠的名人。美国媒体名人帕丽斯·希尔顿(Paris Hilton)、女歌手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早已通过同一家公司克隆过她们的宠物。但与名人宠物登上娱乐头条相比,克隆技术在科学领域的另一重身份:保护生物多样性,或许更具现实意义。
克隆并非新鲜事。上世纪 90 年代,世界上第一只由成体细胞克隆的哺乳动物“多莉羊”诞生,标志着现代克隆技术的开端。此后几十年,它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例如复制高产奶牛或优质种公牛。
操作原理并不复杂:科学家提取动物细胞并冷冻保存;在需要时解冻,移除细胞核并将其 DNA 注入同种动物的卵细胞中。经过体外培养,这个“换核卵”会发育成胚胎,再植入代孕母体体内,最终诞生出基因几乎完全相同的克隆个体。
如今,一些公司将这一流程商业化。总部位于德州的 Viagen 号称“全球克隆动物数量最多”,克隆一只狗或猫收费约 5 万美元。史翠珊的宠物狗“萨曼莎”就是由该公司克隆了两次。
本周,致力于物种复活的公司 Colossal Biosciences 宣布收购 Viagen。Colossal 曾因复活恐狼和制造毛茸茸小鼠而引发争议。公司称 Viagen 将维持独立运营。
当前,克隆宠物的最大争议在于:它们并非完全是复制品。
尽管基因几乎一致,但克隆动物会从代孕母体继承部分线粒体 DNA,这部分基因虽只占极少的比例,却意味着克隆体并非百分之百相同。
更关键的是环境与经历的差异。“这是老问题,先天与后天”,佛罗里达大学保护遗传学家萨曼莎·怀斯利(Samantha Wisely)表示,“即使人类的同卵双胞胎,也从不是完全相同的个体。”
动物保护组织对宠物克隆态度严厉。PETA 称其为“一场恐怖秀”;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更直言,“没有任何理由为如此琐碎的目的克隆动物。”
然而,科学界也看到了克隆更具价值的用途:挽救濒危物种的基因多样性
怀斯利一直致力于保护黑足雪貂。目前全球约有一万只黑足雪貂,它们几乎全部源自仅七只个体的后代。极度近亲繁殖让整个物种面临健康和繁殖力下降的风险。
研究团队利用保存多年的两份冷冻组织样本,与非营利机构 Revive & Restore 合作成功克隆出两只新个体。第一只克隆雪貂“伊丽莎白·安”(Elizabeth Ann)诞生于 2020 年。如今更多克隆体已经出生,并与原有族群后代交配,以扩大基因库。
类似尝试也在普氏野马上展开,使用的是圣地亚哥动物园保存的数十年旧样本。研究者仍在评估这些克隆动物是否具备正常的行为与野外生存能力。
即便如此,怀疑仍存在。批评者指出,克隆无法解决栖息地丧失或人类冲突等根本性威胁。若缺乏生态保护,仅靠实验室复制无法拯救一个物种。“总有人指责我们在‘扮演上帝’,”怀斯利说,“但我们更希望这是一种弥补自然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怀斯利本人虽是濒危动物克隆项目的核心成员,却拒绝为自己的宠物做同样的事。“我现在有三只救助犬、一只救助猫和几只老母鸡,”她笑着说,“我非常爱它们,但世上还有太多动物在等待被收养。”
从布雷迪的克隆宠物,到科学家为濒危物种打造第二次机会,克隆技术再次触碰了人类情感与伦理的边界。它既是科学力量的象征,也是关于生命独特性的提醒。或许,比起追求复制的完美,我们更该思考:在能重造生命的时代,怎样使用这项力量,才不至于失去对生命本身的敬畏。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5/11/07/1127692/cloning-celebrity-pets-tom-brady-dog-conservatio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