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过众多商业访谈节目后会发现,ET9会客厅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实现了"企业家思想"到"普通人行动"的有效迁移。前有李斌对话吴晓波,后有李斌对话江南春,这些“大佬”对谈之所以能引发跨圈层共鸣,正是因为"资源少却看远方,目标高却实干"的逻辑,不仅适用于企业决策,更能直接转化为文科生、考公人等不同群体的生活与职业指南。
![]()
![]()
最近一期《ET9会客厅》,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在对话中提到一个细节:"20年前咱们都是毛头小伙子,分众做电梯媒体时,全世界都没人这么干过。"这句话背后,是"敢想"与"敢干"的双重勇气。对文科生而言,这打破了"文科无用论"的刻板印象——就像江南春用汉语言文学的文化洞察打造原创媒体赛道,文科生也能靠文字功底、人文感知在文案策划、品牌传播等领域突围;对考公人来说,这对应着"不畏惧竞争却踏实备考"的态度,不必纠结"岗位少难度大",先立下"上岸"的目标,再从梳理知识点、练习申论写作这些"实干"小事做起。很多人抱怨"看不到方向",其实方向就藏在"敢想"与"实干"的结合里,就像江南春从电梯场景找到商机,普通人也能从时政热点积累中找到答题思路。
![]()
ET9会客厅之所以能让20多期内容保持高口碑,关键在于它没有把"企业家"和"普通人"放在对立面。当江南春聊"分众如何应对行业巨变",对普通人而言就是"如何在事业波动期保持节奏"的方法论;当他强调"原创精神是中国创业者应该有的核心精神",对文科生来说就是"在写作、策划中拒绝同质化,用独特视角创造价值"。这种"大道理小切口"的解读方式,让商业洞察不再是企业高管的"专属品",而是变成大众都能理解运用的生活智慧。
李斌曾说,希望ET9会客厅能"让更多人听到中国实干者的声音"。从评论区的反馈来看,这个目标已经超额完成——有人从江南春的"周期穿越"经验里找到应对职场焦虑的方法,有人从吴晓波与李斌对谈中的行业观察获取转型思路,更有人留言"终于懂了文化优势的价值"。当我们把20多期节目串联起来,会发现ET9会客厅其实在传递一种价值观: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最珍贵的品质永远是"既要向梦境追寻,也要向现实猛进"。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这样的声音,正是不同群体最需要的精神养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