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41年、7次转型后,迈克尔·戴尔再造戴尔:变慢的是人,变快的是AI

0
分享至

全文 4,000字 | 阅读约 13 分钟


迈克尔·戴尔谈:如何激活沉睡数据)

2025 年 10 月 8 日,纽约,戴尔科技投资者日。

迈克尔·戴尔在台上宣布了一组激进的数字:未来四年营收增速翻倍、EPS目标翻倍、股息承诺延长至 2030 年。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更早之前对全公司说的那句话:

五年后,会有一家比我们更快、更聪明的戴尔。我们必须成为那家公司。

几天后的 10月 13 日,在一场深度访谈中,这位戴尔科技的创始人进一步解释了这次转型的底层逻辑。

他不谈大模型性能,也不谈算力芯片,而是抛出了三个更本质的问题:

  • AI工厂的原材料是谁的数据?

  • 最大瓶颈是电而非GPU?

  • 真正的制约因素是组织而非技术?

贯穿投资者日演讲与深度访谈的,是同一个判断:AI的进化是指数级的,人类组织的响应是线性的。

“变快的是AI,变慢的是人。”

基于这一判断,他正在主导戴尔的又一次转型: 从PC公司 → 数据中心公司 → AI工厂。

这是他职业生涯中又一次经历技术革命。

而这一次,可能是最彻底的一次。

第一节|AI 工厂的核心,是把数据变成 token

“你以为我们在卖服务器?其实我们在造 token。”

在投资者日和访谈中,迈克尔·戴尔强调:AI 的价值已经不只是模型本身,而是从数据中持续产出 token 的能力。

什么是 token?

可以理解为“智能的最小单位”:每一次AI回答、每一个决策、每一段生成的内容,背后都是海量 token 在运转。

✅ Token需求:从线性到指数

传统的大语言模型(LLM)处理的 token 数量已经很大了,而更大的转变才刚刚开始。

AI 不再是单个模型在运算,而是:

  • 多模态AI(如自动驾驶、实时翻译)

  • 多个AI代理并行协作(如智能客服系统)

  • 每个任务背后,一连串逻辑流程同时启动,token需求以十倍、百倍速度增长

当你从单模型过渡到多代理系统,token的数量会指数级增长。

而这意味着:更多服务器、更强冷却、更大供电以及一套真正懂客户数据、能持续产出的“AI工厂”。

✅ 戴尔的定位:做AI的底座

戴尔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角色:

客户的数据是燃料,token是产品。

很多公司有数据,但没法直接用来生成有价值的智能。戴尔做的,就是搭建起“数据 → token → 智能”的路径:

  • 数据在哪?在客户的边缘设备、本地系统里

  • 怎么用?通过企业级AI部署,本地化运行

  • 产出什么?成千上万个token,支撑AI工具的行动能力

他们AI战略并不复杂,但非常落地:让 token 能落地,能调度,能重复产出。

✅ 不谈愿景,只谈落地

很多企业谈 AI 时说的是未来:AI怎么改变行业、颠覆工作。而戴尔关注的是客户能否立即部署 AI。

他给出一组数据:

  • 戴尔服务器网络业务,去年增长 58%,今年Q3增长 69%;

  • 企业客户里,已有超 85% 计划将AI从云端迁回本地;

  • 他们已经与 3000+ 家企业一起部署“AI 工厂”。

企业AI的核心问题,已经从“要不要做”变成了“怎么运转跑起来”。

一个核心公式

“token产出能力 =数据质量 × 算力规模 × 电力供应 × 组织效率”

戴尔科技公司在这场 AI 的基础设施重建中,选的不是最具吸引力的路径,而是最务实的那条路:让每个 token 都能被稳定地产出、调度、使用。

这,才是所谓“AI 工厂”的真正含义。

第二节|戴尔盯的不是模型升级,而是电从哪来

为支撑AI工厂token产出的指数增长,电力已成为决定其上限的首要瓶颈。

在访谈中,迈克尔·戴尔指出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客户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请你们晚几天发货,我们的楼还没接上电。”

✅ AI竞赛的真正起跑线

过去我们谈AI时,常讲“训练成本”“推理效率”“大模型架构”。但现在,模型再好、服务器再多,没电就是摆设。

戴尔说:要生成上万亿个 token,就必须有大量计算力。 而算力的根本,就是电。

而这种的问题,正在成为很多大客户面前的现实瓶颈:

  • OpenAI要建10GW级数据中心,但公开承认不确定电从哪来

  • 企业客户告诉戴尔:设备可以先买,电力得排队

  • 全球电网因建设周期长和能源政策限制,难以快速满足 AI 需求

所以,这已经不只是技术话题,这是一个能源问题。

✅ 让同样的电,做更多的事

戴尔并未止步于问题,而是通过硬件优化提升能效。

他介绍了几项具体措施:

  • 冷板系统:让热量更快传导出去,服务器不会过热降频;

  • 冷却分配器:集中控制冷却液流量,能节省一半以上能耗;

  • 热交换后门:把热风“锁”在设备背后,避免房间变热。

听起来都是工程细节,但本质只有一句话:我们能让同样的电,支撑更多的AI任务。

✅ 电网跟不上,只能自己提效

戴尔预测,在未来几年内,AI设备数量会持续增长,但供电基础设施跟不上。这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现实:

  • 训练一次GPT-4级模型,单次耗电数百万度

  • 多代理并行推理,耗电量远超传统AI

  • 每一代硬件都需要更强供电,但数据中心扩容有物理极限

别幻想无限电力,现在就要设计高能效的AI系统。

因此,AI 时代最基本的现实:不是你想部署就能部署,不是你算力够就能落地,而是:没电,一切白干。

而戴尔,正将“能源优化”从热门话题,转化为 AI 工厂设计的核心原则。

第三节|组织太慢,AI太快:戴尔如何重构流程

“变快的是 AI,变慢的是人。”

在解决电力限制后,迈克尔·戴尔在访谈中指出面临的另一挑战:AI 工厂已建成,技术高效产出,但企业运转的障碍往往不是技术,而是滞后的组织流程。

✅ 人慢 AI 快:小时级差距

戴尔提到:我们正在用 AI 优化销售、客服、开发、供应链等所有流程,因为如果不优化,人的速度根本跟不上 AI。

在技术端,大模型已经能在几小时内完成代码开发、技术支持、知识检索。但在组织端,流程还是按“天”“周”来推进的:写代码要走审批;客服回答要翻知识库;数据分析得交给 BI 团队排队处理。

这些流程,本来没错。但在AI时代却成为拖慢速度的障碍。

正如戴尔所说,这差距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组织必须跟上的紧迫现实。

✅ AI 带人走流程,不止口号

戴尔的做法不是培训,而是直接上工具,把 AI 融进每个环节。

他讲了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我们做了一个叫 Next Best Action 的工具。它能从所有客户数据中,帮客服一开始就找到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工具可以:

  • 自动阅读过往通话记录;

  • 理解客户当前遇到的问题;

  • 在客服开口前,就推荐出三种最可能的解决方式;

  • 整场对话结束后,自动生成总结报告。

结果是:客服变快了,满意度提升;问题解决率提高,重复工单减少;人员流动成本也更低,因为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这相当于为每位员工配备了一个“聪明的搭档”。

✅ 简单动作背后的组织倒转

迈克尔·戴尔没有用“数字化转型”这类术语来讲他的做法。他给出的关键词是:数据先行,流程跟随,AI落地。

每个部门都做了一件事:把数据全部整合,重新梳理流程,再让 AI 去优化。

这看似简单,实施却极难。他坦言:

人不喜欢改变。如果一个人做了十年、二十年某件事,你突然告诉他,现在这件事要交给AI,他第一反应是拒绝的。

所以他采取的办法是:

  • 从小流程改起,用AI直接替代重复性步骤;

  • 将AI工具嵌入日常工具中,而不是另起平台;

  • 鼓励团队试错,不断迭代,而不是一次性大重构。

不需要让所有人都懂 AI 原理,只需要让他们用得上,就能变快。

如今,现在戴尔科技内部:销售用 AI 草拟邮件;工程师自动调试代码;产品经理总结反馈。

这些应用的不是展示AI,而是少重复工作、多判断能力。

最好的 AI 应用,让人感叹:这事怎么突然就不难了?

底层现实:组织不变,AI 潜力也发挥不出来。戴尔用最简单方法,让 AI 提速。

第四节|客户不缺数据,缺的是激活它的能力

客户的数据,就是我们 AI 工厂的燃料。——迈克尔·戴尔

实际上,企业并不缺数据,真正缺少的是将数据转化为智能的能力。

✅ 数据堆在仓库里,是“沉睡资产”

过去十年,几乎所有大公司都在做数据中台、数据湖、大数据项目。但问题是,这些数据大多只是被收集起来了,而不是被用起来。

戴尔说:

“客户有大量的交易记录、用户日志、传感器信息,但这些数据只是躺在那里,并没有转化为智能。”

换句话说,它们像一桶桶汽油,装满了仓库,但从未被使用。

而 AI 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数据,而在于这些数据是否能被模型有效利用,产出有用的 token 和决策结果。

✅ AI 不靠“海量数据”,靠“专属数据”

戴尔明确表示:

“AI 不是运行大模型,而是激活专属数据。”

什么意思?不是你非要拥有全世界的数据,而是要用好你自己的数据,让它和 AI 一起产生价值。

  • 一家制造企业利用机器日志训练设备维护模型,降低10%的设备停机时间;

  • 一家银行通过交易记录打造风险监控助手,提升了欺诈检测效率;

  • 一家医院基于病例数据构建诊断建议引擎,优化了诊疗流程。 这些智能的背后,不是模型本身,而是专属数据被激活的成果。

这些都不是模型能力本身,而是数据被激活后产生的智能。

✅ 为什么 85% 的企业开始“从云回家”

近年来约七成的大型企业,开始把 AI 部署从公有云迁回本地数据中心。

戴尔解释:

“企业开始意识到,最有价值的数据根本不会离开自己手里。如果要最大限度释放这些数据的价值,必须将 AI 部署于数据邻近的环境中。”

本地化部署能让企业更高效地激活专属数据,因为数据无需离开内网即可被模型利用。

他们的业务由此转型:他们不去与云厂商争抢计算力,而是担任 AI 落地的施工队:

  • 帮企业挑选合适的模型;

  • 搭建本地运行环境;

  • 把私有数据直接接入模型;

  • 让 token 的生产就在企业内网里进行。

现在,戴尔科技不再只是卖硬件,而是帮客户把数据变成智能。

目前,戴尔科技已与全球超过 3000 家企业合作,将 AI 工厂搬进客户本地机房。每家数据不同、模型各异,但共同点是:数据从记录过去,变成创造智能的燃料。

AI 时代的胜负,不看模型或 GPU 数量,而是能不能激活沉睡数据,让它从一堆记录,变成推动业务的决策引擎。

第五节|他不是靠规划赢,而是靠几十年的痴迷

如果说戴尔的公司之所以能在 41 年里完成 7 次自我重塑,靠的并不是提前规划好了未来,而是创始人一以贯之的逆向工程思维

这一哲学始于迈克尔·戴尔 15岁的习惯:面对复杂事物,唯有深入其内部,才能理解其本质。

✅ 从拆电脑开始,到拆商业逻辑

1980 年代,15 岁的迈克尔第一次拿到 Apple II电脑。当其他孩子沉浸于游戏时,他却拿起了螺丝刀:

我想知道它为什么会动,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此后,他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戴尔公司的整个发展历程:

  • 剖析PC制造流程,以“直销”模式重塑游戏规则;

  • 重构供应链,将库存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3天;

  • 解析IBM等巨头的运营模式,在夹缝中开辟道路;

  • 颠覆自身组织架构,果断裁撤老旧部门,为AI业务铺平道路。

这种深入核心、再重新构建的思维,始终是他的行动准则。。

✅ 他不迷信“战略”,迷信的是“问题本身”

在访谈里,戴尔提到自己从不把企业未来画成一张路线图,而是不断靠提问来推进。

“我从不认为我们能预测未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去问:这个东西为什么这样?它还能不能更好?”

这些问题不仅针对产品,也发生在管理上。 他会问:

  • “我们的组织结构,是不是已经比技术本身慢了?”

  • “我们的客户,真正需要的是硬件,还是结果?”

  • “如果今天从零开始,我们还会这样做吗?”

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会引出一次调整、一次重构。

✅ “Dad Terminal”:一切皆可拆解

小时候,父亲送给戴尔一台“终端机”(Dad Terminal),那是他首次接触联网世界。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所有的复杂系统,都是由可理解的部件组成的。

“拆开它,就能理解它;理解它,就能改造它。”

他将这一洞察应用于企业管理,要求组织像一台“永远可拆解的机器”。在内部,他将“如果没有限制呢?”和“AI会怎么做?”追问,固化为公司文化,推动持续创新。。

41年来,戴尔不是靠战略文件走到今天。他的护城河,源于一种本能的思考方式:

先拆开,再理解,然后再重建。

从数据到 token 的转化,到电力、流程和数据的优化,迈克尔·戴尔的逆向工程思维贯穿始终,构建了AI 工厂的完整生态。

结语|戴尔 AI 转型,对我们有 3 点提醒

  1. 别只买模型,要问:谁帮你通电?

AI 落地靠交付能力,不是算法。客户关心的是:电力是否充足,模型能否高效运行?

  1. 别怕泡沫,要看客户部署节奏

我们看到泡沫,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电力巨大缺口。——迈克尔·戴尔。真实需求在催交付,不是炒作,是部署速度。

  1. 别求稳定,要学会自我重构

“多数企业不是被打败,而是自我毁灭。”五年后毁掉你的,是一个比你更快的“你”。

戴尔科技做 AI,从硬件、电力、组织一步步重做。不是表面 AI 化,而是真正落地生效。

变慢的是人,变快的是 AI。

不动的企业,只会被甩开。

本文由 AI 深度研究院出品,内容翻译整理自迈克尔·戴尔在科技投资者日及最新访谈实录。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星标公众号, 点这里 1. 点击右上角 2. 点击"设为星标" ← AI深度研究员 ⋮ ← 设为星标

参考资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WSsLSq40Y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7WW2GVagY

https://fortune.com/2025/10/08/dell-technologies-ceo-michael-dell-ai-data-centers-bubble-tech/

https://www.linkedin.com/in/mdell

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排版:Atlas

编辑:深思

主编: 图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狂飙!涨幅一度超黄金!不少人天天喝

狂飙!涨幅一度超黄金!不少人天天喝

极目新闻
2025-11-09 08:17:25
71岁吴海燕现状:消瘦太多神情落寞,丈夫去世后,如今的她很孤单

71岁吴海燕现状:消瘦太多神情落寞,丈夫去世后,如今的她很孤单

白面书誏
2025-11-08 12:53:23
耗资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却花5000万吃零食,被央视痛批后破产

耗资84亿造不出一辆车,员工却花5000万吃零食,被央视痛批后破产

振华观史
2025-10-31 16:25:53
27岁赵露思太丰满,黑色紧身裙都兜不住好身材,难怪直男都喜欢她

27岁赵露思太丰满,黑色紧身裙都兜不住好身材,难怪直男都喜欢她

蓓小西
2025-11-09 09:54:54
10连胜+8场零封戛然而止!补时被绝平,阿尔特塔赛后怒批球队防守

10连胜+8场零封戛然而止!补时被绝平,阿尔特塔赛后怒批球队防守

听我说球
2025-11-09 10:42:04
30年没见过!广东渔民市区捞上1只“通天河神兽”,收网时吓一跳

30年没见过!广东渔民市区捞上1只“通天河神兽”,收网时吓一跳

万象硬核本尊
2025-11-08 18:16:56
湖人102-122老鹰 球员评价:3人及格,7人低迷

湖人102-122老鹰 球员评价:3人及格,7人低迷

篮球资讯达人
2025-11-09 12:10:44
今日金价:大家不必等待了!接下来,金价很可能会重演历史了

今日金价:大家不必等待了!接下来,金价很可能会重演历史了

前沿天地
2025-11-09 11:38:37
10.7挟持以色列婴儿拍炫耀视频的哈马斯被击毙

10.7挟持以色列婴儿拍炫耀视频的哈马斯被击毙

桂系007
2025-11-08 14:12:39
国民党内斗升级,郑丽文临阵换大将!

国民党内斗升级,郑丽文临阵换大将!

再战五百回合
2025-11-08 10:24:17
央视实锤,蒸汽弹射改电弹,福建舰甲板设计存缺陷,依然全球最强

央视实锤,蒸汽弹射改电弹,福建舰甲板设计存缺陷,依然全球最强

阿龙聊军事
2025-11-09 13:06:28
马斯克涨完工资一高兴,把FSD对华开放时间自曝了

马斯克涨完工资一高兴,把FSD对华开放时间自曝了

智能车参考
2025-11-07 18:51:56
台湾美女替爷爷回大陆寻根,谁料找到老家时,却发现爷爷已成独苗

台湾美女替爷爷回大陆寻根,谁料找到老家时,却发现爷爷已成独苗

山河月明史
2025-10-18 10:41:00
全球独此两棵!1960年在荒废的别墅中找到,嫁接后年产值81亿元

全球独此两棵!1960年在荒废的别墅中找到,嫁接后年产值81亿元

不写散文诗
2025-10-27 18:03:24
斯洛文尼亚媒体:谢什科接受初步医学检查,初步迹象令人乐观

斯洛文尼亚媒体:谢什科接受初步医学检查,初步迹象令人乐观

懂球帝
2025-11-09 07:44:11
300元以下买不到真羽绒服?胖东来工作人员称自营羽绒马甲利润不超30%

300元以下买不到真羽绒服?胖东来工作人员称自营羽绒马甲利润不超30%

闪电新闻
2025-11-09 13:19:49
掘金大胜步行者豪取4连胜 约基奇32+14+14第170次三双

掘金大胜步行者豪取4连胜 约基奇32+14+14第170次三双

醉卧浮生
2025-11-09 12:35:55
不吹牛?河南队主帅:我们的实力是中超前3,仅次于海港、国安

不吹牛?河南队主帅:我们的实力是中超前3,仅次于海港、国安

国足风云
2025-11-09 09:50:25
央视新剧《四喜》开播遭群嘲!理由出奇一致,实力派蒋欣也救不回

央视新剧《四喜》开播遭群嘲!理由出奇一致,实力派蒋欣也救不回

潘殤旅行浪子
2025-11-08 00:15:36
降温,为什么劝中年女人别穿“冲锋衣”出门?看这几组对比就懂了

降温,为什么劝中年女人别穿“冲锋衣”出门?看这几组对比就懂了

时尚穿搭生活馆
2025-11-02 22:03:48
2025-11-09 14:04:49
AI深度研究员 incentive-icons
AI深度研究员
AI时代刚刚到来,一切才刚开始,我们正当其时!
316文章数 1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上涨0.2% CPI同比下降2.1%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最后17人中又有1人退出 大赞泡面好吃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最后17人中又有1人退出 大赞泡面好吃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剧组又回应了?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健康
本地
艺术
手机
房产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艺术要闻

广东马路中央“最牛钉子户”,给300万不搬,结局太意外了!

手机要闻

iQOO 15对比红米K90 Pro Max,iQOO Neo11对比红米K90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