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对虾养殖中,虾塘益生菌“失效”真相:四大核心原因与破解方案!

0
分享至



在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等主流品种的养殖中,益生菌曾是水质调控与病害预防的“明星工具”——它能分解残饵、粪便等有机物,降低氨氮(NH₃)、硫化氢(H₂S)等有毒气体浓度,还能通过占据生态位抑制弧菌等有害菌,间接提升对虾免疫力。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虾农反映:“刚开始用效果明显,用着用着就不管用了”,甚至出现“补了益生菌,水质还是差、虾还是发病”的情况。渔业专家通过大量塘口调研发现,这一现象并非益生菌本身“失效”,而是由四大关键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且每一个因素都指向养殖环节的细节漏洞。

一、产品质量:活菌活性的“隐形杀手”

益生菌的核心价值在于活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但从生产到池塘投放的全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其“未战先衰”。许多虾农忽视了“益生菌是活的生物制剂”这一本质,误将其等同于普通化肥、渔药,最终陷入“批次效果不稳定”的困境。

深层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环节:

1、生产与运输的“活性损耗”:优质益生菌需经过严格的发酵工艺控制(如温度、溶氧量、碳氮比),才能保证活菌密度达标(国标要求水产用益生菌活菌数≥10⁸CFU/g)。但部分小厂为降低成本,简化发酵流程,甚至用“死菌粉”冒充活菌;即便生产合格,运输过程中若脱离冷链(如夏季高温暴晒、冬季低温冻害),活菌数每天可下降10%-30%,到达虾农手中时已“名存实亡”。

2、储存条件的“致命误区”:多数虾农习惯将益生菌随意堆放在仓库角落,忽视“避光、低温、密封”要求。以芽孢杆菌为例,在30℃以上的开放环境中储存1个月,活菌率可从90%降至不足20%;而光合细菌若长期暴露在强光下,会因过度光合作用耗尽能量而死亡。

3、进口产品的“水土不服”:不少进口益生菌的菌株筛选自欧美淡水或高纬度海域,未经过本地池塘(如华南地区咸淡水、高温高盐环境)的适应性测试。调研显示,这类产品在本地池塘的定植率比本土化筛选菌株低30%-50%,初期可能因“新鲜效应”有一定效果,连续使用后便因无法适应环境而被自然淘汰。

二、池塘环境:益生菌的“生存战场”失衡

益生菌并非“万能药”,它的活性依赖稳定的池塘微生态环境——就像作物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才能生长,益生菌也需要“舒适”的生存条件。但实际养殖中,池塘环境的剧烈波动,往往让益生菌“有劲使不出”,甚至被有害菌“反杀”。



关键环境失衡点集中在三方面:

1、基础水质参数“越界”:益生菌发挥作用的理想环境为:溶解氧≥5mg/L、pH值7.8-8.5、盐度波动≤5‰、有机物含量≤20mg/L。但雨季时,雨水冲刷会携带外源污染物(如农田化肥、生活污水),导致pH值骤降至7.0以下(酸性环境抑制芽孢杆菌活性),同时稀释水体盐度,让适应高盐的益生菌难以存活;而养殖后期(尤其是高密度池塘),残饵、粪便积累量可达初期的5-8倍,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会大量消耗氧气,导致溶解氧常低于3mg/L,此时有害菌(如弧菌)反而能在低氧环境中快速繁殖,益生菌因“缺氧”失去竞争力。

2、有毒物质的“毒性压制”:当池塘氨氮超过0.5mg/L、硫化氢超过0.1mg/L时,不仅对虾会中毒,益生菌的代谢功能也会被抑制。例如,高浓度氨氮会破坏益生菌的细胞膜,导致其无法吸收营养;而硫化氢会与益生菌体内的酶结合,阻断能量代谢,最终导致活菌死亡。许多虾农在水质已恶化时才补益生菌,相当于“让益生菌在毒水中作战”,自然看不到效果。

3、环境压力的“连锁反应”:夏季高温(水温超过32℃)会加速益生菌的代谢,使其提前进入衰亡期;而池塘中藻类大量死亡(“倒藻”)后,会释放藻毒素,进一步毒害益生菌。这些环境压力叠加,会让益生菌的“存活窗口期”从正常的7-10天缩短至3-5天,即便定期补充,也难以形成稳定的菌群优势。

三、微生物组:从“生态平衡”到“单一依赖”的危机

健康的虾塘水体中,存在数百种细菌、真菌、原生生物,它们相互竞争、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微生物群落——就像一片森林,有高大的树木,也有低矮的灌木、草本,共同维持生态稳定。但长期、单一使用益生菌,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池塘微生物组“被装瓶”,反而失去自我调节能力。



核心问题体现在两个层面:

1、单一菌株的“生态位垄断”:连续使用同一种益生菌(如长期用芽孢杆菌分解有机物),会导致该菌株在水体中占据主导地位,挤压本地有益菌(如乳酸菌、光合细菌)的生存空间,造成菌群多样性下降。当环境变化时(如水温骤降),单一菌株的抗逆性不足,整个微生物群落容易“崩溃”;而本地菌因长期竞争劣势,无法及时恢复,此时有害菌便会趁虚而入。

2、消毒与抗生素的“双重打击”:许多虾农在虾发病后,会先用抗生素(如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或强力消毒(如臭氧、紫外线)处理池塘,这些措施不仅能杀灭有害菌,也会“无差别”杀灭益生菌,导致池塘出现“生物真空”。消毒后若直接补充益生菌,由于水体中缺乏有益菌的“协同作用”(如某些本地菌能分泌促进益生菌定植的物质),益生菌难以在水体中定殖,反而让耐药性强的有害菌先一步繁殖,形成“越消毒越糟”的恶性循环。

四、养殖认知:从“预防工具”到“救命稻草”的期望错位

益生菌的核心定位是“预防型水质调节剂”,而非“治疗型渔药”,但许多虾农的使用逻辑却完全颠倒,最终因“期望过高”而判定其“失效”。这种认知误区,是导致益生菌效果下降的重要人为因素。

常见的认知偏差包括:

1、使用时机的“本末倒置”:多数虾农在池塘水质恶化(如水体发臭、氨氮超标)或对虾出现病害(如偷死、红体)后,才紧急补充益生菌,期望它能“力挽狂澜”。但此时池塘中有害菌浓度已远超益生菌,且毒素积累量超过益生菌的分解能力,益生菌根本无法对抗;相反,若在投苗前(用益生菌“养水”,建立生物膜)、投苗后(每周定期补充,维持菌群平衡)使用,能提前占据生态位,从源头预防问题。调研显示,定期预防使用的池塘,病害发生率比“应急使用”的池塘低40%-60%。

2、使用方式的“单打独斗”:部分虾农认为“补了益生菌就不用管其他”,忽视了益生菌与环境管理的配合。例如,补充益生菌的同时不增氧,导致益生菌因缺氧无法活性;或不控制投饵量,残饵持续积累,超过益生菌的分解能力,最终水质仍会恶化。实际上,益生菌需要“协同作战”——补菌时配合增氧(保证溶解氧≥5mg/L)、定期换水(每月换水量20%-30%)、控制投饵(以对虾摄食后1小时内吃完为宜),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3、养殖阶段的“需求错配”:不同养殖阶段,池塘对益生菌的需求不同:投苗初期需用“定植能力强”的菌株(如地衣芽孢杆菌),帮助建立水体微生态;中期需用“分解能力强”的菌株(如枯草芽孢杆菌),处理残饵和粪便;后期需用“抑制有害菌”的菌株(如乳酸菌、丁酸梭菌),预防弧菌爆发。若全程使用同一种益生菌,会因“功能不匹配”导致效果下降。

五、破解益生菌“失效”:四大科学使用策略

要让益生菌重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针对性解决上述问题,形成“选品-环境-菌群-使用”的闭环管理:

1、选品:优先本土化、高活性产品:选择经过本地池塘测试的产品(可咨询当地渔技站或有经验的虾农),购买时查看活菌数标识(≥10⁸CFU/g),并通过“看、闻、试”简单判断:优质益生菌粉末均匀,无异味;溶于水后有轻微浑浊(死菌粉多为清澈),静置后有少量沉淀(活菌聚集)。

2、环境:打造益生菌“宜居空间”:定期监测水质(每周测溶解氧、pH、氨氮、硫化氢),雨季及时泼洒生石灰(每亩5-10kg)稳定pH;养殖后期加装增氧机(如叶轮式+纳米管,保证每亩增氧功率≥1.5kW),避免低氧;有机物过多时,先换水1/3,再补充益生菌。

3、菌群:维持多样性,避免“单一依赖”:每2-3周轮换不同功能的益生菌(如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避免单一菌株垄断;消毒或使用抗生素后,先泼洒“生物激活剂”(如红糖、氨基酸肥),72小时后再补益生菌,帮助益生菌定殖。

4. 使用:坚持“预防为主,协同配合”:投苗前3-5天,每亩用益生菌500-1000g+红糖2kg活化后全池泼洒,“养水”;投苗后每周补充1次益生菌(每亩300-500g),配合增氧;病害高发期(如高温、雨季),可增加至每周2次,同时减少投饵量10%-20%。

总之,虾塘益生菌“失效”并非产品本身问题,而是养殖环节中“质量把控不到位、环境管理失衡、菌群平衡破坏、使用认知偏差”共同导致的结果。只有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管理”,让益生菌与池塘环境、养殖操作形成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发挥其水质调控与病害预防的价值,为对虾养殖保驾护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政治和军事难平衡,波克罗夫斯克不行了,乌军战场形势不尽如人意

政治和军事难平衡,波克罗夫斯克不行了,乌军战场形势不尽如人意

山河路口
2025-11-07 12:45:23
确定了,明天杀到浙江!还有暴雨、12级大风

确定了,明天杀到浙江!还有暴雨、12级大风

鲁中晨报
2025-11-07 14:35:02
西贝“闭店潮”大反转,贾国龙真急了!

西贝“闭店潮”大反转,贾国龙真急了!

李东阳朋友圈
2025-11-07 14:08:10
炸锅了炸锅了!港圈突然爆出大新闻:谢霆锋居然通过法律协议

炸锅了炸锅了!港圈突然爆出大新闻:谢霆锋居然通过法律协议

小光侃娱乐
2025-11-05 10:55:03
太子酒店的妈妈桑:打造名扬天下的莞式特色,卷入黑道仇杀而消失

太子酒店的妈妈桑:打造名扬天下的莞式特色,卷入黑道仇杀而消失

吴学华看天下
2024-08-21 10:45:19
一天接3大噩耗,柬埔寨连夜抢运黄金,美财长:这可不是闹着玩

一天接3大噩耗,柬埔寨连夜抢运黄金,美财长:这可不是闹着玩

花小猫的美食日常
2025-11-07 10:13:58
连续十年无人卫冕,今年年终迎新后!

连续十年无人卫冕,今年年终迎新后!

网球之家
2025-11-07 22:13:09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俄罗斯和美国9个月, 中国多久?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俄罗斯和美国9个月, 中国多久?

林子说事
2025-11-06 10:52:54
辽篮垃圾时间狂揍天津!打得对手单节拿4分,都怪全运会奇葩规则

辽篮垃圾时间狂揍天津!打得对手单节拿4分,都怪全运会奇葩规则

嘴炮体坛
2025-11-07 18:53:46
广东一保安和AI聊天近6个月,打印出50万字聊天记录要讨说法:我以为它说的话、发来的签约协议都是真的……

广东一保安和AI聊天近6个月,打印出50万字聊天记录要讨说法:我以为它说的话、发来的签约协议都是真的……

观威海
2025-11-07 18:22:03
大跃进时期的报纸

大跃进时期的报纸

霹雳炮
2025-11-07 23:13:26
8分36秒再创佳绩!杨瀚森超越孙悦,末节成“吉祥物”

8分36秒再创佳绩!杨瀚森超越孙悦,末节成“吉祥物”

生活新鲜市
2025-11-07 08:26:55
朝鲜副国级高官叛逃脱北,曝光金家秘闻:酒池肉林、80万买轩尼诗

朝鲜副国级高官叛逃脱北,曝光金家秘闻:酒池肉林、80万买轩尼诗

猫眼观史
2024-03-25 14:31:14
新规!国家卫健委重磅发文:未经报告,医务人员不得以这种名义科普!

新规!国家卫健委重磅发文:未经报告,医务人员不得以这种名义科普!

华医网
2025-11-08 05:41:52
一个会打扮的女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

一个会打扮的女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

牛弹琴123456
2025-11-06 21:15:04
新布局!这一重要基地,已在河南揭牌

新布局!这一重要基地,已在河南揭牌

政知新媒体
2025-11-07 21:43:02
新股上市第二天大跌超17%,进场的股民全部被套,无一幸免

新股上市第二天大跌超17%,进场的股民全部被套,无一幸免

财经智多星
2025-11-07 12:55:51
曾经的亚洲第一美人,年轻时倾国倾城,现在却老了。美人也会老啊

曾经的亚洲第一美人,年轻时倾国倾城,现在却老了。美人也会老啊

乡野小珥
2025-11-07 14:58:46
外交部:中方欢迎艾德外交大臣来访

外交部:中方欢迎艾德外交大臣来访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07 15:51:04
一天之内7舰服役,中国震撼世界,

一天之内7舰服役,中国震撼世界,

世家宝
2025-11-07 22:04:54
2025-11-08 07:48:49
养虾 incentive-icons
养虾
分享养虾知识
1206文章数 40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一份非官方的美国就业数据 把美国投资者吓坏了

头条要闻

媒体:一份非官方的美国就业数据 把美国投资者吓坏了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亲子
教育
家居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教育部等三部门:科学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

教育要闻

牢记在心!一消考前重要提醒!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