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十二经疗法,是刘财教授深耕中医经络理论四十余载,融汇国医大师学术精髓与临床实践创立的特色疗法。“徒手八法”作为该疗法的核心操作体系,以“提、拍、抖、揉、按、点、推、切”为关键招式,秉持“以手为器、以气为引、以经为路”的要旨,无需器械辅助,仅凭手法巧劲便可疏通十二经络、调和脏腑气血,将中医“简便验廉”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提法
以拇指与食指、中指或其余四指相对,精准捏住经络沿线的肌肉、肌腱(如颈后膀胱经沿线、大腿内侧肝经区域),施力向上轻提后缓缓放松,如此一提一放反复操作。力度需适中,以受术者感酸胀而不疼痛为宜。此法如同“提线通络”,能轻松提拉粘连组织,理顺经络气血,对颈肩僵硬、腰臀酸痛等问题尤为适用,可快速缓解肌肉紧张。
二、拍法
手指并拢微屈,掌心呈空心状,或直接以掌侧为着力点,沿经络走向(如背部督脉、大腿外侧胆经)轻快拍打。节奏均匀如鼓点,力度由轻渐重,以皮肤微微发红、受术者感觉舒适为度。此法恰似“拍击通瘀”,通过轻柔震动刺激深层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既能缓解全身疲劳,又能驱散体表寒湿,操作时需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皮肤。
三、抖法
双手握住受术者肢体末端(如手腕、脚踝),或手掌轻贴经络部位(如肩部、腰部),腕关节发力带动手部做快速、小幅度的上下或左右抖动。动作需轻快连贯,使震动感沿经络传导至深层。此法好比“震颤活经”,能激活经络气血的运行活力,放松紧绷的肌肉,对改善肢体麻木、缓解关节僵硬效果显著,还可帮助舒缓紧张情绪。
四、揉法
手掌自然伸直,以掌根、鱼际或全掌为接触面,贴合皮肤沿经络循行方向(如手太阴肺经从胸到手、足阳明胃经从脸到脚)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回旋揉动。力度渗透而不生硬,动作连贯如流水。此法宛如“柔润通经”,能带动皮下气血缓缓流动,疏通浅层瘀堵,常用于缓解肌肉酸痛、改善局部循环,对腹部脾胃区域揉动,还能助力消化。
五、按法
以手掌根部、拇指指腹或肘部为着力点,对准经络上的穴位或酸胀点(如足三里、内关穴),施加以稳而持续的压力,可根据情况由轻到重调节力度。按压时需保持力度均匀,停留3-5秒后缓缓放松,反复操作。此法仿若“按压开结”,能深入刺激经络节点,打开瘀堵之处,对调节脏腑功能、缓解局部疼痛效果明显,例如按揉太冲穴可疏肝理气。
六、点法
以拇指指尖、食指或中指并拢的指尖为着力点,精准点按经络上的关键穴位(如胆经环跳穴、肝经太冲穴)。施力集中而柔和,由轻渐重,以受术者有明显酸胀感为度,点按后稍作停留再缓缓抬起。此法如同“点穴通经”,能快速激发穴位能量,像钥匙开启大门般打通经络瘀堵节点,常用于针对性调理脏腑问题、缓解局部不适。
七、推法
手掌伸直,以掌根、鱼际或拇指指腹为接触面,贴合皮肤沿经络循行方向(如手臂心经从腋到腕、腰部肾经从腰到膝)做单向、匀速的推按动作。力度需平稳渗透,动作连贯不中断,可反复推按3-5遍。此法恰似“推波助澜”,能推动气血沿经络顺畅运行,疏通深层瘀阻,对改善肢体沉重、缓解经络不通引发的疼痛十分有效。
八、切法
以拇指指尖或食指、中指指尖,在经络沿线的筋结、条索状硬块处,做垂直于经络走向的轻柔切入与按压。动作需缓慢、精准,力度由轻到重,逐步松解粘连组织。此法好比“切分疏络”,能精准找到经络瘀堵的关键部位,如同用刀轻轻剖开粘连之处,有效消散结节、缓解因筋结导致的活动受限,对肩周炎、腱鞘炎等问题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刘财教授的徒手八法,“提、拍、抖、揉、按、点、推、切”每一招式皆源于经络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操作时强调“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既需精准掌握经络位置与手法技巧,更需贴合个体体质调整力度与节奏,真正实现“以手代针、以法通经”,让中医经络疗法更易走进寻常百姓家,为大众健康提供简便有效的调理之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