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苹果赋
文\刘华堂(云南曲靖)
![]()
滇东高原的秋光,总带着几分慷慨的暖意。风过马龙田野,稻浪金波尚在其次,最牵人魂的,是苹果园里那片燃得正旺的“霞”——千树万树间,红透的苹果缀满枝桠,似天公把晚霞揉碎了撒下,连空气里都浸着沁人的清甜。这甜,藏着我半生的忆念,更藏着这片土地的灵秀。
![]()
孩童时在上束岗村,我与苹果的缘分初结。那年雨脚连绵,疟疾缠得我面黄肌瘦,母亲便带我往外婆家调养。外公从深山寻来“良药”野草,煨成苦水为我驱疾,我蹙眉难咽,外婆便牵着我的手,往堂舅张河云家讨苹果。推开柴门,一棵老苹果树赫然立在院中,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宛如燃着的火苗,红得热烈、红得耀眼,像极了孩童脸上的笑靥,裹着蜜意与希望。那一口脆甜,混着外婆掌心的温软,至今仍在记忆里鲜活。
![]()
后来有了差事,终于能买些苹果孝敬父母与外婆。那时小瓦鲁、上鸭子塘的集市上,昭通红富士最是抢手,咬着那清甜果肉,我总以为这便是人间至味。直到迁来曲靖做事,同事程丽芬姐姐带了些苹果到单位分食,才改了我的念想——咬下的瞬间,“咔嚓”一声脆响,果肉嫩如初雪,汁水在口中炸开,清甜果香裹着润意,甜而不腻、回甘绵长。细问之下,方知这是马龙苹果。
![]()
循着程姐给的地址,我与妻子专程去了马龙的苹果园。九月的马龙,万亩果园葱茏如碧,红彤彤的苹果缀在枝头,恰似红宝石嵌在绿叶间。风过处,果香漫溢,沁人心脾;蓝天白云下,游人穿梭林间,嬉笑声与摘果的轻响缠在一起,有人举着刚摘的苹果凑到鼻尖轻嗅,有人咬得汁水顺着指缝滴落,连空气里都飘着丰收的自在。原来这苹果的甜,是有根由的——高原年均两千多小时的日照,像母亲的手轻轻摩挲每颗果实;昼夜温差悄悄攒起糖分,含糖量能到十七度,比寻常苹果多几分醇厚;红土壤里的矿物滋养着树根,把土地的灵气都凝进这圆润果身。伸手摸去,果皮滑如细釉,果顶浅浅的凹陷处缀着宿存的萼片,倒像给这“高原珍宝”戴了顶小巧的冠冕。
![]()
旁人都说,马龙苹果是“金果果”,这话半点不假。自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种下第一棵果树,马龙人便守着这片园,选良种、学手艺,把耐旱耐寒的性子、周正饱满的果型,一点点融进苹果里。如今数万亩果园连成片,年产值超数亿,果农脸上的笑,映着的不只是苹果的红,更是日子的红火。我曾把这苹果寄给远在江苏成家的孩子,亲家尝了便念叨:“比烟台苹果还甜!”原来这高原的甜,能跨过千山万水,让远方的人也尝出马龙的好。
![]()
秋深时再去果园,夕阳把果实染得更艳,果农提着筐子在林间穿梭,指尖碰着苹果的声响混着笑声,成了最动人的歌。这马龙苹果,哪里只是一颗果子?它是高原的馈赠与农人的智慧,是藏在果肉里的岁月,更是我从孩童到如今,咬一口便能尝到的——马龙的甜,云南的暖。
![]()
作者简介:刘华堂,云南师宗县人,大学文化,云南省师宗县作家协会会员,云南·南丹诗社会员,云南省南社研究会会员,中国诗词网蓝v诗人,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乡村作家终身会员,生在乡村、长在乡野,现就职于曲靖,曾经担任过乡村教师,也从事过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平时喜欢侍弄花草、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擅厨艺。
▍原创作者:刘华堂
▍综合编辑:马龙生活网(转载请注明)
注: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删除处理。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