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执行院长马东峰:
接待过很多团,尤其欣慰的是,许多海内外参观者纷纷表示:“来了舍不得走,良渚值得N刷……”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于一体的良渚博物院,依托“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展厅,展出良渚文化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珍贵文物,全面立体真实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全世界博物馆都强调社会教育功能,首先要把人吸引过来,博物馆究竟靠什么“圈粉”?从博物馆展厅到田野遗址,从志愿讲解到文创消费,从历史故事到现实体验,良渚博物院不断打破文物展示边界,成为公众共同参与、文化持续生成的共创平台。目前形成“1+3”展陈体系,包括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老虎岭遗址公园和瑶山祭坛,让良渚文明“动”起来、“活”过来,在历史长河中焕发新生。
引流方式很多,核心是在研究基础上做好文旅转化,打造“逛展友好型”场所及体验。有些博物馆因文物保护需要,灯光布置相对暗一点。但空间太暗容易感觉压抑,令人心生倦意。观众来了,不光学到东西,同时身心愉悦,才有更多时间和理由待在博物馆。
除了室内静态展陈,博物院也设计分层讲座和课程,探索良渚文化活态利用有效路径,以创新的表达方式打破距离感,吸引年轻一代主动亲近了解良渚文明。玉魂国魄系列玉器展览、“良博奇妙夜”“世遗×非遗”“良·雅·集音乐会”等全年龄段覆盖的社教品牌,推动全民化、无差别化的教育服务,让展品融入当下社会生活与消费场景。
跨出博物院大门,更大的露天博物馆还在绵延。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里,真实展示五千多年城墙剖面的南城墙遗址点,呈条垄状分布的石头与墙体黄土,让人体会良渚先民用“草裹泥”技术筑城墙、建水坝的智慧。钟家港居址与作坊展示区,“复活”良渚工匠劳作场景,游客扫码拍下趣味合影……
放眼长三角,良渚文化分布近4万平方公里,多达近1000处遗址点,遍布上海、苏州、无锡等地,把它们串起来做研究,有助于对整个江南文化甚至中华文明新形态构建作出更多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