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关注的《人民日报》,说实话平时看的也比较少,最近无意中读了一篇文章,其中的一句话挺吸引我的,“待在优秀的圈子里,尽管你什么都不做,都会变得比原来更好。”
![]()
为什么这句话能打动我?因为这让我想起刚毕业上班那会,每到周末都和住在家附近的同事一起相约打羽毛其的日子。其实吧,相约打球也不是刚开始就有的,在这之前我每天下班回家吃完饭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倚着枕头在床上看电视(100块钱二手货淘来的),作为沪漂的一份子,每天上下班两点一线,日子过得很单调,也不擅长社交。一到周五下班办公室的就喊我:“走,晚上打球”。一开始我是本能性的拒绝,可毕竟是一个办公室的,拒绝的次数多了吧也说不过去,再者自己从潜意识中也有想法改变眼下这种单调的生活。其实吧,你有没有发现,没有人叫你的时候,自己总会给出门各种设限,比如懒得重新穿鞋穿衣服,可一旦前脚出了门,回过头想想刚才那个懒惰的自己也挺搞笑的,很容易被打败。
就这么被叫着出去了几次后,我居然养成了习惯。
现在回头想,那是我突然变自律了?明明是被圈子 “带” 着走。
记得国外有个搞行为研究的人说过:朋友变健康,你大概率也会在三个月内跟着变健康。这种 “不用刻意努力,却能慢慢变好” ,大概这就是优秀圈子最神奇的地方吧。
优秀的圈子比意志力靠谱
我是80后,高中读书那会是寄宿在学校的,要说那会的学习,大家都是争先恐后的,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被人说不用功。高中那会到现在转眼过20多年了,那学习氛围现在回过头想想还是挺自豪的,现在的我也要感谢那个曾经的努力的自己。还记得晚上睡觉前老师查寝时,发奋的都是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用功,早上天不亮别人还在睡觉,自己悄悄掩上门,就这样,到了教室发现自己从来不是第一个。
心理学里有个词叫 “社会认同理论”,即人在不确定该怎么做时,总会模仿身边人的行为。你身边全是早睡早起、努力上进的人,哪怕你一开始想偷懒,也会慢慢被 “同化”;反之,再自律的人,时间久了也会松懈。
上班后这几年再也没了之前那股拼劲,也让我有了这么一个感悟:意志力这东西太容易耗光,但圈子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它不用你咬牙硬扛,只用把你放进一个 “大家都在变好” 的环境里,你自然会跟着往前走。
写在最后
我想每个人的身上都曾经或多或少有过这种相似经历,曾经的经历再配上《人民日报》的那句话,应该没人觉得它仅仅是鸡汤,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
其实,选对一个圈子,有时候比独自硬扛更重要。它就像一束光,不用你刻意追逐,只要你待在光里,就会慢慢被照亮。
当然,圈子也不是万能的。它能给你推力,但不能替你走路,也不能替你成长。最终能不能变好,还是要看你自己愿不愿意迈出那一步。
毕竟,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连 “躺平” 都会被推着往前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