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被观看的电视剧
《西游记》《三国演义》以及经典剧集《甄嬛传》
被反复聆听的歌曲
邓丽君温婉动人,张学友深情醇厚,凤凰传奇活力四射
那个被长久挂念着的老物件
宝丽来撕拉片、复古搪瓷杯、经典大白兔奶糖
铭刻着岁月的印记
仓库中的陈旧物件被轻轻拂去灰尘
于暖阳之下,又被人细细赏玩摩挲
复古与怀旧的新潮,叩响往昔的轩牖。
质问矗立的高楼
这些老东西
究竟是何缘由,令你们对新时代这般着迷?
![]()
《还珠格格》《甄嬛传》《雍正王朝》,这些曾在暑假称霸荧屏的电视剧,即便已过去多年,却依旧备受人们青睐,被反复观看、热议不断。尤其是《甄嬛传》,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迎来了海量的二次创作。剧中的经典名场面,在相关评论区里被网友们逐字逐句地重现与追忆。甚至,其中的经典台词都摇身一变,成为了不少观众设置的WiFi密码。一部电视剧被观众们“盘”到“包浆”,历经十数载,热度却丝毫不减。
![]()
![]()
![]()
电视剧的世界丰富多彩,经典之作层出不穷。诸如《甄嬛传》这般的老剧,虽已播出多年,却依旧口碑载道,常被剧迷们重温。它们之中,有的已跨越30多个春秋,有的则问世不过数年,涵盖国内国外,风格更是多元,几乎无所不包。像《家有儿女》《武林外传》《去有风的地方》这类剧集,轻松诙谐,在人们闲暇放松之际,宛如背景音乐,萦绕耳畔,带来惬意之感;而《三国演义》《红楼梦》《人世间》等剧作,则底蕴深沉,当夜深人静安坐之时,能让人仿若置身其中,细细品鉴其中韵味。此外,有励志的《士兵突击》,温馨的《请回答1988》,精彩绝伦的《西游记》,还有洋溢着自由氛围的《老友记》……它们满足着不同观众的多样需求,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
为何要选择观看过往的影视作品呢?
章女士眉眼带笑地说道:“我挺爱看《去有风的地方》的,平日里工作压力不小,每次观看这部剧,都感觉心情特别放松,内心也被深深治愈了。”
方女士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相较于新剧,她更钟情于老剧。在她看来,部分老剧经典永流传,剧情扣人心弦,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相比之下,挑选新剧往往费时费力,需要精挑细选。观看老剧则无需这般繁琐,能直接省去筛选的时间与精力。而且由于多次观看,对剧情已然熟稔,不用担心遗漏关键情节,堪称绝佳的“下饭伴侣”。
我对《三国》情有独钟,无论是旧版还是新版,都反复观看了许多次,剧情早已烂熟于心。闲暇时,即便只是打开播放,听着那熟悉的声音,内心便倍感放松。陆女士坦言,她钟情于那个英雄如繁星般涌现的时代,其中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每一次重温,都会产生全新的理解与感悟。
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的心理治疗师赵婉廷称,人们反复观看经典老剧,其一在于这些剧集即便到了现在,依然契合当下的审美;其二则是它们能够成为观众情感上的避风港。
具体来讲,从心理学层面剖析,人们观看经典老剧存在以下几个核心的社会心理驱动因素:
01
契合确定性的需求
于充满变数的世界里,寻觅那份可预知的慰藉。时代浪潮汹涌,瞬息万变;社会生活格局更迭,波澜起伏;个人命运轨迹难测,跌宕不定。这一切,皆给人们带来身心的疲惫与内心的焦虑。而经典老剧,凭借其既定的结局、稳固的世界观,使观众在观赏之际,收获一种掌控全局的感觉,寻得心灵深处的安宁与踏实。
02
给予情感慰藉
于简约之中觅得道德与情感的抚慰。诸多经典老剧,不仅画面呈现出和谐美妙之感,其叙事模式亦是简洁直观。剧中人物的善恶界限明晰,情感抒发浓烈而纯粹。历经岁月沉淀的正向价值观,禁得住时光的推敲,能够给予观众清晰的道德指引与纯粹的情感体验。
03
强化自我身份认同
观众能在角色与情节里找寻到自我投射与身份认同。经典老剧有着既定的表达方式,其核心内涵并未跟随社会的变迁而改变,恰恰契合了观众内心深处那未曾被岁月磨蚀的理想映照。
04
节能意识与身心舒缓
为观众带来无需费神的惬意体验。观赏一部新剧,往往得投入精力梳理人物关系、领会故事情节。而经典老剧则能给予一种无需费力的愉悦享受,还免去了在流媒体平台海量内容中艰难筛选的精力损耗。这种低门槛的融入以及对选择过载的规避,让重温老剧成为了一场全链路的放松之旅。
总而言之,喜爱观看老剧,倘若并非沉溺于往昔而难以自拔,仅仅是让情绪如同享受按摩般得以舒缓,那么这实则是一种既健康又充满智慧的心理调适策略。
![]()
老物件,是复古怀旧最具象、最可触碰的情感寄托。作为被岁月悄然晕染的真实印记,每一件老物件恰似一台设定了时空坐标的时光穿梭机。伴随着老旧铜钟那悠远而喑哑的低吟,它引领着人们回溯到往昔时光的深处。在这匆匆奔赴山海的人生旅程中,让人偷得片刻悠闲,思绪不经意间飘回到某一个特定的日子。暖黄色调的场景如电影画面般在眼前闪过,心底悄然泛起一缕若有若无的甜蜜。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现代技术也精心打造出仿制品,它们散发着往昔的气息,跃动着时代的韵律。留存至今的老物件与仿旧的新物件,一同满足着人们相近的心理诉求。真实的怀旧物件与模拟的复古之物,通过不同的感官渠道,唤醒了被尘封的记忆,从而催生了复古怀旧的全新风尚。
![]()
上了发条的铁皮青蛙,好似有着自己的小脾气,行进间总不走直线。那“咔哒、咔哒”的声响,清脆又透着紧绷感。它歪歪扭扭地从深栗色的木桌上跌落,桌面斑驳且掉漆,满是岁月的痕迹。落在不算平滑的地面后,后腿仍微微抽搐着,随后磕碰到桌腿上——那桌腿处木刺卷翘,坚硬又锋利。昏黄灯光洒落在桌面,泛黄的纸张上,钢笔尖划过留下的一道道痕迹,宛如时光的笔触,记录着往昔岁月里最美的珍藏。
而那只白底红花的搪瓷缸,静静伫立在暗沉棕黄的老木桌上。它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温润的白、浓郁的红、鲜亮的黄,色彩依旧直接而热烈,未曾被岁月打磨褪色。在新时代里,它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时尚单品,被年轻人摆放在光洁平整的桌上,和谐又美观,别有一番韵味。
撕拉片、拍立得、CCD相机……微微褪色的硬纸相册中,泛黄的老照片悄然滑落,它们宛如时光凝固的化石。每一道细微划痕、每一处斑驳褪色,都似一把钥匙,开启着一段段具体而鲜活的记忆,承载着不可复制的真实过往。
如今,现代技术以独特的方式致敬往昔。它精心复刻老照片的质感,降低画面的整体亮度与对比度,以浅褐色铺陈出怀旧的色调。细微的噪点,巧妙模拟出胶卷天然的颗粒感。这恰似一场精心设计的时间魔术,削弱了数字影像过度的平滑、清晰与锐利,为其赋予温暖柔和的质感。它以全新的美学风格,再现时光留下的痕迹,营造出浓郁的怀旧氛围,触动心底的记忆,唤起人们对逝去岁月的深深眷恋与情感共鸣。
![]()
一阵刺啦刺啦的声响,宛如一把开启时光之门的钥匙。当磁带悠悠转动,在那音乐潺潺流淌之前,最先钻进耳朵的,是那细密且绵延不绝的底噪。它恰似旧时光的轻柔呼吸,是穿越悠悠岁月时无可回避的摩擦与损耗,不再尖锐刺耳,而带着羊毛毡般既柔软又略带粗糙的独特质感。紧接着,邓丽君那圆润而满含柔情的吟唱、张学友醇厚浓烈的情感宣泄,便随之而来。
“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在这轻快灵动的旋律中,孩子们欢呼着奔出门去,朝着那肚皮圆滚滚的转炉飞奔而去。在“嘣”的一声巨响里,他们赶忙捂紧耳朵,随后满心欢喜地品尝爆米花的香甜。又在玻璃弹珠叮铃咕噜的弹跳声中,时光悄然飞逝,他们转眼长大。于窗明几净的街边商店里,他们选购着承载着时代温度的回响。
![]()
当那层薄薄的糯米纸在舌尖悄然融化,大白兔奶糖浓郁醇厚、甚至有些粘牙的乳甜,瞬间在口腔中迸发开来;无花果丝咸与甜交织缠绵,别有一番风味;一粒粒深褐色的小药丸名为猴王丹,那是极致的陈皮与甘草交织出的酸甜滋味,还带着一缕清凉的中药气息。塑料袋里盛满了浸满油脂的螺蛳,咸辣复合,味道浓郁而强烈;各式各样的辣条,更是让人一边被辣得直吸气,一边又忍不住伸手去拿下一根。童年的味道,如同一部忠实的回忆录,记录下了那些最为简单纯粹、令人满足的快乐瞬间。即便长大成人,我们依旧会被那些似曾相识的味道所吸引,用舌尖上翻滚的酸甜苦辣,去追忆那段快乐且无比富足的时光。
![]()
新浆洗过的粗布床单,弥漫着被阳光彻底浸透后的皂角淡香。躺卧其上,能真切地感知到它那略具硬度的纹理。质朴的纵横纹路,带着些许阻力,轻轻摩挲着肌肤。就在外婆曾躺过的那一方天地,一种被温柔包裹的暖意袭来,带来满满的踏实与心安。
在每个寒冷干燥的深冬,当笨手笨脚地褪去那厚重且粗糙的毛衣毛裤时,总会有一阵转瞬即逝的刺痛感袭来。那感觉,恰似被一根极纤细的冰针,飞速地刺了一下指尖,待想要缩手时,已然来不及。在那微微发麻且发热的几秒里,望着那件无辜的厚重毛衣,心中满是又气又好笑的情绪。
那些往昔里,或温润柔和、或尖锐鲜明的触感,如同记忆的锚点。它们牵引着思绪在时光的隧道中穿梭,将那粗糙却满是蓬勃生命力的烟火人间,带到眼前。
当重新翻出旧日的书本,书页已不复记忆中干燥的脆硬模样。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顺且略带弹性的柔软。那隐隐的油润之感,仿佛是岁月精心雕琢的包浆,恰似一块无比温润的古玉。瞧啊,时光有时会原封不动地留存故事,有时又会对故事进行一番独特的加工。
![]()
岁月悠悠,青石板路被打磨得光滑温润。拐角处,旧书店的木门悄然半掩,风拂过,风铃轻响,似是撩动了时光的帷幕。书架上,旧书的纸张泛黄,深浅各异,那微微泛潮的墨香在纸页间氤氲。
午后的阳光,恰似一块经岁月雕琢的柔和蜜色琥珀,悠悠地倾洒在青城奶站零號店的门前。门外,是喧嚣繁华、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景象;门内,却宛如封存着一整个温吞静谧的旧日时光。
清冽醇厚的奶香、软糯香甜的糕点香气,与木制橱柜散发的干燥沉香相互交融,丝丝缕缕,萦绕鼻尖,令人心旷神怡。买上一瓶酸奶,细细品味,那入口的顺滑与微凉,带着独属于时间的甘醇,是任何现代饮品都难以复刻的韵味。
这里作为怀揣时光记忆的复古打卡之地,就像一道镌刻着心灵印记的刻痕,承载着往昔岁月里的文化认同。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老物件所具有的影响力以及人们对复古的怀旧情结,皆源自心理需求的推动。
01
增强自我认同感与人生连贯性
我们是由自身经历编织成的故事集合,老物件则是这些故事的关键见证者。它们如坐标般,标注着我们的来处与过往。恰似古人结绳纪事的绳结,老物件串联起人生的片段,在记忆的长河中,我们不断塑造并重塑着自己的生命叙事,也正是在这一过程里,它们助力我们明晰“我是谁”的答案。
02
承载群体记忆与代际纽带
一件世代传承的老物件,宛如一枚镌刻着时代印记的独特徽章,亦是一座连接宏大历史叙事的坚固桥梁。对于身处同一时代的人们来说,因那共同记忆而生的默契,让彼此会心一笑的背后,是经由文化符号传递所构建起的群体性文化实践。而对于不同时代的人们而言,它恰似一根探寻代际故事的引线,又如一条强化情感联结的纽带。
03
传达慢生活理念与怀旧治愈力量
对慢生活的追求,是青年群体在社会结构性张力的塑造下,寻求动态稳定与平衡的一种努力。老物件大多源自前互联网时期,那时节奏舒缓。借助这些熟悉的物质媒介,人们得以重新找回对时间的掌控感与确定性,这是抚平内心焦躁的一剂良方。
04
探寻往昔岁月的审美与独特气质
怀旧复古,既是对原始技术价值的再度肯定,也是对现代化进程里新技术的审视,其中还蕴含着对当下流行文化的一种抗拒姿态。
![]()
怀旧与复古,恰似一场曼妙的时空对谈。借由经典老剧,与稳固的世界观倾心交流;凭借旧日物件,同满溢生命力的自我深情晤谈。在这一帧帧怀旧场景、一桩桩怀旧举动里,实现对自我的情感治愈。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当人们满足了基础需求后,便会迈向更高层次的需求与目标的实现。从人类的心理需求层面来看,我们对意义感有着内在的渴望。所以,我们会持续对过往经历加以阐释,回首人生旅程。这不是单纯客观地反映外部世界,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主观诠释。
怀旧,并非不加分辨地怀念过去的一切,而是重新发掘那些在时代变迁中被遗忘的珍贵品质;复古,也绝非简单机械地模仿旧有形式,而是对某种坚韧不拔、质朴无华且充满蓬勃生命力的时代精神致以敬意,并从中汲取养分,去唤起在快节奏社会生活中逐渐消逝的专注、耐心以及独特个性。诚如普鲁斯特所说:真正的探索之旅,并非寻觅新的风景,而在于拥有全新的视角。
怀旧复古,恰似将疲惫的心灵悄然送回往昔那温暖的炉火之畔。轻身坐下,安于小小的板凳,置身于极致的温暖与静谧之中,暂且悠然地放空。于记忆深处那间旧屋里,细心修缮心房。以一双无形之手,从跳跃的炉火间汲取热量,凭借这一次短暂的时光回溯,获取炽热的力量,用以抵御前行路上的风霜。而后,抖擞精神,重返生活的竞技场,毅然决然地朝着远方再度起航。
愿每颗心皆能邂逅岁月的煦阳
笃定地追逐前方的璀璨
丨消息来源:青橙融媒(实习记者贾璐 通讯员樊伊婷)
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张婧玉
润色后:丨进行校读工作的是张婧玉
审核:王伊蕾 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