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商场买点零食,百元大钞转眼就没了,这不是夸张,是如今很多人的真实遭遇。
薛记炒货270克蘑菇脆要50块,不到200克的腰果也得50块。
有人算了笔账,这价格快赶上金店了,网友直接给它起了个外号——"薛记珠宝店"。
更离谱的是香港品牌"么凤士多",一颗话梅标价70元,还美其名曰"贡品级"。
底下评论笑翻了:"封建社会都结束一百多年了,哪来的贡品?"
零食什么时候成了奢侈品?这事得从头说起。
![]()
薛记炒货现在被网友调侃成“薛记珠宝店”,一百块钱拿过去,只能买到270克蘑菇脆,加点不到200克的腰果,感觉比买金子还贵。
香港那家么凤士多更夸张,一颗号称“贡品级”的话梅敢卖70块,网友都笑了:“封建王朝早没了,哪来的贡品这一说?”
![]()
以前买零食可不是这样。那时候选零食就看俩事:好不好吃、值不值。根本没人在乎品牌。
购物篮里除了洽洽、徐福记这些老国牌,更多的是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小牌子,或者超市里散装称斤卖的炒货蜜饯,便宜又实在。
![]()
“百元大钞,买完零食一眨眼就没了。”不少人吐槽:“以前买零食是解馋,现在是破产。”还有人调侃:“什么贡品?都21世纪了,吃颗梅子还得当一回皇帝啊?”
大家都在问,这到底咋整的?十年前买零食,一斤瓜子也就十来块。那时候买零食就看两点:好吃、便宜。超市散装区最热闹,挑挑拣拣一大包不心疼。牌子根本不重要,洽洽、徐福记算有名了,更多都是小作坊小品牌,名字看一眼就忘。
![]()
现在面包店的面包也贵得离谱,随便拿两三个就得花几十块。一个小面包动不动就二十块,关键是现在大环境又不好,钱还特别难挣,真有种越吃越心疼的感觉。
鸭脖吃不起了,坚果吃不起了,连紫燕百味鸡这种凉菜都舍不得买了。
![]()
大家嘴上说“消费降级”,其实就是东西太贵了,大家开始讲究值不值,不再被价格忽悠。
说白了,一斤瓜子再怎么吹,也不可能比半斤黄金贵。
![]()
看第一食品的客流就知道了,南京路那家还算好点,人多一点,但也远没以前那种热闹劲儿。大家一边感叹生意不如从前,一边也在纳闷:这炒货怎么突然就涨成这样?
以前随手买点的小零嘴,现在硬是成了“奢侈品”。有的还按两卖,算下来简直比黄金都金贵,吃个瓜子都得掂量着。
![]()
菜市场的烤鸭现在一只都卖到39.9了,还顺带一只鸭脖。那种周黑鸭的招牌,好像也好几年没见过了。
以前这些都是最接地气的小吃,现在被他们搞得跟奢侈品似的。经济都这么紧张了,这种高价的东西普通人哪吃得起啊?也只能说,留给有钱人慢慢品吧。
![]()
说实话,把产品做高端没错,但那就代表客户群只能是小众。毕竟一年赚九位数的人,可不是菜市场随处能碰到的萝卜白菜。
2020年以后,一大波主打“便宜实在”的零食店突然火了。
![]()
像赵一鸣零食、零食很忙、好想来这些名字,几年时间就开了成千上万家门店。
他们的路数也简单粗暴:就是图一个便宜。不搞啥花里胡哨的包装,也不请大明星代言,省下的钱全砸在价格上。
![]()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中国的零食集合店市场从2019年的211亿,一路飙到2023年的809亿,4年里年均增长率高达40%。
对比之下,传统零食品牌就有点惨了。三只松鼠在2019年营收破百亿后一路下滑,到2023年只剩71亿了。
![]()
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市场也被瓜分得越来越碎。看良品铺子这五年的财报就能看出来:从2020年到2024年,总营收分别是78.94亿、93.24亿、94.4亿、80.46亿、71.59亿,看着还行,但净利润一年比一年难看,分别是3.44亿、2.82亿、3.35亿、1.8亿,到2024年直接亏了4600万。
今年4月29号,良品铺子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经营数据,营收只有17.32亿,比去年同期少了将近三成;净利润也是亏了3600万,同比暴跌了将近158%。
![]()
三只松鼠最早就是靠电商起家的,这几年也一直在主抓线上。今年上半年,他们在电商平台的营业收入从去年的40.9亿涨到42.95亿,占了总营收的78.42%。
但电商这块做得越多,花的钱也越多。上半年销售费用涨了25.11%,达到了11.19亿。光推广费和平台服务费就从去年的6.07亿涨到了7.61亿,广告打得猛,钱也烧得快。
![]()
老牌零食大牌到底怎么了?说白了,他们那套用了多年的“赚钱套路”现在不灵了。以前靠着牌子溢价,毛利能做到30%,卖得贵还有人买,钱好挣得很。可现在消费者精了,谁还愿意为一个牌子多掏钱?
三只松鼠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猛涨了25%,管理费用更是直接飙了57%,钱是花出去了,效果几乎看不见。
![]()
更糟的是渠道这块也出问题了。三只松鼠有78%的收入靠线上,但线上现在增长也慢了,只剩下5%的增速;良品铺子、来伊份主要靠线下,结果良品铺子一年就关了589家店,来伊份的线下营收更是直接跳水,暴跌了78%。
以前那些零食公司都觉得自己是高端牌子,光靠名字就能赚钱,三只松鼠那会儿毛利能做到三成多。可现在消费者不吃这套了。你看它今年上半年,广告费、运营费拼命花,结果销售额才涨了5%,这不就是用钱往里填坑吗?
![]()
更麻烦的是渠道也扛不住了。三只松鼠七成多的收入靠线上,可线上增长慢得像没电一样;良品铺子线下店越关越多,来伊份的直营店直接掉了七成八。他们也想靠降价撑一撑,良品铺子去年把三百多种零食便宜了两成,可问题是成本压不下来,等于自己贴钱卖,越卖越亏。
新势力的崛起,简直就是对老牌的一场降维打击。像鸣鸣很忙、万辰集团这种新玩家,把毛利压到10%以下,靠“效率拉满”直接把行业规则给改了。
![]()
比如万辰集团搞的“工厂直采+仓储式门店”这套玩法,硬是把供应链成本压低了18%到22%。2024年,量贩零食的渠道占比已经干到37%,直接超过商超和电商,成了最大的销售渠道。
万辰集团营收干到225亿,净利润更是暴涨了503倍;鸣鸣很忙门店也开到1.5万家,全靠“便宜卖、多卖点”这一招,把传统大牌的护城河撕得稀碎。
![]()
回头看看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来伊份这几年走的路,就会发现:它们不是一下子垮的,是一步一步被时代甩在后头的。
那到底是谁“掏空”了它们的利润?表面上看,是对手太猛、市场变了、消费习惯也变了……
![]()
但说到底,还是它们自己没跟上节奏,活在老套路里出不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