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任磊 林高宏)就业是民生之本,增收之源。日前,记者从商洛市商州区获悉,今年以来,商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服务下沉、精准对接、数字赋能”为抓手,精心构建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将岗位、技能和关怀送到群众“家门口”,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稳稳托住了民生幸福的基本盘。
织密一张网,服务触角延伸到“家门口”
为破解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商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区就业资源进行系统性梳理与整合,创新性地打造了“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这些驿站并非凭空新建,而是巧妙地依托现有的创业中心、就业社保服务站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在布局上,商州区展现出精准的战略眼光。7个驿站选址在大型移民搬迁点周边,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在城区,则以“万达广场+零工市场+就业中心”为金三角,构建起便捷高效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同时,在三大核心产业园区设立“人社服务工作站”,将服务前置到生产一线。如今,一个由“3个园区工作站、3个城区零工驿站、7个搬迁点驿站、18个镇(街道)驿站”构成的“3+3+7+N”立体化服务网络已然成型,再加上遍布各村(社区)的就业社保信息员,真正实现了就业服务无死角、全覆盖。
架起一座桥,精准破解“用工”与“就业”两难
有了服务网络,关键在于精准匹配。商州区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在供需两端架起一座高效对接的“连心桥”。
在企业端,建立重点企业“缺工即应”快速响应机制。当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因扩产面临用工缺口时,人社部门迅速行动,推出“宣传动员+专车输送+健康体检+岗前实训”的全链条“点对点”服务,累计输送劳动力2000余人次,有效保障了企业生产。
在群众端,驿站不仅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介等基础服务,更着眼于提升劳动者的市场竞争力。围绕市场需求,精准开设电工、家政、叉车司机等热门技能培训班43期,培训1745人,其中包含407名脱贫劳动力。这一系列举措,有效破解了“有人无岗”与“有岗无人”的结构性矛盾,让就业之路更加宽广。
注入一股力,数字赋能与温情关怀并重
在数字化浪潮下,商州区积极拥抱变革,依托“秦云就业”平台,将服务从线下延伸至云端。通过发布16期用工信息、提供8000余个岗位、组织12场线下小型招聘会,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即可“掌上择业”,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覆盖面。
服务不仅有速度,更有温度。商州区特别关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一对一”精准就业援助。这份沉甸甸的关怀,转化为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截至9月底,全区农村劳动力就业11.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300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0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99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025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帮扶就业率更是超过80%,为青年人的未来点亮了希望之光。
从织密网络到精准对接,再到数字赋能与温情关怀,商州区正以实际行动,将就业服务这件民生大事办实、办好,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在这片热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共同铺就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