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湘钢一中2025年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活动课留影。单位供图
近日,湘潭市湘钢一中开展“讲好红色故事,传承民族精神”之“我的韶山行,水利韶灌行”思政社会实践课程。学生们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刻感悟韶灌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韶山灌区作为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不仅是保障区域农业发展的水利基石,更因建设过程中凝聚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勇于创新”韶灌精神,成为红色水利文化的重要象征。湘钢一中此次课程以韶山灌区为核心实践基地,打破传统思政课堂局限,推动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探索校本育人新路径、新模式。
活动首站,师生们从韶山灌区左干渠天鹅桥启程,沿渠徒步毅行。在行走中,大家领略工程的磅礴气势,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随后,一行人来到韶山灌区陈列馆,同学们认真聆听了讲解员对灌区建设背景、工程概况及文化内涵的介绍,通过图文资料、实物模型、视频影像等方式,全面了解灌区建设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
同学们追寻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感受他们深入基层、实事求是的调研精神,以及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此外,学生们还走进农户家中,开展“口述历史”采访活动,与灌区建设者的后代面对面交流,聆听那些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感受红色精神的代代相传。
该校2501班班主任谭水英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更希望他们能在行走中触摸历史脉络,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与灌区建设者后代交流时,我深刻体会到‘无私奉献’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代代相传的坚守。”参与学生在活动日志中写道。
该校党委书记卢学农表示,学校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思政社会实践课程体系,持续探索“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融合模式,充分依托湘潭的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浸润学生成长,引导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传承民族精神,成为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曾乐娱 杨霞)
![]()
活动留影。单位供图
![]()
活动留影。单位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