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河北法制报)
□ 张培圣 王亚文 刘文志
“检察官姐姐,我真的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走向社会,正常工作学习吗?”在附条件不起诉宣告仪式上,小博(化名)低着头,小声地问。这声疑问,刺痛了在场每一位未检干警的心,也道出了许多罪错未成年人面对回归路时的迷茫。然而,半年后,这名少年眼中闪着光,坚定地说:“我在机械维修上进步很大,以后想当专业维修技师!”小博的蜕变,正是馆陶县人民检察院探索“检察+司法社工+AI”融合帮教模式交出的一份生动答卷。
馆陶县检察院以精准帮教为核心,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联合专业司法社工力量,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智慧新路”。
慧眼识“困” 分层施“策”
面对涉罪未成年人,如何穿透表象,触及根源?馆陶县检察院的答案是:数据反查+AI洞察。通过对在办和已结案件“逐案反查”,揭示出诸多涉案未成年人存在家庭监护缺位等深层次问题。在此基础上,该院引入AI工具进行精准心理测评与行为画像。内向、缺乏自信、渴望认同——正是基于AI工具对小博的深度“扫描”,检察官和司法社工才得以精准锁定其核心需求:技能培养重建自信、修复破碎家庭关系、理解法律边界。
馆陶县检察院据此构建起清晰的“三层防护网”。“广撒网”筑牢基础防线:“检社双师”携手走进辖区校园、社区,开展法治宣讲,从源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盯重点”阻断临界风险:针对“够罪不够罚”、曾有劣迹的重点群体,在“心·启航”观护基地打造“向阳计划”夏令营等品牌项目,使60名青少年在专业行为矫治中学习规则、重塑习惯。“精矫治”助力迷途知返:针对附条件不起诉对象及涉罪未成年人,运用“AI+社工”组合拳,量身定制帮教方案,实现“一人一策”。
智脑解“惑” 路径创“新”
馆陶县检察院将AI工具应用贯穿于“测评-规划-教育-沟通-评估”全流程,显著提升帮教科学性、趣味性和个性化,构建起“一般预防广覆盖、临界预防抓重点、再犯预防精矫治”的立体化、全链条干预体系,实现从源头预防到精准矫治的无缝衔接。
“智慧课堂”让法条鲜活:枯燥的法律条文如何入脑入心?该院使用AI工具生成融合生活场景、寓教于乐的法治测试题,并辅以生动讲解,让未成年人更加深刻理解法律内容。
“互动剧场”引身临其境:借助AI工具,将典型案例改编成沉浸式互动故事。小博在一个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的互动故事中,通过作出不同选择导向不同结局,在紧张刺激的“角色扮演”中,学会了擦亮眼睛、识破骗局,提高了防骗意识和能力。
“生涯规划”燃希望之光:检察官发现小博对机械维修感兴趣后,利用AI工具精准推送相关课程和案例,为其量身定制成长计划。技能的学习不仅充实了小博的课余时间,更点燃了他对未来的希望。
“沟通桥梁”融家庭坚冰:针对小博与父母关系紧张的问题,AI工具化身“智能调解员”,模拟双方形象进行线上对话练习,并提供沟通建议。这道数字桥梁,有效缓解了亲子冲突,让家庭暖流重新涌动。
心帆启“航” 合力破“冰”
科技是翅膀,专业人才和坚实机制才是根基。馆陶县检察院依托“心·启航”品牌,着力打造“检察官主导+司法社工主体+志愿者辅助”的专业团队。目前,该团队拥有专职社工6名、兼职社工2名、专业志愿者(律师、心理咨询师)8名。
馆陶县检察院牵头,召开公检法司联席会议,将会议内容整合梳理成《馆陶县法、检、公、司引入司法社工会议纪要》,并据此初步建立了职责清晰、流程顺畅的协作机制,为司法社工在多环节发挥作用铺平道路。
此外,检察干警联合专业司法社工,针对罪错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与行为需求,设计了一系列沉浸式帮教活动,以细腻互动打开心门、传递温暖。签订团体契约,以“保密、尊重、投入”筑牢信任根基;开展“姓名签字”互动,借签名问答打破人际隔阂;组织“超能盾牌”创作,让罪错未成年人在书法、绘画等文化活动中重拾自我价值;开展“挫折挑战赛”,帮助他们建立直面困难的勇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心理疏导与行为引导。
馆陶县检察院将AI工具作为精准识别需求、创新教育方式、优化帮教路径、促进家庭修复的工具,有效整合检察官的法律权威、司法社工的专业技能、志愿者的社会力量以及AI的科技动能,不断完善个性化的帮教方案,为罪错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和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