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
馆陶县卫生健康局工作人员将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包送到乡村医生手中。 郝立翠 摄
![]()
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包内物资。 郝立翠 摄
本报讯(郝立翠)“有了这个服务包,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中医服务,比去医院方便多了。”近日,馆陶县柴堡镇柴堡西村乡村医生靳艳宁在村卫生室为村民高巨琴进行艾灸。只见她先熟练地从服务包里取出艾灸盒,再拿出穴位图谱介绍不同穴位的主治功效及具体操作方法。
这一幕,是馆陶县助力基层医疗服务焕新的生动缩影。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馆陶县为乡村医生配发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包。服务包内装有便携艾灸盒、穴位贴、穴位定位图谱、消毒用品等物资,适配村民常见的关节痛、风寒感冒等病痛。同时,还配备了《彭艾适宜技术操作手册》,手册里用图文标注了艾灸治腰痛、贴敷调脾胃等12种村民常用疗法,方便乡村医生第一时间将适宜技术应用于临床中。
不要小看这个服务包,这是该县卫健局工作人员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用脚步丈量需求、用真心倾听呼声后,量身定制的健康守护方案。“前期调研发现,大多村民们的想法是不用去县城的医院,就能享受特色的医疗服务,而乡村医生则希望多掌握实用技术。”该县卫生健康局中医股负责人张继占介绍,服务包聚焦“老、小、慢”三类人群需求,把彭艾系列产品、穴位贴敷、中药足浴包等6项适宜技术所需物资一站式配齐,将中医药服务带到群众身边。还特别加入血压测量仪和健康档案本,让乡村医生既能提供治疗,又能同步做好健康监测,真正实现“一包装下基层常用中医服务”,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医文化,也有效地增强了群众的养生意识和健康水平。
为了让服务包发得出、用得好,该县启动“1+1+N”培训模式,由县中医医院中医专家带队,结对乡镇卫生院,培训乡村医生,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上门指导”的方式,确保每个乡村医生都能熟练掌握服务包里的技术。
专家们结合村民常见的腰痛、小儿积食、高血压等案例,现场演示如何根据穴位图谱找准肾俞穴、足三里穴,同时,专家定期跟着乡村医生上门,看他们实际操作,纠正手法偏差。不少乡村医生还摸索出“彭艾艾灸+中药足浴”的组合疗法,针对村民的老寒腿效果显著。
“这是腰腿疼老毛病了,现在给你艾灸一下小腿上的穴位,再贴上温经贴,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轻腿部水肿。”在柴堡镇柴堡西村,靳艳宁来到行动不便的李桂芹家,为她进行治疗。李桂芹笑容满面地说:“艾灸完之后啊,我感觉腿上舒服多了。”李桂芹表示,自己今年80岁了,走路多了容易腿疼,都说艾灸对身体好,自己也不知道该灸哪个穴位,现在有乡村医生直接到家给艾灸,特别开心。
“服务包不是一次性福利,我们要让它成为乡村医生的常备武器,让中医医疗服务长期惠及村民、服务村民。”张继占表示。
为了保障服务包持续发挥作用,该县根据村民健康需求变化,每年更新服务包内容,乡村医生根据用量申请补充物资,确保用得上、不断档。同时,将服务包使用情况纳入乡村医生绩效考核,通过“村民满意度+服务次数+疗效反馈”综合评分,激励乡村医生主动提供优质服务。
此外,该县还搭建了“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县中医医院”的技术支持链条,乡村医生遇到复杂病例,可通过视频连线向县中医医院专家请教,乡镇卫生院定期组织服务包使用经验交流会,让乡村医生分享彼此的实操心得。
馆陶县将本土道地药材与基层医疗需求结合,以服务包为载体,让“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技术扎根田间地头,为乡亲们筑起一道家门口的健康防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