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韩国共同民主党要提交《检察院法》修正案的消息,在韩国政坛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这次修法不是空穴来风,直接冲着检察官的"铁饭碗"下手——以后犯了一般纪律问题,不用国会弹劾就能直接免职。这背后,既有"大张洞案"引发的直接冲突,更是延续了十几年的权力博弈。
一、导火索引爆:检察官集体抗命,执政党动了真格
![]()
这次修法的直接起因,是一场公开的司法对抗。此前,检察官群体集体反对放弃"大张洞案"的审判上诉,这种公开叫板司法决策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共同民主党。
在韩国司法体系里,检察官向来地位特殊,就算有纪律问题,也得走国会弹劾的复杂程序才能免职。这种特殊保护,让执政党多年来颇有微词。
共同民主党国会代表金某直言,这次修法就是要打破这种特殊化,让检察官和其他公职人员一样受约束。
11月13日,民主党代表郑清来和院内代表金炳基还在国会大会上专门商议此事,看得出来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法务部长郑成湖也公开站台,他在国会预算决议特别委员会上点出了关键问题:检察官集体对抗司法决策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们的特殊地位到底还该不该保留,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更狠的是,郑成湖还承诺,如果国会要讨论废除《检察官纪律法》,法务部肯定会全力配合。这态度很明确,就是要借着这次机会,对检察官制度动一次大手术。
二、修法核心内容:三大改动,捅破检察官"特殊保护罩"
![]()
这次要提交的修正案,看似条文不多,但每一条都精准打在检察官的"特权"上。核心就是三个关键点,直接把检察官的纪律约束拉到了普通公务员的水平。
第一个关键改动,是修改《检察院法》第37条。原来的条款规定,检察官免职必须经过国会弹劾,程序繁琐且门槛极高。修改之后,只要涉及一般纪律问题,不用走弹劾程序就能直接免职。
这意味着什么?以前检察官就算有纪律问题,只要国会弹劾通不过,就能安全过关。现在不一样了,纪律问题归纪律委员会管,发现问题就能直接处理,效率和威慑力都提升了不少。
第二个改动,是新增第36条之2。这条新规直接明确了纪律处分的三种类型:免职、停职、减薪。以前处分标准模糊,操作空间大,现在把标准摆到明面上,谁也没法含糊。
第三个也是最核心的改动,是把检察官纳入普通公务员的纪律监管体系。民主党提出"检察官参照普通公务员"管理,直接将他们划入《国家公职人员法》下的纪律委员会监管范围。
按照新规,检察官的职级被认定为相当于5级以上普通公务员,惩戒完全遵循普通公务员的标准,不再单独适用特殊的弹劾程序。这一下就捅破了多年来罩在检察官头上的"特殊保护罩"。
值得注意的是,修正案还专门针对检察长加了一条:法务部长可以直接请求启动纪律处分。要知道,以前检察长依宪法是不受弹劾的,就算有问题也很难处理。
现在有了这条规定,检察长的特权也被大大削弱。
不过有一点还保留了行业特殊性:纪律处分的申请主体只有法务部长和检察长,而普通公务员体系里,总理、人事与创新部长等都有申请权。
但即便如此,相比之前的特殊保护,已经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三、历史博弈:从卢武铉到现在,十几年的"拉锯战"
![]()
可能有人会问,执政党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改检察官制度?其实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共同民主党延续了十几年的诉求,背后是一场漫长的权力博弈。
从卢武铉政府时期开始,共同民主党(当时的前身政党)就和检察官体系有了分歧。卢武铉当年就想改革检察官制度
比如把部分权限交给警方,还想引进大陪审员制度,结果遭到检察官群体的强烈反抗。
延世大学政治系教授文正仁曾评价,韩国检察院是"最全能的权力机构",独裁时期的遗产一直保留到现在。这种过于集中的权力,让历任进步派政府都想加以约束。
为了推动改革,民主党及其前身政党多年来做了不少努力。2007年12月总统大选前,当时的新统一民主党就针对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的3名检察官提过弹劾案,可惜因为投票超期自动失效了。
到了第21届国会,共同民主党凭借席位优势,更是累计对12名检察官提出弹劾案。这些弹劾案大多涉及敏感案件,比如总统李在明相关调查、公共财产案件以及犯罪护照案件等。
不过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宪法法院已经驳回了6人的弹劾动议,还有4名涉"大张洞案""汇款案""钱封案"的检察官弹劾案仍在国会审理中。
也正是因为弹劾这条路走得不顺,民主党才下定决心修改法律,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
其实韩国检察官制度的改革拉锯战已经持续了近30年。金大中政府搞过"特别检察制度"牵制检察厅,李明博政府调整过侦查权限
文在寅政府更是强行通过法案限制检察厅侦查权,但都因为阻力太大,效果反反复复。
这次共同民主党借着"大张洞案"的契机推动修法,算是把这场持续多年的博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四、前路难行:细节争议不断,这场改革能成吗?
![]()
虽然共同民主党态度坚决,法务部也全力支持,但修正案能不能顺利通过,还是个未知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两大难题摆在面前,想快速推进并不容易。
第一个难题是内部的细节争议。共同民主党一名核心官员就透露,有两个问题需要谨慎处理。一个是要不要彻底废除《检察官纪律法》,这个问题太敏感,必须反复讨论。
另一个问题是法律衔接问题。检察官参照《国家公职人员法》设定纪律规则,但这两部法律本身就有不少差异,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哪些需要补充,都得细致审查,不能出一点纰漏。
这些细节问题要是谈不拢,就算修正案提交到国会,也可能在审议阶段卡住。毕竟法律修改不是小事,一旦有漏洞,后续可能引发更大的司法问题。
第二个难题是背后的权力博弈。韩国检察官制度改革从来都不只是司法问题,还和政党斗争深度绑定。检察官群体在韩国政坛影响力不小,历史上多次卷入政治斗争,被当成清算对手的工具。
尹锡悦政府时期,就因为检察官出身的尹锡悦任用大批检察官出任要职,被指责搞"检察共和国"。现在共同民主党推动改革,难免会被对手扣上"政治清算"的帽子。
而且从历史经验来看,每次检察官制度改革都会遭到强烈抵制。文在寅政府当年推动改革,任命的检察总长尹锡悦最后反目成仇
还间接动摇了政府的执政基础。这种前车之鉴,让不少人对这次改革的前景持观望态度。
更关键的是,韩国司法体系的权力平衡问题由来已久。检察厅原本拥有侦查、起诉、抗诉等多项权力,虽然之前的改革已经有所限制
但这次直接动纪律处分的根基,会不会引发司法体系的连锁反应,谁也说不准。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改革也有有利条件。共同民主党在国会有席位优势,而且法务部明确支持,加上"大张洞案"引发的舆论关注,算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后续国会审议阶段,各方势力肯定会展开激烈博弈。这场博弈的结果,不仅关系到检察官群体的地位,更会影响韩国司法体系的未来走向。
毕竟,韩国检察制度已经存在78年,想要彻底改变积习已久的制度,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场改革到底是能打破僵局,还是会重蹈之前"改了又复原"的覆辙,只能拭目以待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